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渚俯瞰图
盛洪铨
美丽乡村
冯秋杭
平高创业城效果图
沈桂法
五彩稻田
梦栖小镇 图 / 良渚街道提供
70载栉风沐雨,70载春华秋实。伴随着祖国日益强大的步伐,良渚也走出了自己的壮阔征程,作为余杭融杭发展的前沿阵地,良渚取得跨越式的发展背后离不开代代勤劳勇敢的良渚人的接力奋斗,他们向上向善、敢于拼搏,他们励精图治、追梦前行,他们每一个人的身上都有着鲜明的“良渚印记”。
口述者:盛洪铨
余杭区人大代表、良渚商会名誉会长,盛旺君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
我出生于1956年,是良渚东莲村人,我的记忆中那时候农村的孩子,温饱都解决不了,家里还是泥巴房子;现在不愁吃、不愁穿,家家都是小洋楼、小别墅,户户都有私家车。
1988年我从村书记的岗位上调到大陆乡纺织厂,当时改革开放已经“响彻”中华大地,全国上下都忙着发展生产、繁荣经济。1994年冬天,遇上了企业改制,纺织厂变为天鹿丝织有限公司,有人这么形容当时的乡镇企业:“20年前异军突起的乡镇企业是农村经济的主体力量,是工业经济的半壁江山,更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一大支柱。”
2014年,“退二进三”的形式出现,古墩路沿线的建筑如雨后春笋般崛起,良渚的变化可以用脱胎换骨形容,这让我感觉到这是进军第三产业的切入点,于是和其他几位股东一拍即合,竞拍摘得古墩路的一块商业用地,通过26个月的施工建设,在2017年的10月建成了主楼高度99.8米的旺君大厦。去年,良渚新城与浙江长三角清洁能源与节能环保发展研究中心达成共识,将携手共建“长三角清洁能源产业园”,产业园就落在旺君国际。
2017年是我担任良渚商会会长的第22年,这段经历让我对良渚的经济、对良渚的企业,有了一份特别的感情。今年4月,良渚新城牵手世界500强企业雪松控股集团,在智慧旅游、数字供应链、智联城市和金融服务等方面开展合作,并在良渚新城核心区范围内设立“雪松数字经济总部”,良渚新城还招引了甲骨文数字科创中心、格力智能家居研发中心等优质平台性项目,助推余杭建设全国数字经济先行区,新企业的不断落户,让我新潮澎湃。
2019年是我担任余杭区人大代表的第31年,我深知作为一名人大代表要深入基层,多听人民群众的呼声,否则就不接地气,没有根基。2014年,良渚医院挂牌营业,但是从功能上、位置上、面积上都还没有达到真正意义上区级医院的标准,为此我在人大代表视察良渚医院挂牌活动的当场就向上级提出了重新考虑选址建设良渚医院的提议,通过和代表们的共同努力,拥有 650 张床位的三甲医院终于在去年尘埃落定开工建设了。
经常有人问我,你这个年纪了,应该去含饴弄孙了,为什么还这么折腾,我回答,只要一息尚存,就会继续奋斗。
口述者:冯秋杭
首展科技CEO
2012年我走出校门,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卖电子通讯设备的公司做销售,第一个月把销售业绩做到前三,恰逢创业浪潮涌动,我便开始创业。当时微信已经慢慢走进我们的生活,我也看到了的机会:既然能用微信交朋友,那也可以用微信交客户!
一开始,我们专门帮商家注册公众号,时间一久就发现,其实还可以做更多的开发。2013年的第一个用户应该是西湖边的花港海航酒店,我为他们提供产品技术,也就是帮助商家做运营推广,这让我积累下了第一波本地客户和原始资金,同年的4月8日在良渚注册了首展的营业执照,当时我只有19岁,工商的工作人员还跟我开玩笑:你们公司的名字倒过来念特别霸气—“斩首”科技。
随着越来越多的竞争者涌入微信的赛道时,我开始寻找其他的商业机会。有天我骑着自行车去跑客户,路边看到一条slogan:“支付宝订奶,有快招” ,我就想,支付工具也能做O2O的服务?凭着手头上的经验和资源,首展成了支付宝服务窗的第一批渠道商,不过我认为这项业务不够接地气,还可以有更多的爆发点。
2014年,移动支付新风口强势来袭。支付宝在全国的一线和二线城市做了大额满减活动,也就是“双十二”,这次活动让移动支付成为一件潮流的事情,也让“淘金者”们看到了移动支付的机会。经过几年的打磨,首展的团队渐渐成熟壮大,在新的支付形式来临时,我们做了两件事,一是聚合支付,二是快速扩张市场。
2018年我们做了一个大胆的决策:放弃短暂的利润,奔向更大的市场。就是通过补贴拿到更大流量,再通过运营手段留住用户。这一年产品“付呗”从一天100万笔交易,增长到峰值890万笔交易,最高时一天有4.9亿元的交易流量,“付呗”也成了行业内喊得出名字的品牌。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就是我们“草根”创业青年的写照,因为年轻,所以有更多可能。良渚也是一座年轻的产业新城,目前,良渚新城正以环浙大产业空间为核心,发展“大数字”产业,这对我们来说,又是一次绝佳的机会。去年,我们的自媒体团队就借力“文创+”,着力攻坚短视频,三个月吸粉一千多万。
有人说创业是孤独的,我不这么觉得。良渚新城正以梦栖小镇为核心,重点打造设计大街、环美院文化产业带、创新中心“一街一带一中心”,发展“大文化”产业。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的年轻创业者在良渚实现梦想。
我很庆幸自己生在这个伟大的时代,也感激这个时代给了我们改变自己命运乃至改变世界的机会。我相信机会是均等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就是我们“草根”创业青年的写照,创新没有极限,我们永远在路上。
口述者:沈桂法
杭州及时雨植保防治服务专业合作社技术人员
1975年我才20出头,就进了安溪生产大队的粮食水稻种子厂干活,对生产队的那些事真是亲切又熟悉,每天早上到指定地方,听队长分配,队长分配什么,社员就得干什么。那个时候哪有什么农业技术,都是沿用着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老黄历”种植方法,看别人怎么种,我们就怎么种。
受品种、病虫灾害、栽种方式的影响,一百多亩土地,整个生产队的劳动力都要用上,亩产最多只能达到一两百公斤。1977年,余杭县农业局组织公社成员到海南岛学习育种杂交稻,我跟随去学习新技术,直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我才回到良渚。彼时,改革开放就像春风吹遍了神州大地,良渚的广大农村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乘着这股东风,我们挑选了一部分文化水平较高、积极性强的人作为重点推广对象,从而带动周边其他农户。通过农技指导,安溪区块的一部分农户先富起来了。看到有人先富起来,过上了好日子,农民的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对科学种植的需求也就更加迫切。
有一年,石桥村的严水永来问我:“明明换了高成穗率的品种,田里的水稻产量就是上不去。”我去田里一看,就知道肯定是氮肥施大了,导致水稻生了纹枯病,我给他“开处方下药”,还叮嘱他要按照合理流程救治水稻。2000年,严水永种植的水稻,基本实现了全程机械化,1300多亩水稻,平均亩产都在700公斤以上,还被评为杭州市粮食功能区,。
长期依赖传统农业,经济发展肯定会遇到瓶颈,再加上良渚的北片大都是文保区,历史文化遗产多,旅游资源也丰富,现在大家都在尝试把美丽乡村和休闲观光农业相结合,搞观光旅游农业。
从2016年开始,良渚就有种粮大户先后种植五彩稻田,有种“G20”字样的,有种“喜迎十九大的”,良渚申遗期间港南村的姚荣建种植了“传承文明 守护圣地”的字样,为良渚申遗加油助力,恰逢新中国成立70周年,听说最近他又种上了“新中国生日快乐”的字样。
田园变公园、农产品变商品、农房变客房……良渚的美丽乡村和文旅融合正在呈现立体和多元的一面,美丽经济也为良渚的乡村振兴带来新的机遇。今年上半年,“书香良渚·田园牧歌”活动在港南村乡村公园热闹开场,不少城里人带着孩子来体验插秧耕田,感受传统的农耕文化。
这片土地养育了我,我就要回报她。退而不休,我希望能为良渚的农业发展贡献余热。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