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彦乐(右)和指导老师肖贞。
在哈佛大学,由国内外多所知名大学联合举办的CTB哈佛峰会北美总决赛上,历时八个月的参赛准备,杭二中的岑彦乐和队友最终获得了三等奖等三个奖项。就在前不久,这名“牛娃”在杭二中举办的2018季哈佛大学中美学生领袖峰会上,分享了她的参赛经历与收获。
CTB哈佛峰会全称“ChinaThinksBig”中国大智汇创新研究挑战赛,是面向全球华人的一项赛事,内容主要为中国问题研究,学生需要在比赛中就研究主题提出建设性方案,目的是将其转化为商业计划。
当时岑彦乐刚刚中考完,就报名参加了哈佛峰会,成为了杭二中20余组参赛队伍中的一员。岑彦乐的主题是“拖延症”,从组建团队、设计问卷、收集资料、撰写论文,她一路操办,甚至还拍了一部微电影。让她记忆犹新的是在北美决赛时,岑彦乐从容不迫地完成了现场答辩,最终斩获了北美总决赛三等奖、硅谷路演赛“畅想未来大学”环节一等奖、纽约站路演赛“急速融资”环节评委提名奖三个奖项。
日前,在“第几维”组织的经验分享会上,岑彦乐提到她在比赛中如此活跃的原因,就是她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出的“学习内驱力”。很多人都叫岑彦乐“小香菱”,这是她参赛期间的指导老师肖贞起的外号。在一次课上,她写了一首《南歌子》,用古典诗词写法国大革命中的历史人物。当晚,她又给肖老师发来消息:“肖老师,我又写了一首莎士比亚的戏剧人物,你帮我看看有什么问题。”这样完全自主创作的“午夜信息”持续了一段时间,这种狂热的劲头让肖老师想起了《红楼梦》中的“香菱学诗”,“小香菱”的外号也不胫而走。
分享会上,肖贞引用了清华大学老师李松蔚的一句话:“决定一个人过怎样的生活,活得好不好,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你在多大程度上,敢于大声说出‘我要’。”在她看来,岑彦乐显然是那种爱说“我要”的孩子。她也建议家长,在孩子年少时,把人类文化、艺术、科学、通识各个领域的“菜单”都摆到他们的面前,引导孩子发现自己的兴趣与专长。肖贞和她的团队也在尝试将这些内容融入语文教学中,“基于这样的观念,我们提出‘全息语文’的概念,让孩子从小开始搭建自己的阅读谱系和知识架构。”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