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杭州 正文
垃圾分类很认真为何总得“差评” 小区居民很郁闷
2019年03月19日 08:27:17 来源: 青年时报

  总获“差评”却不给具体原因,居民称参与的积极性都要没了

  你住的小区垃圾分类到位了吗

  记者走访发现各城区小区之间在分类质量上差距明显 杭州城管局:目前主要难点是质量不够高,计划精选一批好做法推广

  青年时报(记者 郑舜 实习记者 韩中美 文/摄)

  余杭区城管局的提示短信。

  ①浙报公寓小区最深处的分类垃圾桶。

  ②绿城莲园小区使用的二维码垃圾袋。

  ③绿城莲园垃圾分类亭。

  ④定安苑小区垃圾分类处。

  近日,杭州市余杭区一小区的居民和时报热线2811111反映,他们小区开始实行垃圾分类后,总能收到余杭区城管局发送的短信说他们垃圾分类质量差,但没说具体哪里做错了,他们对这个“差评”不服气。

  “我们很支持垃圾分类工作,我自认为是分类到位的,但这样的短信接连发来,很打击我的积极性啊。”这名居民说。

  2000年,杭州开始全面推行垃圾分类,眨眼已过去19年,从家里到公共区域,分类回收的垃圾箱变得越来越常见。但如今垃圾分类工作在杭州推进的总体情况如何?近日,记者走访杭州多城区的小区,发现垃圾分类示范小区与普通小区在分类质量上有“肉眼可见”的差距。

  ◎问题

  严格做好垃圾分类为何还收到“差评”短信

  余杭区城管局称系统在试运行阶段需完善

  家里没人住也获垃圾分类“差评”

  居民称参与的积极性都要没了

  今年初,余杭区的绿城莲园小区开始了垃圾分类工作,居民可免费领取印有二维码的垃圾袋,二维码跟住户信息对应。其中,绿色垃圾袋装厨余垃圾,黄色垃圾袋装其他生活垃圾。

  同时,小区每幢单元楼下也都放上绿色、黄色垃圾桶,提醒居民按照分类扔垃圾。垃圾分类开始后,小区居民参与的积极性挺高。

  今年2月下旬开始,居民陆续收到余杭区城管局发来的短信,说其当天扔的一份垃圾分类质量较差。小区居民张女士说,短信里只提醒要将剩菜剩饭、菜叶等投放到绿色厨余垃圾收集容器,其他垃圾投放至黄色垃圾收集容器。“第一次收到短信后我也反思了,确实是没有按要求做到。但之后我严格做到绿色垃圾袋只扔厨余垃圾,还是说我分类质量差,我就不服气了,它也不告诉我具体是错哪里了,我的积极性都要没了。”张女士说。

  收到这种“差评”短信的居民不少,很多人也表达了跟张女士一样的想法。居民刘先生更是不满,2月16日他第一次收到“差评”短信,但当时他还在安徽老家过年,“我20多号才回到杭州,这短信不是在乱发吗?”

  垃圾分类系统目前在试运行阶段

  余杭区城管局称会在完善后推广

  对此,社工在小区业主微信群里回复居民,称这样的情况不只莲园一个小区有,且表示社区已联系过负责小区垃圾清运的联运公司。“联运公司说这些短信是城管系统统一发送的,已跟城管那边沟通过大家反映的情况,但暂时没有结果,建议大家可忽略此类短信。”

  联运公司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之前发送的短信并没有根据每户人家的垃圾分类质量对应打分,主要是想起到提醒作用,并不跟居民垃圾分类积分挂钩。“后续我们对垃圾分类质量打分会改进,比如做得好的会发短信表扬等。”

  就居民反映的这一情况,记者联系上了余杭区城管局。余杭区城管局办公室陈副主任介绍,目前区城管这边还未收到社区跟他们反映的这个情况。同时他说:“余杭区今年才上线这个垃圾分类系统,现在是在试运行和系统调试阶段,可能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陈副主任表示,目前余杭区有几个小区在试点垃圾分类工作,他们也在收集其他城区垃圾分类工作的优秀经验。“我们会在接下来的实际操作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完善这个系统,然后在余杭区全面推广使用。”

  现阶段垃圾分类工作主要难点

  是垃圾分类质量还有待提高

  杭州市城管局垃圾分类科曹科长表示,这些年一路与垃圾分类工作“斗智斗勇”,既有收获,也在不同阶段遇见了不同的困难。

  比如几年前,杭州市民曾集中反映过,垃圾在分类后被混装混运的问题。现在,杭州城管局已做到严格规范清运作业,按照垃圾分类标识颜色,对不同垃圾分别配置相应颜色和标识的车辆进行运输,全面实现“绿车运绿桶、黄车运黄桶”。

  “现阶段我们遇见的最大的问题,是垃圾分类质量不够高,这也是由很多种因素造成的。”曹科长指出,想要提高垃圾分类质量,不仅要求城管在垃圾分类的硬件设施上跟上实际需求,也需要居民同步提高垃圾分类意识,形成正确习惯。

  “但观念的形成、改变需要一个较长过程,我们会和市民一起努力。也相信在长期努力后,效果将逐渐体现出来。”曹科长表示,他们也一直在寻找好的方法,比如有已实现垃圾追溯的试点小区,若发现垃圾分类质量不够好,能上门去面对面指导居民分类。

  ◎调查

  垃圾分类示范小区与普通小区

  分类质量有“肉眼可见”的差距

  杭州市城管局的一份民意调查数据显示,近75%市民认为垃圾分类对家庭及小区环境有明显或较明显改善。记者在走访中发现,杭州各小区开展垃圾分类的进度不一样。像开始早、已成为垃圾分类示范小区的,现在在想方设法提高垃圾分类的质量。刚开始进行垃圾分类的小区,还在用多种方式,鼓励居民养成垃圾分类的意识。此外,进行垃圾分类的小区,确实环境更为整洁。但进行垃圾分类的小区之间,在垃圾分类质量上,有“肉眼可见”的差距。

  ●垃圾分类示范小区

  不同颜色分类垃圾桶有固定位置

  检查出不合格情况写明错误原因

  定安名都小区是上城区清波街道定安路社区的垃圾分类示范小区。

  在小区门口,绿、黄、红、蓝色的分类垃圾桶有固定位置,且摆放整齐,垃圾袋都是被打包好再投入垃圾桶。墙上还张贴了垃圾分类志愿者联系方式,以及之前对垃圾分类质量检查中发现的不合格情况,且具体写明了分类错误的原因。

  下城区的浙报公寓小区里有垃圾分类宣传栏,上面清晰地列出各种垃圾归属于哪个回收类别。每一幢附近都能见两个分类回收垃圾桶。在小区最深处,这样的垃圾桶还一排放了8个。垃圾桶附近都收拾得干净整洁。

  浙报公寓小区居民王大伯,见记者在垃圾桶前查看,主动过来介绍如何使用这个感应式垃圾桶,对各类垃圾分别属于哪个回收类别也是如数家珍。

  居民王女士说:“刚开始大家有乱扔的,后来社区经常跟我们说垃圾分类的重要性,慢慢地大家也都遵守分类的规则了,小区环境是比以前好了。”

  ●一些普通小区

  衣服没打包直接扔进垃圾桶

  纸巾等垃圾混进厨余垃圾袋

  但在下城区的意盛花苑小区、上城区的定安苑小区,这里的垃圾分类工作是另一幅景象。

  记者注意到,意盛花苑小区有非厨余垃圾的袋子出现在回收厨余垃圾的垃圾桶里的情况,也有居民丢弃的衣服,没有被打包就直接丢弃在垃圾桶里。定安苑小区里,有一整包用厨余垃圾袋装的垃圾,被扔在其他类别垃圾桶前面的地上,透过半透明的垃圾袋,可以看到里面有纸巾等非厨余垃圾。

  意盛花苑小区居民李大伯说:“我们小区开始垃圾分类后,环境有改善,但垃圾分类质量不是很好。”该小区居民委员会的张大伯也坦言,现在小区垃圾分类质量不够好。

  “老实说,我自己有时候也没遵守垃圾分类的规则,还是随手一扔的习惯。而且有时候楼下放的是两个相同分类的垃圾箱,想按类别扔垃圾都不行啊。”张大伯说。

  意盛花苑社区李主任表示,该小区的垃圾分类做了很多年了,社区曾拿着图片挨家挨户进行垃圾分类宣传,但居民在垃圾分类方面的意识还是太薄弱,还需努力改进。

  ◎借鉴

  如何提升垃圾分类质量

  杭城小区有这些好经验

  杭州市城管局在今年的年度工作会议上说,希望在今年的垃圾分类工作上实现更大突破,定下市区垃圾分类覆盖面达95%以上,新创建省级示范小区42个、市级示范小区200个,强化入户精准宣传和现场投放的监督管理等目标。同时,提升分类质量、提炼分类模式,推进垃圾在源头上的减量,也是杭州市城管局接下来的工作重点。

  目前,杭州城管局计划对分散在各街道、社区的智能分类、积分激励、干湿分离、上门回收、楼道长制、桶长责任制等垃圾分类工作方式做个评估、提炼,精选一批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好做法、好机制,以点带面地推广这些经验。我们也找到几个有代表性的小区,了解了他们的垃圾分类好经验。

  ●西湖区北山街道

  正确投放垃圾能获积分

  楼道里的废弃物都少了

  今年1月,西湖区北山街道联合西湖环境集团,开始在宝石新村、铁路新村等9个社区,试点实施垃圾分类回收“蓝绿积分”项目。居民正确投放厨余垃圾就能获得绿积分,参与资源回收可获得蓝积分,积分可换生活用品、蔬菜等。资源回收时,不论低价值回收物还是高价值回收物,都能获得积分。目前,街道共回收到近3吨的纸板报纸等高价值回收物,以及玻璃、铁盒等低价值物品;同时,已回收纯餐厨垃圾1.5吨,废弃家电10余件等。

  街道工作人员介绍,积分项目推出后,居民大都主动开始清理堆积在楼道里的废弃物,还有居民一口气从家中清理出大量过期药品,用行动支持垃圾分类。下一步,街道将在社区里招募更多的志愿者,定时定点地和居民宣传如何进行垃圾分类,加快培养居民垃圾分类意识。

  ●江干区九堡街道

  “桶长责任制”仅试行两个月

  垃圾分类正确率从50%增加到95%

  去年3月,江干区在杭州全市首创垃圾治理的“桶长制”。即一个垃圾桶由一个桶长专门负责,要求事前入户宣传,事中现场督导、积分登记,事后上门纠错指导。担任桶长的,有物业管理人员、保洁人员,也有居民志愿者、楼道长等。

  九堡街道兴安社区圣奥领寓是“桶长制”的首个试点小区,每天早上7点到9点、晚上6点到8点这两个扔垃圾的高峰期,桶长就会出现在单元门口的垃圾桶旁。

  每个垃圾袋子上都有专门的二维码和编号,跟住户房号一一对应。居民要扔的垃圾,桶长会先打开检查垃圾分类是否正确,然后打开手机上的“垃圾巡检”App,扫码打分。如果分类有问题的,桶长可以当面指导居民进行垃圾分类。

  桶长也会查看已经扔在垃圾桶里的垃圾,如发现分类错误,桶长会根据手里的单元楼现住居民联系方式,电话联系居民,告知其垃圾分类中的问题。试行两个多月,大部分单元楼的垃圾分类正确率,就从一开始的50%增加到95%。

  居民王女士表示,知道正确的垃圾分类方法后还乱扔的话,心里也会不踏实,“所以就算日后没有桶长的监督,自己也已经养成正确分类的习惯。”还有居民和社区说,自己扔垃圾的时间碰不上桶长,总是没被打到分,希望能增加被桶长“开包检查”的机会。

  现在“桶长制”已在江干区的红苹果社区和江涛社区等多个社区试用,他们也在对制度不断试行完善,比如说试着调整打分模式,让评分更加客观全面。

标签: 垃圾分类;居民;垃圾 责任编辑: 王艺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