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6月1日讯 这是本报追踪学军小学2014届六(1)班的第六年。
六(1)班的孩子们之间有一个约定,从毕业那年起,班里的至高荣誉“大力神杯”,从学号1号的同学开始,一个个往下传,每隔一年,交接一次,这样他们每年都能相聚。
第一次交接仪式,只有6人没到。而最近的一次交接,全班47位同学只到了27人。缺席的原因,或假期集训,或培训班冲突,还有的同学已经出国留学了。
接棒的丁舒凡同学有点伤感:“临近高考,大家都忙,我还是期待未来,不管成绩好坏,成功与否,大家都能一如既往,你我不散。”
捧着奖杯,他还抛出一个问题:“除了仪式感,大力神杯给我们每个人带来了怎样的力量?”
台下的老师和学生家长们说,其实孩子们的成长,也给了我们力量。
所以这一次,我们把目光转向一路陪伴的老师和家长:六(1)班班主任俞剑维,又送走了两届毕业班,现在是学军小学之江校区的副校长;丁舒凡的妈妈说,没能做成学霸的妈,但儿子让我成为了更好的自己。
以下是他们的自述。
班主任的决定:
我给儿子选择了公办
缘分,真是妙不可言。
家有小子,如今就读学军小学一(1)班,恰巧正是六(1)班当年的那个教室。我也因此有了故地重游的机会——儿子捣蛋,被班主任请去谈话。
现在的我,既是老师,也是“小一生”家长,设身处地,会更懂家长的焦虑。
学军是公办小学,也是最热门的公办小学之一。
与我家一街之隔的文二新村,去年一套总面积29.58平方米的房子,卖出300万元的高价。这套建于1991年、典型的市中心“老破小”的房子,从挂牌到成交,只用了4天,购房者看了一次,就决定下单了。这也是杭州首个单价突破10万元每平米的学区房。
然而入了学的学生和家长,很快又会陷入上多少培训班、初中选民办还是公办的纠结。有家长直截了当跟我说:“我们还是要先试试民办的。”
我也曾焦虑过。
近几年,一些新兴的民办小学,通过高薪重酬吸引了一部分名师、骨干教师。
但我也听到一些老师的反馈:“硬件高档的新办学校,却少了点文化积淀。很怀念以前公办学校浓厚的教研氛围,能让老师快速成长。”
至于办学理念、课程设置之类的,公办民办都蛮拼的,风生水起,各有各的好。但总体上来说,优秀教师、骨干教师目前基本以公办小学居多,很多民办小学中的名校,也是脱胎于公办名校。
你看,六(1)班的孩子们也用自己的经历给出了补充答案:直升十三中的,和挤进民办中学的,在经历中考或通过保送后,不少人又走进同一所高中,甚至同一间教室。
我也经常呼吁家长放松心态,积极面对孩子的学业。
很多朋友说:那是你的孩子还没有经历幼升小,等到昆昆上小学了,看你还能不能这么淡定?
直到去年,没有太多纠结,我和孩子他爸就做出了一致的选择。入学前,昆昆没有上过任何培训班或幼小衔接班,没识几个字。但后来我发现,或许正因为他识字不多,所以拼音学得特别扎实。
最重要的是,现在的我坦然了很多,也坚定了很多。
老师、家长、学校、家庭、社会,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教育生态的一份子。而于我,身为家长,用心陪伴;身为老师,初心不变。
一位妈妈的自豪:
儿子除了成绩一般,还有许多不一般
我的儿子,是中等生。
2014年小升初,报考民办落选了,直升十三中嘉绿苑分校也成绩平平;年前中考,没能考上心仪的重点高中,现在就读于一所民办高中。
这个时候我能依然佛系,因为除了成绩一般,在儿子身上我还发现了许多不一般:
刚进高中的时候,他跟我分享了一个小困惑:“这个学校太强调分数了,大家自顾自埋头学,同学之间很冷漠,也不会主动为班级做点什么。”那时候我跟他说,“你管别人那么多干什么,先管好自己的学习。”
儿子平时住校,不能回家的周末,我和老公会做些好吃的,去学校看他。每次他都会招呼同学一起来吃,一会把倾斜的饭盒摆好,一会把流出的菜汁擦净,忙忙碌碌,细心周到。回家的时候,他也会主动捎上几个顺路的同学。
再后来,我们每次去学校,同学们都特别热情地来打招呼。我心里蓦地一暖:儿子的热心是有感染力的。
此外,临近明年高考,周末依然有大把时间要贡献给辅导班,但补什么,怎么补,儿子都有自己的计划和侧重。而且无论路远时长,他全都自己搞定。
他的时间管理也更合理了,无论学业多忙,一定会抽出时间来健身,还经常拖着我一起去健身房。他的理由是:运动能抗压,还有助于调节情绪。
这不,高一入学时他的成绩只排到七八十名,但一路稳步上升,现在基本总分都能挤进年级前十。上学期他还考了年级第一,得到3000元奖学金。
今年,“大力神杯”交接到儿子手上,他像宝贝一样摆在进门就能看见的地方。我笑他:“当年你在球队,不过就一替补。”他嘿嘿一笑:“当时那么拼命、团结,流汗流血流泪才换来的奖杯,就像一盏明灯,在给我力量呢。”
那一刻,我也感到了一种力量。我和孩子他爸说:我们的孩子,如果可以一直保持健康、积极、快乐,作为父母,还想为孩子祈求怎样更好的未来呢?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