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杭州 正文
临安人的神仙日子
2019年07月15日 06:45:07 来源: 浙江在线-钱江晚报 记者 黄莺

  浙江在线7月15日讯

  一

  临安青山湖街道研里村,50岁的沈海云坐在刚装修好没多久的民宿里,看着近在眼前的大山上风吹竹林,摇着扇子,感慨了一句:这才是神仙日子。

  沈海云是土生土长的研里人,研里在哪里?翻过一座山再翻过一座山,就到了青山湖边,地图上不过是2.5公里的距离。沿着大路开车,只消10分钟的车程。

  同样的10分钟车程,从研里还能到青山湖科技城。

  闹中取静,说的就是研里。

  在临安撤市建区后,确立了“两城夹一湖”的格局,湖是青山湖,一座城在湖西,是背负着千年历史的临安城,另一座在湖东,是代表着科技、创新创业的青山湖科技城。

  研里的地理位置优越,离湖很近,走路就能到,离老城区18公里,离新城更近。

  青山湖科技城,迎来的是创新之客。

  客从远方来,临安已经在规划和建设滨湖新城迎接“客人”的到来,沿着湖准备打造城市客厅、滨湖天地综合体、青山湖半岛旅游度假区等项目,让从五湖四海而来的人才在创造价值的同时,享受生活的便利和舒适。

  同样地,有远见的临安人也看到了家门口的机会。

  3年前,走南闯北的沈海云回到了老家,做了一件大家都想不到的事情——租下村里一幢光绪年间的老房子,雇来了老木匠人,足足装修了21个月,开起了这家只有5间房的民宿,云川阁。有客人的时候,客人住,没客人的时候,自己住。

  能在家门口赚钱,谁愿意出门奔波?

  科技城引来新的企业、新的技术、新的眼界,“崭新的城”背后,意味着更多的人、更宽的路,和更多的机会。

  二

  这个时代,山,不再是屏障。

  但曾经,青山湖畔一重又一重的山,阻挡了山里人想要走出去的脚步。

  在沈海云的记忆里,自己13岁时就已经下地干活,赚工分养活自己。一家人一年到头赚来的钱,还是不够沈海云兄妹三人读书。

  当年他们家的地分在了曹家山的另外一边,每天上工都要翻一座山。山不算高,但是单程走走也要25分钟,挑肥、收谷子都得用扁担挑着物资翻山。

  一直到后来,为了解决村里人的家和田隔着一座山的问题,研里村雇人在山下开出了一条东郊岭隧道。这是上世纪60年代人工开凿的供人通行的小隧道,长不过250多米,宽度还不够一辆汽车通行,但是对于沈海云和村里人来说,隧道通畅了,每天去上工就少走了10多分钟的路,更重要的是,物资和粮食不用再一担担地挑进挑出,而是可以使用独轮车了,效率高了四五倍。

  山,不再是阻碍,便显得特别可爱。山上的土地多,和现在遍山的竹林树木不同,40多年前,研里周边的山上是茶田,还种着土豆、玉米、花生。稻田里种的是口粮,而山上能提供的额外出产能为家里赚“零花钱”。

  如今封山育林多年,茶田早就藏在林间,成为当地人的秘密花园。

  秘密花园何止这一处。

  沈海云说,他的民宿里最受欢迎的保留节目,是带着客人去山上看银河,热闹的城市就在脚下,而头顶还是小时候那个天空。

  没有西湖美,没有天目山幽静,可沈海云还是最爱研里,因为这是自己的家乡,因为这里有山水的宝藏。

  三

  青山湖畔的宝藏,古时就有人慧眼识珠,晋代郭文在此处隐居,“种菽麦,采竹叶木实”,除了盐之外都能自足。而如今,更是藏不住。

  胡清青,曾在杭州一家房地产公司工作,如今是青山湖爱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年过三十,她不仅在青山湖畔开始了创业之路,还把家也安在了临安。

  重新创业,是被美食诱惑的。她当年第一次吃到“红美人”,入口即化的橘子惊艳了她,被合伙人“诱拐”来种橘子,在各处找地建农场的时候,看上了青山湖边这块山坳间的地。

  够大。

  青山湖边的空气够好,水源够好。

  离青山湖科技城够近,未来的客户就在眼前。

  三个理由,让爱媛农业在青山湖的南岸,横山脚下扎了根。两年生的“红美人”苗已种下两年,100多亩的橘子树开始挂果,今年秋冬天就可以迎来第一个采摘季。而另一边的杨梅林还在成长中,满眼绿色,要等到曾几笔下“火齐堆盘更有香”的时间,大概还有两年。

  市面上最便宜的收购价每斤22元,这样贵的“红美人”,到底需要什么价位才能进园采摘?第一年的天气如何,会不会冻坏橘子?做农业靠天吃饭,胡清青对即将到来的第一个采摘季还是有些紧张。

  跑到大山里做农业这件事,一开始家里人挺反对,毕竟原来踩着高跟鞋进出高档写字楼,现在换上球鞋踩着泥。家里的老人尤其想不明白,好不容易把孩子送进大城市工作,孩子怎么又跑回村子里种田了。

  但是来了几次,老人们也爱上了胡清青的农庄,春天有艾草,夏天自己种的西瓜鲜甜鲜甜,秋天等着丰收,还有冬天,就是农闲了。

  等将来城际铁路开通了,就更方便了。这让胡清青对农庄的未来更有信心,交通便利,环湖绿道开通,都是会增加客流的利好消息。

  四

  山是坐标,水是生机,路是人们走出去的希望。

  那会儿研里村旁边只有一条路,就是老的02省道,从杭州到临安县城。沈海云喜欢跑到山上看经过的车,等上半小时才能等到一辆车开过,有可能是载满人的客运汽车,也有可能是装满了货的大卡车,小汽车在当时还很稀奇,要是哪天看到一辆小轿车,他能兴奋上一个月。

  02省道早成了过去,S102省道和杭瑞高速相续开通。

  沈海云后来走了出去。1991年,他做了一名运货司机,他也不知道为什么好多青山镇的人都开了大货车,整个临安的大货车,四分之一的司机都来自青山。他猜测大概是青山的地理位置好,看着四面都是山,但是哪里都有路,去安徽、江苏都很方便,近20年时间,他几乎全国各地都跑过。如今沿着路他又回归家乡。

  跟着路走进来的还有胡清青这样来创业的人。胡清青说,当时她能看到如今农场这块地,也多亏这块地靠近杭瑞高速,当时她在路上,一眼望见。

  山水还是坐标,科技成了新的生机,而沿湖修起来的一条条路,不仅连接了城与城,也让人们又沿着路走向青山绿水之间,安居乐业。

  五

  日子和美,生活惬意,一直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感受最明显。

  家住大园新城的董亦民和老公赵维校,是当年环湖农业与如今青山湖科技城发展的亲历者。

  已经72岁的赵维校对青山湖的称呼是“水库”。夫妻两人当年住的地方叫“大元里”,正在青山湖靠下游的地方,是水库的受益村。他们记得当年水库建成后,村里的田就没有担心过旱和涝。

  后来,她家起了两层楼的小楼,光院子就有100多平方种满了花;再后来,为了青山湖科技城的修建,家里拆迁了,搬进了如今的大园新城。

  高楼间,隐约看到一棵百年大树,这棵树当年在大元里的村口,现在立在小区的入口,继续守护一村的人。

  如今,山已通达,湖岸边勃勃生机,城的模样更是日新月异。

  是谁,造就了如今的青山湖乃至临安?

  我想,这是山、湖、城之间的互相成就,是这一方山水赋予了人们以淳朴、勤劳和灵气,而这里的人们又在数十年的时光里,改变了山、湖和城,为自己创造了眼下的美好生活。

标签: 青山湖;青山;装修;青山湖街道;扇子;大山;省道 责任编辑: 金林杰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临安人的神仙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