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杭州 正文
2013年5月17日,钱江晚报《文脉》栏目刊登对他的专访 2018年11月17日,他从教60周年学术讨论会召开 时隔五年半,再“读”一位先生——
85岁王元骧仍在守正创新 整个学科正向他表达敬意
2018年11月18日 08:14:04 来源: 浙江在线 记者 方时列

  11月17日,在从教60周年研讨会上的王元骧。

  浙江在线11月18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方时列)11月17日上午,杭州南山路上的玉皇山庄,百余名来自全国各地的人文学者,在这里举行一场名为“我国当代文艺理论建设”的学术研讨会。会议的主办单位,是中国中外文论学会、浙江大学文学院、杭州师范大学艺术教育研究院。

  文艺理论是基础学科,这个理论体系,在五光十色的当代文学艺术研究领域并不起眼,但内行人知道这场会议的分量:当代中国这个学科的顶尖学者,几乎都在会场里坐着。

  会议一共收到近六十篇论文,受到邀请的学者,上台宣读他的论文概要,每个人限时10分钟,时间到了,下面会有人提醒。会议还设有评议人,与主持人一起坐在前台,每一个半小时左右,评议人会对前面的发言做一个总结、点评、梳理。

  但这个十分正规的学术会议,有一个与众不同的地方:

  上台发言的学者,从四零后到九零后都有,每个人发言前,都会走到前台,对坐在第一排中间的一位老人鞠一躬,而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每次都会从座位上站起来,欠欠身,回礼。

  这位老人,是浙江大学人文学院的教授王元骧。2013年钱江晚报的《文脉》专栏曾对他进行过专访,那一年,王老先生80岁,今年,王老先生85岁了。

  之所以大家都要向王先生致意,是因这次会议还有一个“副题”——王元骧教授从教60周年学术讨论会。

  几十年穿着不变

  他是浙大的一道风景

  记者坐在会场的后面,看着王老先生起身回敬发言人时的背影,觉得有一丝眼熟,怎么会这样呢?想了很久,突然意识到,是衣服的原因。王先生穿的这件外衣,5年前记者采访他之前,在网上查找王先生资料时,看到的照片中,他就是穿这件衣服。

  那张照片,是王先生60岁左右拍的。也就是说,就算当时它是一件新衣服,王先生穿着它,已有20多年了。

  “王先生是浙大西溪校区的一道风景。”浙大人文学院苏宏斌副院长说。“他每天固定时间起床、做研究、穿着中式衣服和解放鞋散步,就像康德。”

  “中国当代文艺理论界的康德”,是好多位发言的学者对王元骧老人的评价。

  王老在学术界有崇高的威望,很大程度上与他《文学原理》这部经典学术著作有关。这部初版于1989年的著作,几十年来都是国内各大院校文学相关专业的必读书、甚至是课本,一直到现在,已经出到第四版了。在会场上当工作人员的冯昌教,是浙大人文学院文艺学的硕一学生,他告诉记者,《文学原理》正是他考研的教材。

  论起来,小冯大概算是王元骧的徒孙了。来参加会议的学者,很多人在学术道路上得到过王老先生的帮助,比如来自江西师范大学的赖大仁教授说,他在读博期间便与王先生就学术问题通信,王先生鼓励他将这些信件集结形成论文发表,为此他觉得受益终身。

  来自南京大学的赵献章教授则是与王先生在学术上有过争议的学者,几十年前在一次学术活动中,他们因观点不同不欢而散,但“王老师一直对我很好,对我的学生也很好,”赵教授深受感动,“不以学术观点的差异而论亲疏。王先生是为己治学,超越名利的。”

  “当今国内这个学科的学者中,还在继续学术研究的,王老是年纪最大的前辈,”中国文理论学会会长南帆说。“王老是有风骨的!”

  文艺理论是基础学科,并非显学,与会的学者,大多是在这门略显冷辟的学科中默默耕耘的人,大家轮流上台,讲述与王老的交往,在表达对王老的尊重中,流露出相互勉励的意思。

  又一位学者上台,向王老鞠了一躬后说:“我觉得,我们整个学科今天都在向王老致敬!”

  从教60年

  他始终与现实在对话

  “守正创新”,是来参加会议的中国中外文论学会会长高建平对王元骧的评价。

  “守正”这个词,用在王元骧身上有非常明确的指向。南帆教授说,王元骧先生一直真诚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对文学艺术进行研究,而且一以贯之。

  “有些人把马克思主义当招牌,挂在嘴边,像王先生这样的学者,在中国学术界很难得。”高建平教授说。

  一位学者上台回忆当年听王老师课的情景:那还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他在当时的杭州大学听王老师的大课,二三百人的大教室,还要抢位子。王先生教学上相当严谨,写得一手非常漂亮的字,他讲喜剧、悲剧理论,讲得全场鸦雀无声,大家生怕漏听掉了一个字,算是大学里最好听的课之一。

  “王老师是多才多艺的。”苏宏斌说,王老师会拉小提琴,还会谱曲。另一位老杭大中文系的学生回忆,一次上课,讲到深处,王老师顺手拿起粉笔,在黑板上一笔画出一个洋气的美女头像,仅用了短短的两三秒钟,所有的学生一下子被震住了。

  守正之后是创新。

  “他始终与现实在对话。”南帆说。

  “他的理论总是能回答现实问题”、“王老师2007年写的论著,现在看也不过时”……一个一个学者上台,讲述自己对王元骧学术的理解。

  “人生论美学”是王元骧最新的学术理论,很多学者在提交的大会论文中,就是谈自己对这一理论的理解。

  高建平把他对王先生的评价归结为三个“心”:初心、诚心、恒心。“他是一个活的例子,可以教会青年学生什么叫‘不忘初心’。”他说。

  王元骧

  生于1934年10月。浙江玉环楚门人,浙江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知名的文艺学、美学理论家。

  1958年毕业于浙江师院(现浙江大学西溪校区前身)中文系,留校从事文艺理论和美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其论著把认识与实践、认识论与价值论、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吸取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对文艺问题进行立体交叉的全方位考察,在国内外理论界独树一帜。

  主要学术论著有《论美与人的生存》《审美超越与艺术精神》《文学理论与当今时代》《审美反映与艺术创造》《文学原理》等。

标签: 王元;学者;先生;教授;老师;文艺理论;老先生;穿着 责任编辑: 金晨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img.zjol.com.cn/mlf/dzw/zjxw/zjnews/hznews/201811/W020181118311766945783.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