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杭州绕城高速发生一起交通事故,消防员正在抢救被困司机。 白玉葵 摄
浙江在线杭州5月13日讯 “119”,一个带有温度的电话号码,被人们称为“生命线”。
一旦警情下达,前一秒,消防员们可能还在训练、吃饭、睡觉,也可能在理发、洗澡、上厕所,当警铃响起的那一刻,他们必须停止一切,在60秒内穿好战斗服登车出库!
昨天是全国防灾减灾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钱江晚报联合杭州市消防救援支队,通过一个个“一分钟”的瞬间,带你认识这支百姓最为信赖的队伍。
119接警员背后的故事
位于钱塘江畔的杭州市消防救援支队大楼18楼的一间办公室内,这里全年无休,24小时都有人值守。这里,就是119指挥中心。
上周末,钱报记者探访了这份“不见其人、只闻其声”的神秘工作。
13点05分,一声急促的电话铃声在119指挥中心响起。
“您好,杭州消防,请问有什么能帮助您?”电话铃声刚响起,接警员刘俊飞快速接起电话。
打来电话求助的是一名司机,他的汽车在城北发生了自燃,车头已经冒起了烟,寻求消防帮助。
报警人可能受到了惊吓,有些语无伦次。刘俊飞一边安抚报警人,一边以最快速度了解报警信息和大致方位,然后快速敲击键盘,将接警信息反馈给所在辖区消防中队,同时也反馈给就近的微型消防站。
从事接警工作12年,刘俊飞经手的警情至少有数千起。
“接警员是连接一线战斗员和指挥员的纽带,是前后方联系的关键一环,担负着接警调度、火警出动带路和火场传达命令的任务。”刘俊飞说,“119”接警员平时的业务学习必不可少。“每一个接警员上岗前,都要经过严格的学习和训练,不仅要学习理论知识,还要熟悉杭州全市的行政区划,每条道路,每个水源,各辖区中队的情况,还有全市重点单位及微型消防站的分布,都要烂熟于心。”
高强度的工作,让不少接警员有了职业病,比如腰椎盘突出、鼠标手等问题。“我们对时间观念要有严格的把控,有时想去上厕所了,替岗同事没到,绝不能离席。”
采访最后,刘俊飞也想委托钱江晚报提醒广大市民,切勿谎报火警,希望把有限的力量让给真正需要帮助的人。
一分钟,意味着生命和守护
对很多人而言,一分钟是很快的,但在杭州消防支队特勤一中队政治指导员吕良良看来,一分钟足足有六十秒,每一秒都要掰开揉碎来用。
进入消防队伍20年,5880余次的灭火救援经历告诉他,“一分钟,意味着大火可能会蔓延超过两百米,高温会上升几百度,可能离危险又近了一步。”
所以,每当警铃响起,他和队员们只有一个信念——与时间赛跑,必须在一分钟内穿好战斗服登车出库,以最快速度赶赴救援现场。
吕良良说,不练就一身本领,怎么能与时间赛跑呢?怎么在灾难面前“逆行”呢?
作为一名38岁的“老将”,吕良良不顾长年累积的伤病,同一群20岁出头的年轻小伙一起训练拼搏,12米绳索攀爬、10层负重登楼、5000米负重跑一个不落。
“别人过日子论年、论月、论天,我们消防员的日子啊,永远都是论秒过的。”吕良良开玩笑说,每次在训练场上拿出秒表,队员们的心里就“咯噔”一下。
钱报记者曾在40℃的高温下,近距离感受消防员们在高温下模拟高层火灾起火后的训练科目。
他们身着防护服、套靴、头盔,身上缠绕腰带绳子和空气呼吸器,再加上两盘水带,总共加起来超过45公斤重,就是为了逼近实战。
在杭州消防,正是有了像吕良良这样一批又一批优秀消防员的默默付出,才能做到当警铃响起时,他们一分钟穿好战斗服登车出库;一分钟,可以铺设水带干线300米,直抵火场深处开展救援;一分钟,云梯车可以支起53米,救出楼层被困人员……
百姓的安全,源于他们的每一分钟!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