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是任何一个工地都必不可少的建筑材料。
早在2015年,杭州市已大力推进预拌混凝土搅拌站的绿色改造。目前杭州已迈入城市建设的关键时期,地铁、快速路、地下管廊等一系列重大项目相继启动建设。城市建设对混凝土的需求空前高涨,这意味着,对混凝土企业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位于杭州余杭区闲林的杭构集团(闲林)混凝土搅拌站(以下简称杭构闲林搅拌站),是2015年杭州第一批启动绿色改造的混凝土搅拌站。4年时间过去了,这座深耕城西的杭城“老字号”混凝土搅拌站是不是“绿色”依旧?有没有发生新的变化?
4年,减少扬尘排放超100吨,节约水10万余吨
走进杭构闲林搅拌站,映入眼帘的不是漫天飞舞的扬尘和水泥灰,而是一派园林景色,门口的迎客松园艺,鱼池水帘小筑,清水混凝土特色门房,倒是充满淡淡的艺术氛围。
不仅如此,有些年头的厂区,虽经历了多次道路改造,被征用了部分土地,但场地干净整洁,绿植见缝插针地铺陈,生产紧张有序。没有以前建筑工地那震耳欲聋的搅拌机作业声,看不见尘土飞扬,没有成堆的废料堆,连各类生产废水都实现有序收集,集中处理,循环使用。没有粉尘排放、噪音小、废水废渣有序处理、循环利用,混凝土搅拌站的绿改成效,可见一斑。
“我们把搅拌楼、筒仓、料场进行了全封闭,内部还根据需要加装了集尘、降尘设备,努力实现了粉尘不外排,又控制密闭空间内部扬尘,确保扬尘对外零排放,改善了职工作业环境。”负责人邵华峰指了指不远处的深色钢结构外封说,混凝土搅拌站厂区中噪音主要来自搅拌主机设备及空压机,“绿改后,我们主动选用绿色低噪节能的主机、空压机,并进行包裹隔音处理。”走进全封闭外封内部,可以感受到机器运转的声音对正常交谈也影响不大。
除此之外,对污水和固体废弃物的处理,杭构闲林搅拌站也一直严格控制,通过绿色的集采、分离、处理设备,实现循环利用。可以看到,经过分离的废料得到重复利用,汇流进入沉淀池的污水经水处理设备处理后,变成了“清水”,注入清水池中循环使用。
邵华峰算了一笔账,改造后的4年间,一共减少排放粉尘100吨,节约水10万吨,同时也为企业节约了成本。
最强“大脑”指挥搅拌车运作
进入“大数据”时代,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也“与时俱进”,现在企业除了生产自动化、电脑化,只需操作工点点鼠标键盘外,车辆调度也实现了“电脑化”。车辆安装了“GPS”系统,利用系统的数据,引入搅拌车智能排队管理系统,被员工评价为“最强大脑”。它可以通过自动采集车辆位置等数据,进行电子屏幕排单叫号,轮到哪辆车装料、等候,车辆位置等,一目了然。
以前,人工指挥易出错,调度水平不高易引起生产秩序混乱。如今,在“最强”大脑的指挥下,驾驶员每天上班时,只需在车上听从智能系统生产调度,就可准确将混凝土送往指定工地。系统还能实时显示混凝土标号、工地信息、车辆线路等数据,并可视情况重新调整生产顺序。企业运营一步进入“互联网”时代,提高了工效。
值得一提的是,杭构闲林搅拌站生产的混凝土目前主要供应杭州地铁3号线、杭临线、杭富线等地铁、城轨项目建设。通过给车辆GPS定位,系统可以对从报单到发车、到现场浇筑的过程进行实时跟踪,地铁施工单位在手机APP上就可以看到实时播报。
发展新谋划 立足创标杆
近几年,杭构闲林搅拌站一直在强调提升产品质量、提高用户体验感的重要性,为客户提供差异化产品和服务。
“混凝土企业不再是单纯供应混凝土,在保证产品质量和运输服务的基础上,我们还要将服务提升到让客户有很好的体验感,让客户在合作的过程中体验到我们的企业文化、我们的创造思维,让他们能更加放心地把混凝土后续的业务托付给我们。”邵华峰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加大承接地铁项目以及地铁沿线的农居点项目,通过地铁及市政工程的承接提高公司的整体口碑,建立品牌,“充分参与亚运前基础设施建设盛宴,做大做强主营业务,为公司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眼下,随着杭州混凝土行业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新的蓝图也已经跃然纸上。
“我们希望在企业的新基地建设中,注入国外行业先进理念,打造‘美丽企业’,把新厂区营建为一个给人感官不一样的‘绿色’新工厂。”邵华峰说,在此基础上,还要深耕城西市场,让杭构闲林搅拌站成为城西乃至杭州地区的行业标杆,为加快推动杭州建设世界名城再做新的贡献。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