记者 丁以婕 摄
与台风“安比”擦肩之后,杭州又迅速进入了“烧烤”模式。在这加长版的三伏天里,傍晚的室外温度都高达35℃,闷热得让人透不过气。
每个暑气熏蒸的仲夏时节,都是杭州滑稽艺术剧院最忙碌的时候。昨天傍晚,在运河畔的濮家公园里,又一场文化惠民进基层社区的文艺演出即将启幕。
“从今年5月到9月底,我们杭滑到基层的惠民演出达120多场。最近一般每天一场,有时一天两三场。除了我本人,还有‘两沈一汤’(沈益民、沈庭芳、汤君儿)、小热昏继承人金一戈、杭州评词传承人贺镭等杭州观众熟悉的演员,都会出现在杭州各大社区的舞台上。” 杭州滑稽艺术剧院院长董其峰说,天气再热,条件再难,节目都不能凑合,一定要保质保量。
“2002年杭滑刚刚开始文化惠民演出,我就去看了,一看就是17年。不论是剧场还是社区,几乎每场演出我都会去。我今年73岁了,近的骑自行车,远的就坐地铁或公交。”家住火车东站的孙大爷是杭滑的头号铁粉,“剧团的惠民演出在哪里、演什么,有时候我比演员知道得还快。”说起这点,孙大爷得意地笑了。
整个夏天,杭滑演员们四处奔波,将自己拿手的小品、独角戏、小热昏等节目带到了基层各个社区。像孙大爷这样的“随团观众”还不少,杭滑演到哪,他们就跟到哪,永远看不厌,笑不够。
晚上不到6点,不少居民就围站在舞台四周,等待演出开始。“叔叔,我在电视里看到过你!你就是《开心茶馆》里的土根。”在街边食摊匆匆解决晚饭的董其峰低调出现在人群中,被眼尖的小观众“逮了个正着”。
大家以高涨的热情迎战酷暑“烤”验,没有坐凳,就坚持站着,没有空调,就自带扇子。而此时此刻在后台,演员蒋涛登台前不得不换上一件红色T恤,脱下的白色衬衫已经湿透了,可以拧出一盆水来。
这次,杭滑带去的歌舞、小品、曲艺节目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其中,亮相今年央视元宵晚会的《求字》原班人马也带来了新作品《还是要靠自己》,继续走讽刺和鞭挞的路线,聚焦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背后的社会现状。
“请问,从羊坝头怎么去打铁关?这句话用英文怎么说?”小品《竞赛》中,李想一句带着杭州话腔的“打taxi去”,引得现场笑声此起彼伏。进入后G20时代,杭州正在经历着一次国际化蝶变,市民学英语成了新潮流。而杭滑的演员们将这些家门口的新鲜事,用大家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演绎。看一回杭普话版English的小品,既亲切又消暑。
“我们围绕改革开放40周年的方方面面,创作了一系列戏曲曲艺新节目。除了小品《竞赛》,还有独角戏《小偷的思考》,讲述在杭州这个法制、智慧、便利的城市里,小偷‘无法生存’的社会现实;以及小品《甜了40年》,以每个十年为节点,回顾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翻天覆地的发展历程。”
董其峰说,每一个戏曲曲艺新节目都经过时间的检验。“作品的笑料在哪里?演员该如何把握节奏?观众的刺激反馈是最直接的。《还是要靠自己》今天是第二次见观众,首演是在庆春广场的社区演出。来的路上,我们还在不断地讨论、修改。”一个精益求精的好作品,观众的反应就是最好的证明。昨晚,很多居民忍不住举起手机拍照、录像,有些年轻人甚至点开App进行现场直播。
作为市属专业文艺院团,杭州滑稽艺术剧院不仅承担着文化惠民的重要任务,还肩负着创排主旋律剧(节)目和传承保护9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使命。董其峰透露,在社区文艺演出的同时,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的《幸福了,我们的40年》滑稽曲艺专场和集9项非遗于一体的全国首部曲艺项目剧《杜十娘后传》目前也正在创排中,将于今秋先后亮相浙江胜利剧院。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