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早上下着大雨,杭城的早高峰显得有些繁忙。
早上8点50分,杭州交警在绍兴路东新路口集中整治“开车用手机”违法行为。
接了个重要客户来电被交警拦下看到交警立刻关闭手机页面,来不及了
9点15分左右,一辆黑色别克小轿车,由南往北沿绍兴路直行时,司机因开车打手机被交警拦下了。面对交警和记者,司机无奈地摇着头说,他也知道开车不能打手机,但业务实在太忙了,尤其是一些客户重要电话,刚才就是一个紧急电话,连续给他打了很多次,没办法拿起手机接听了,刚说没几句话,就被交警拦下了。
对该司机开车打手机的行为,交警给予罚款50元、扣两分的处罚。
9点25分,一辆杭州牌照的SUV在东新路由北向东左转时,因在开车时使用手机被交警拦下。被拦下后,司机林先生马上关闭了正在通话中的手机界面。虽然通话时开着免提,但这也是不允许的。林先生说,他刚接起来开了免提,就被交警发现了。针对这个情况,交警给予林先生罚款50元、不记分的处罚。
另外有一名司机戴着蓝牙耳机打电话,也被交警拦下来。交警在现场跟他讲,即便是戴蓝牙耳机打电话这个行为属于分心驾驶,也是不提倡的。
在路口观察发现,大部分的司机在行驶中都能保持目视前方,然而在等红绿灯时,一些司机则会看手机。在近一个小时的查处中,有6辆车因开车使用手机或者开车接听电话的行为被处罚了。
昨天的整治行动中,在路口等红灯时使用手机的司机会被交警拦下,虽然不予处罚,但是会进行批评教育。而在行驶过程中使用手机的,无论是打电话还是看手机,交警直接进行处罚。
交警在各个主干道设置抓拍系统
抓拍开车使用手机行为
交警说,相比现场查处,目前对于开车打手机的处罚,更多的使用非现场执法的手段,采取“路面+桌面”相结合的方式,即现场查处和非现场卡口、抓拍。
昨天上午10点多,在下城交警大队朝晖中队的指挥室内看到,有专门的民警对这个卡口系统抓拍下来的车辆照片进行筛选。
以朝晖中队辖区为例,所有主干道都设置了系统卡口,如果存在开车使用手机、接听电话的行为都会被卡口系统抓拍下来,经过民警筛选和审核后,将会作为违法证据固定下来,然后通过短信形式发送给相应的违法车主。
交警说,从今年1月份开始至今,仅朝晖中队就查处了开车打手机违法行为6200多起。目前,朝晖中队在辖区范围内14个主要路口都设置了卡口系统,24小时不间断运行,抓拍各种违法行为。
据统计,今年以来,杭州查处开车使用手机的违法行为10.54万起!
针对开车使用手机交通违法的危害,近年以来,杭州公安交警部门一直将该项交通违法作为全市“创文明交通治秩序乱象”系列整治查处的重点。
6月10日起,根据全省统一部署,杭州交警同步启动了为期两个月的集中查处驾车时使用手机违法行为专项行动。
一方面立足“路面”,加大现场执法和严管力度。在城市交通繁忙路口以及斑马线、停止线等关键地点,以及在学校、医院、商业综合体等人群密集区域周边道路主要节点设置了固定执法点,一旦发现有驾驶人驾车时使用手机,立即固定证据,进行现场处罚。
另一方面依托“桌面”,加大了科技运用,实施非现场执法查处。通过利用电子警察、高清视频监控、移动测速仪在灯控路口、易堵、事故多发路段等驾车时使用手机违法行为高发区域,进行违法抓拍。同时,对非现场执法设备推送的闯红灯、闯禁、限行、变道等违法照片及录像证据进行二次识别,自动分析、发现驾车时使用手机违法行为。
开车使用手机究竟有多危险?
有关研究数据表明(英国伯克郡交通研究所公布的测试结果表明),开车时使用手机,人脑的反应速度比酒后驾车时慢30%,驾车者对路况的反应比正常情况下慢0.5秒,在车里把手机拿起来看一眼再放回去所需的时间至少1秒,如果驾驶车辆以80公里时速行驶,那距离变化就是22米。
相关问题权威解答
问:开车使用手机如何处罚,如何认定?
答:按照现行的交通法律法规,驾驶时以手持方式使用电话的,给予记2分、罚款50元至200元的处罚。《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六十二条明确规定,驾驶机动车不得有拨打接听手持电话等妨碍安全驾驶的行为。对违反上述规定的,公安部123号令对于开车打手机有了明确的记分规定,驾驶人处20元以上200元以下罚款外,并记2分。
交警将根据非现场拍摄以及现场执法记录仪等设备固定违法证据。
问:开车时可以使用蓝牙耳机、车载蓝牙、看导航吗?
答:驾驶人使用蓝牙耳机、车载蓝牙电话、耳机线或免提功能接听电话等常见行为,虽然不属于拨打接听手持电话的行为,但这种行为也会让驾驶人分心,存在很大事故隐患,交警部门不提倡这种行为,但不会处罚。
对于开车查看导航的行为,交警建议大家启动车辆前先设定好,行驶过程中不要触碰手机,千万不能一面开车一面设置,如果行驶过程中被发现有妨碍安全驾驶的行为,不管是不是在设置导航,一样要受到处罚,如果需要调整导航,一定要将车停至安全区域后再操作。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