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城市要建设,民生要改善。
要建设的不仅是新貌,还有发展新引擎;改善的不只是生活,还有生活理念。
昔日一个个烟火升腾、隐患丛生的城市洼地,蝶变成环境优美、产业融入的新蓝海,也塑就了杭州城中村改造的特色之路:
没有完全推倒重来,也并非大拆大建,而是区分不同情况、不同地段、不同历史文化背景量身制订,该拆的拆,该保留的保留。
改造后的兰家湾
浙江在线12月20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吴佳妮 通讯员 杭建宣)茂林修竹,清流激湍,宛如一幅水墨画卷。
杭州滨江白马湖畔,高低不一的普通民房变成了一座座极具艺术气息的农居SOHO,天朗气清的日子里,或许还会看到一些潜心文创世界的文人骚客。
城中村改造,如果单纯变的是“村貌”,而没有产业的转型,无疑是难以持久的。唯有外部力量的加入和冲击,才能植下从根转变的种子。
从“村”变“城”,杭州做的不仅仅是拆和建,而是通过环境提升、公共配套完善,从而推进产业的升级转型。
从被动到主动的改变
西湖景区,灵峰山脚的青芝坞,白墙黑瓦、溪水环绕,一个个开放式小庭院里,开着一家家创意特色餐厅、西餐咖啡馆、青年旅社。
2010年起,杭州以“恢复诗画江南千年古韵”的标准,对玉泉村进行了城中村改造。
改造主要涉及拆除违建、危旧房改造、农居立面整治、河道综合治理、公建设施配套、历史碎片挖掘等。
但改造后的青芝坞区块要做些什么?却没有规划。“没有经验啊。”青芝坞管委会主任李晶说,“一开始,这片地方以做餐饮为主,老百姓有房租收入,觉得还可以,而且那时候美食街的概念还挺火,就没想着去改变。”
餐饮是越靠近大马路,生意越好,因此,青芝坞靠近灵峰脚下的那片区域,一直不被餐饮业看好,反倒成了民宿入驻的乐土。
改造后的青芝坞
没想到的是,伴随着民宿越来越多,无论是管委会还是当地百姓,都嗅出了一丝不同。“同样的租金,把房子租给人家开民宿可划算多了!”李晶说,不仅房子的损耗小,周边的马路都要干净许多。
如今走进青芝坞,同一条主干道,也能明显感觉到差异:前半截各式农家菜餐厅集聚,人声鼎沸,和记忆中的浙大玉泉“后食堂”差不多,但后半截却是曲径通幽,与因冬日红梅而盛名的灵峰融为一体。
“居家过日子,当然是干净些、安静些好啊!”在青芝坞住了几十年的倪大姐感叹道。或许她不知道什么是“产业转型升级”,但身边的一切,已经在告诉她,环境的改变只是基础,想要更好的生活,需要更深层次的力量。
这座城市的规划者,同样也意识到了这一点。
改造后的青芝坞
2013年4月,兰家湾区块整治工作启动。相比青芝坞,兰家湾更注重产业结构的调整。
“在兰家湾,我们更注重对高端民宿的引入。一来,形成了对青芝坞餐饮一条街的有益补充;二来,避免了餐饮过多而带来的污染问题和噪声问题。”李晶说。
走进兰家湾,没有车水马龙,只有约会发呆,产业升级后从“村”而来的“城”,拥有了游客和当地百姓都可感受的慢生活。
一套可复制的多赢模式
提前规划产业引入,会给城中村带来怎样的变化?来杭城东边、环笕桥机场的浜河村走走看看,就能找到答案。
受机场制约,滨河村一度被城市空间开发、项目引进困扰,因此虽早已翻牌为社区,但内部依然是农村的面貌。
但就在今年9月,浜河村却成为中国城市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村镇建设司原司长李兵弟口中极具启示性的城中村改造典型。
改变源于一系列的筹谋和创新:“政府包租农民的房子,再按照城市发展要求,整体打造成创客基地转租给社会资产。”
政府包租,对当地百姓的服务政策需要考虑得很细致。“比如,搬离后如果打算租房的,我们有租金补贴;买商品房的,社区适度对预缴物业费进行补助。”浜河社区书记周国防说。
如今,滨河有了个洋气的名字“浜河部落”,原先的城中村“农居”,不仅进行了外立面、道路、环境等整治,还升级成为“青创社区”。
焕然一新的浜河部落
杭州米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落地于此,借助江干东部电商产业优势,打造电商产业集聚、服务升级的标杆性园区。
一个三方共赢的城中村改造新模式浮现:村民拿着租金住上了新房子;政府每年都能新增百万元以上的税收;对于杭州米果信息技术而言,浜河社区成了拓展未来电商业务的大本营。
这亦成为区域改造的可复制模版。在这里,“腾笼换鸟”不是如火如荼从头再来,而是如同绣花般,缓缓点缀慢慢提升,只为打造一个舒适、绵长的城市新空间。
打造杭城发展新平台
不仅仅是浜河部落。眼下,“不大包大揽,又不放任自流”的改造新模式,为杭城的边边角角注入新活力,一批休闲产业、特色小镇正在崛起。
玉皇山南基金小镇
滨江白马湖畔,创意与农居邂逅,山一、汤家井、塘子堰、傅家峙4个村组成了白马湖农居SOHO创意园。
走在创意园内,网易、中国美术学院等创意团队的招牌随处可见,还有曲建方、聂俊、夏辇生、姚非拉等名人名家的工作室。
“目前,园区共有120多家创意团队签约入驻,涉及动漫游戏、信息服务、设计服务、原创艺术、文化会展等多种行业,这些行业大多互相渗透、互为依托,产业集聚效应已逐渐显现。”白马湖生态创意城管理委员会负责人介绍。
“村”没有变,变的是这片土地沿袭了千年的生产、生活方式,是生活在城中村的人们的理念。人们一改打牌、闲聊陋习,成为园区保安、保洁,不再仅靠房租过日子,孩童孙辈也在这浓厚的文化氛围中成长,积蓄更加蓬勃的力量。
白沙泉金融并购街区
放眼杭州,梅家坞、葛衙庄等蜕变为有机农场、休闲茶庄、民宿旅游等休闲产业区;
白沙泉、玉皇山、金沙港等拥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村落”,一改烟火升腾的景象,成功转型为基金小镇、金融并购街区等特色小镇(街区);
望江、共联、三墩、五堡等农居褪去,望江智慧产业园、物联网产业园区、紫金港科技园区、钱江新城金融港湾等新兴产业平台拔地而起。
城市并未扩大,但发展的空间被打开了,创业创新的热情被激发了。
昔日城中村,成为杭州发展新平台。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