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洋写的良渚故事
浙江在线7月27日讯 前几天,我在朋友圈刷到一篇作文,方格纸,钢笔字,不会写的字就用拼音替代,看上去还写了一半,题目叫《我看良渚的书》。“良渚以前是一个国家,那里分为三个区域”“良渚人发明了一种东西,叫‘草guo泥’,这种东西可以造房子”……相当专业啊。
这是我同事的儿子洋洋的作文,他要投稿一个正在进行的征文大赛——由杭州市文明办、余杭区文明办、良渚博物院和钱江晚报共同发起的“我说·良渚”原创征文大赛。
自从7月6日申遗成功当天活动启动以来,不到20天,我们已经收到了500多份投稿,最小的上小学二年级,年龄最大的已经70多岁,作品涵盖了诗歌、文言文、传奇故事、记叙文等多种体裁。
我们的征集还在继续,你和良渚的独家故事,写好了吗?
再接开头,我们来说说洋洋的故事。
洋洋上小学2年级,自从良渚申遗成功后,他突然成了这个五千年古代王国的铁粉,暑假去书店看了很多良渚的书,包括刚出版的绘本《五千年良渚王国》,还去浙图听讲座,回到家,就写了这篇作文。
上周末,他还来听了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方向明的讲座。他坐在最后一排,突然抓住我:“良渚人突然消失了,会去哪里呢?我想可能当时良渚不适合人类居住,搬走了。”
不止是洋洋,这段时间,钱江晚报收到了很多小朋友的作文,都对良渚人的去留问题很感兴趣,其中有像洋洋一样专家型探讨的,更多的则是大开脑洞。
大家都写了什么良渚故事?我们先来剧透一波。
来稿中,小朋友的文章占了大头,想象力丰富,非常擅长写穿越文,比如陈思宇同学,他就穿越到了良渚时代。
睡梦中的陈思宇,被熟悉的声音唤醒,睁开眼时,平日里画着精致的妆容、穿着淑女裙的姐姐,脸上粘着些泥土,性格也温柔了很多。他和姐姐一起,旁观了围猎大会,品尝了烤制的鹿肉,到树林里寻找野果,还爬上了高高的水坝。梦醒来,他却发现,自己只是坐在家里的浴缸里,姐姐冲他吼着“赶紧起来吧,泡傻了吗”,在文章的最后,陈思宇发出了感慨“好想要良渚时期的姐姐啊”……
读五年级的良渚小姑娘刘奕馨,得知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后,非常激动。她到良渚古城遗址公园游览时,突然发现,三年前,她跟着爸爸妈妈在莫角山宫殿区露营过。
“路西的山丘相对来说比较高大,上面开满了粉的白的大波斯菊、五颜六色的百日菊……美丽极了”“山丘北边有一片树丛,丛中时不时会飞起一群白鹭。坐在花丛中看白鹭起飞,真惬意啊。其间,我和爸爸还去路东的小山丘上看了看,那里也有很多大波斯菊,很美……”小姑娘文笔非常好。
良渚考古83年,太多人为之付出,背后有很多故事,是我们所不知道的。
读者何浩维在来稿中,讲述了浙江吴越古陶瓷博物馆已故馆长李加林先生和良渚的一段往事。
“在介绍良渚古陶的工艺美术时,李老指着一只高足盘说∶你看它的编织纹饰,同当今的‘中国结’如出一辙,纹饰周身连贯,没有起点和终点。我成为了与良渚古陶亲密接触的幸运儿,这样的幸运儿在全世界屈指可数。”
很多诗人为良渚写过诗,比如著名诗人杨炼的《一条良渚玉琮上的线》,包括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刘斌,也是诗人,申遗成功当天,他在手机备忘录里写下的《今夜,阿塞拜疆与良渚》,已经刷屏了朋友圈。
而这次来稿中,我们发现,很多人选择用诗来表达自己对良渚的感情。
我们的征集还在继续,投稿截止8月10日,把你的独家故事跟我们细细讲来,获奖作品还有机会上喜马拉雅APP亲自朗读。
【如何投稿】
本次 “我说·良渚”原创征文大赛分为三个组别,小学组、中学组、成人组,要求以“我说·良渚”为主题,讲述“我”和良渚的故事,积极健康,情节完整,可读性强,题材不限,字数不超过800字。
参赛稿件请以“我说·良渚+姓名+联系方式+组别”的格式统一命名,电子稿件发送至woshuoliangzhu@126.com。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