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的社会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凸显。截至2018年底,杭州市60岁及以上人口为192.2万人,占常住人口比为19.6%。近年来,杭州通过加大力度发展老年教育,从而推进教育养老、建设学习型社会。
日前,一项“社区学习共同体的生命价值与成长机理研究”成果报告会在杭州市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室举办,分享了近年来基于社区学习共同体养护的老年教育路径的创新实践。
他们80高龄了
可依然醉心于书画创作
80多岁的宓奶奶,身体健康,是报告会年纪最大的。她笑着说,自己的生活特别充实,秘密就在于“星火社区书画摄影共同体”的创建。
这个学共体已经坚持了11个年头,宓奶奶是创建人之一,有核心成员20多位,其中80岁以上的老人就有10位。“我们成员中不少是零基础,大家就向有基础的成员学,积极性都很高。”坚持了11年的学习,宓奶奶在书画上已颇有造诣。身为党员的她始终不忘服务群众,每年春节,她都会组织成员们去社区里义务给大家写春联,一写就是几百幅。
现在这个学共体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外围成员已发展到几百位。“学习让我们快乐。”宓奶奶说,接下来计划把这个学共体打造成文化养老的基地,从而让更多老人学有所乐。
“旗袍社”让患病的她们
对生活又充满希望
建德市新安江街道的学共体“旗袍社”在当地小有名气,去年在厦门举办的“盛世夕阳”全国舞蹈大赛,旗袍社一举拿下金奖。
旗袍社成立于2016年,组建者应大姐退休前就是在供销社负责文体工作的,退休后组建了旗袍社,她一直乐在其中。应大姐笑言,社团一周排练6次,原本只是为了动动筋骨,现在一路发展下来收获太多了。
“我们社团里有几位癌症病人,生病的焦虑让她们情绪低落。自从加入社团后,她们专注于练习,心态越来越放松。旗袍舞也让她们的身体得到了充分运动,现在身体保养得特别好。”应大姐说,旗袍社成立前大家都不认识,成立后现在大家亲如姐妹,生活上互帮互助。
“旗袍社”逐年发展壮大,已经有40多位核心成员,大家也都热心公益,平常会为留守老人慰问演出,下乡到各村进行表演,还与一些村子结对培养文艺骨干。
老年教育资源短缺
社区学共体改变这一现状
“老年教育目前最大的瓶颈,是老年人群多而教育资源少的矛盾。”杭州市职成教研究室副主任汪国新认为,学习力等同于生命力。过去传统的老年教育只能通过老年大学,但老师少、教舍少也局限了老年教育的发展。而社区学共体的一大特点,学员本身就是最大的教育资源,他们志同道合,相互间资源互通。同时通过核心学员的“传帮带”,还可以分裂出更多新的学共体,从而让更多学员获益,加强人和人之间的联系,让社区真正“活起来”。
目前,社区学习共同体在杭州等地得到了较好发展,全市现有7000多个社区学习共同体,每个月全市有15万人在社区学习共同体中学习达到17小时,已经成为杭州一道亮丽的风景。
“杭州社区学共体的发展,很好地改变了老年大学贵族化、老年教育资源短缺的现状。对学习型社会的建设有很好的推进作用。”浙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心主任胡坚说。浙江大学教授吴雪萍认为,杭州基于社区学习共同体的共学养老路径的探索,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