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商报讯 (记者 王静) 近期,A股悄然掀起了一场回购潮,其中不乏明星上市公司的身影。昨晚,中国平安宣布再次耗资逾17亿元,完成了本月内对公司股份的第4波回购。而据本报记者统计,截至昨日,6月以来,两市发布了450余份回购公告,回购规模创历史新高。其中,涉及浙江省内上市公司有50余家,包括大华股份、贝因美等明星企业。
中国平安实施本月第四波回购
昨晚,中国平安在港交所发布公告称,其于6月25日出资约17.21亿元,回购1977.58万股公司A股股份,最低成交价格为85.38元/股,最高成交价格为88.09/股,回购股份占已发行股本约0.10818%。
事实上,这已经是中国平安在本月内实施的第四波回购行为。时间追溯到6月18日,中国平安实施了其在历史上对A股股份的首次回购,当日花费约2.8亿元(不含交易费用)购得约350万股;6月19日,其又出资约10.91亿元,回购约1300万股股份;6月20日耗费25188元,回购300股。据本报记者统计,加上昨日,中国平安4个交易日内共耗资约30.9亿元,回购公司A股股份数约3629万股。
值得一提的是,据中国平安今年3月份公布的回购方案来看,公司此次计划总回购金额将不低于人民币50亿元且不超过人民币100亿元。也就是说,中国平安的回购行为还远远没有结束。
与回购力度同时起飞的,还有中国平安的股价。自6月18日起截至昨日收盘,中国平安股价大涨8.63%,这个涨幅对于体量高达1.58亿元的超级白马股来说,可谓很大了。同时,其股价也处于历史高位,日前其最高股价报88.56元/股,创该股历史新高。
浙江有50余家公司参与股份回购
像中国平安这样大手笔回购公司股份的上市公司并不是个例,6月两市个股的回购热情空前强烈。
本报记者根据Wind数据统计,自6月1日起截至昨日,沪深两市共发布了454份回购公告,发布回购公告数量创历史纪录。其中有近7成公司处于实施状态或已完成回购。从回购金额来看,6月以来上市公司累计回购逾370亿元,回购规模同样创出新高。
记者发现,在上述450余份回购公告中有61份公告来自53家浙江省内的上市公司。其中杭州本地的就有12家企业,其中不乏如大华股份、贝因美等明星企业。例如,大华股份6月13日晚间公告称,当日公司耗资约5000万元首次通过股份回购专用证券账户以集中竞价方式回购公司股份381.63万股,占总股本的0.1273%。根据计划,大华股份本轮拟回购资金总额为2亿元至4亿元。
谨防“忽悠式回购或增持”行为
其实,自去年底证监会发文支持上市公司回购以来,之后每月实施回购的企业数量月均都在200家以上。那么,真金白银的往外掏,到底哪家企业出手最“壕”呢?据两市企业公布的回购预案统计,今年上半年,中国平安、江苏银行、中国外运、恒逸石化、万达信息、美吉姆、千禾味业、中国铝业、科陆电子、华中数控增持金额超3亿元,位居排行榜前十。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部分上市公司言而无信,出现了“忽悠式回购或增持”的行为。6月21日晚间,南京新百披露控股股东三胞集团、实际控制人袁亚非终止实施增持计划。6月19日晚间,太平洋证券公告称第一大股东嘉裕投资拟终止实施增持计划。6月4日晚间,中信国安、茂硕电源双双公告,拟增持主体的增持计划“搁浅”。
所以,投资者们要学会擦亮眼睛,以防中招这类爱“爽约”的企业。有专家告诉记者,其实大部分爽约的企业都有一个特点,公司业绩通常都是处于极大亏损状态,公司股价也一蹶不振,处于低谷。面对这类企业,尤其要注意其回购或者实施增持的对象是否具有足够资金保障,公司或者增持实施者明显处于“缺钱”状态,那就要小心了。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