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杭州 正文
小龙虾重金属超标?这一组科普实验剖开真相
2019年06月21日 08:37:06 来源: 每日商报 通讯员 嵇国强 记者 汪晓筠

  每到夏天,小龙虾都会成为餐桌上的“网红”,麻辣、蒜蓉、十三香……各种口味的小龙虾吸引着络绎不绝的消费者。不过,关于小龙虾的各种谣言也层出不穷,其中小龙虾重金属问题倍受关注。昨天,市市场监管局联合浙江大学专家开展科普实验,根据国家标准对铅、镉、无机砷、甲基汞、铬等指标进行分析,用实验数据给消费者答疑解惑。

  重金属含量远低于

  国家标准规定的限量值

  实验过程:实验人员从市场上随机购买了3批次小龙虾,分别用蒸馏水清洗小龙虾外壳后,将小龙虾剥开,取其中虾头部分(理论上最容易接触重金属的部位)以及虾尾肉(小龙虾的主要可食部位)分别放入搅拌机打碎搅匀。

  分别取0.2g-0.5g小龙虾肉和头样品于微波消解罐,加入试剂进行微波消解,之后置于电热板上赶酸,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进行铅、镉、铬的检测。另称取各1g小龙虾肉和头样品,采用液相-原子荧光光度计进行无机砷检测。另外,称取0.5-1.0 g小龙虾肉和头样品,采用液相-原子荧光光度计进行甲基汞检测。

  实验结果:从本次实验可以看出,本次检测的3批次小龙虾中虾肉(可食用部分)重金属含量远低于国家标准规定的限量值,小龙虾重金属含量极高的说法是不负责任的,吃货们可以不用过于担心。从本次实验结果来看,虾头中的重金属含量高于虾肉,如想减少重金属摄入风险,可考虑减少食用虾头。

  选购时看虾腮、虾腹是否干净

  烹调时注意煮熟煮透

  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教授沈立荣提醒:我们平时所食用的小龙虾,属于杂食性动物。它们是如假包换的淡水虾类,而非网上谣传的虫。因其杂食性、生长速度快、适应能力强而在生活地生态环境中形成绝对的竞争优势。

  小龙虾能够适应各种污染环境,得益于它良好的排毒减毒机制,所以它的体内污染物含量并不一定超标。小龙虾能把重金属转移到外壳,然后通过不断蜕皮把毒素转移出体内,这正是它可以耐受重金属污染的原因之一。目前研究显示,重金属大多集中在我们不爱吃的虾鳃、内脏和虾壳中,对于吃虾肉的我们来说,它让人重金属中毒的可能性较小。

  选购小龙虾时,一定要选择活的、新鲜的虾,再看虾腮和虾腹,如果虾腮呈深色或黑灰色,虾腹存有很多黑泥,证明虾可能生活在杂质比较多的水中。清洗小龙虾,先将鳃、细爪剪掉,然后将虾体背上的黑色肠线抽掉,用小刷子将虾壳刷洗干净。有研究表明,小龙虾虾线和虾头集聚了虾体内的废物和污染物,消费者在食用小龙虾时,剔除虾头虾线更安全。

  小龙虾易潜伏细菌、寄生虫,为确保安全,不要生食或半生食小龙虾,在烹调时应将小龙虾充分烧熟、煮透。蒸煮温度要保持在100℃以上,时间不少于10分钟。


标签: 龙虾;重金属;实验数据;市场监管 责任编辑: 冯一伦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小龙虾重金属超标?这一组科普实验剖开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