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9月27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张梦月 吕啸)从山水走向城市,从城市眺望山水。山水之“最”,也是湖城之“醉”处。
杭州是江南文化的重要地区,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而湖滨地区是杭州近代的历史中心,是体现和展示西湖与杭州丰富历史文化的窗口。
对于这条国内唯一毗邻世界文化景观遗产的步行街,如何体现人文精神与自然山水极致交融的特性,成为设计方追寻的理念。在奇思妙想下,湖滨步行街犹如一位从历史中款款走出的江南姑娘,披上了现代气息的新裳。
当历史和现实交汇,新湖滨扣人心弦的改变,或许会在不经意间打动你。
淡雅铺装 “雨”西湖更胜“晴”西湖
街,更大了。
和杭州市民传统印象里的单纯一条街不同,如今的湖滨步行街已是一个街区概念——街区呈“千”字型,北至庆春路,南至解百新元华,东至延安路,西至湖滨路,包括长生路、学士路、平海路、邮电路、仁和路等部分路段,占地面积41万平方米。
面积扩充,走路的地方也变长了。原先的湖滨步行街全长650米(含湖滨路步行街500米+平海路西段步行街150米),改造提升后的步行街,拓展了东坡路全线和平海路东段(东坡路至延安路),总长1760米。
车行变步行,游客能感受到的直观变化,还有路变宽了。原先的东坡路是双向车道,路两侧的骑楼边,还要给人行道留下位置。游客真正能行走的,只有窄窄的一条路。如今,双向车道变成21米的步行街道,道路完全交还给了行人。
当步行街的“硬件”发生更迭,“软件”也随之发生变化。和此次入选国家商务部首批改造提升试点的其他10条步行街相比,湖滨步行街的最大优势,就是毗邻世界文化遗产西湖,有着“湖城一体”的气质。因此,西湖独具的淡雅、绿色、留白、诗意、自然,也成为设计方所追求的美学标准。
这份简朴素雅的气质,从踏入湖滨步行街(区)的一刻即可感知。道路铺装充满各种水元素,和西湖呼应,提炼出黑、白、灰色调为东坡路的铺装基调。改造一新的路上每走几步,就会看到与杭州相关的古诗词嵌入了路面铺装,走在这里,有种“人在诗中”的感觉。
与东坡路相交的邮电路口、仁和路口、平海路口、学士路口,每个路口都有自己的特色铺装。比如,东坡路平海路口,由黑白灰三色的花岗岩铺就一个个圆弧,似涟漪一个个晕开来;而在平海路通往湖滨路一侧,地面设计了“层波叠浪”效果,弯弯曲曲的波浪线,指引着通往西湖的方向。
西湖之胜,晴西湖不如雨西湖。“可能大家会觉得,这些图案在晴天不甚显眼,鲜有人会注意。但一旦到雨天,就能显山露水了。”设计团队介绍说。
比如“层波叠浪”的设计,当雨丝打在地面,雨水顺着线条流动,就像是活水流进了步行街;而当雨过天晴时,阳光映在“层波叠浪”的水珠上,就会有波光粼粼的效果。
匠心景致 艺术和实用相兼容
房子,更有韵味了。
漫步街头,两侧建筑是步行街的门面。湖滨地区集聚了具有杭州特色的建筑人文景观,精致小巧、灰砖青瓦、尺度宜人。比如,被称为湖滨地区“建筑之门”“商业之窗”的骑楼,内廊式通道,质朴自然。
骑楼既能丰富立面,还能避免阳光照射,形成舒适的购物体验。而大面积的玻璃橱窗不仅利于商家展示布置,更能营造商业氛围。设计团队通过提亮骑楼天花板、安装具有特色形象的吊灯、路灯等城市家具,呼应杭州文脉。
建筑的“升级”还体现在杭州人熟知的文化地标:东坡剧院。在现有建筑上,引入了宋代建筑檐口、斗拱等要素,用现代的材料和手法提取宋代建筑的神韵。国庆期间,东坡剧院将迎来首演剧目《白蛇》,以轻歌舞剧为观众呈现不一样的“白蛇传说”。
游客来“城市客厅”,逛累了,总想找个地方歇歇脚。这个“大客厅”里,不仅有着公共艺术类型的“山水望镜”艺术座椅,更有结合树池特别设计的“四季座椅”。后者在东坡路上共有45个,从邮电路到长生路,分四个路段涂上四大色系,来体现西湖的四季流转。
说到“四季座椅”,就要先说说湖滨的树。南北方向的东坡路沿线种着樱花树,春日花期,开出粉色樱花,夏天枝叶散开,又能为行人提供树荫;东西方向的平海路则种植银杏,笔直的树干排列,强化了“商圈—西湖”的纵深感。
其中,樱花树就是以景观树池的形式,种植在“四季座椅”中的。在这背后,是一场25天的“战斗”。在施工中,大家发现,街区的地下管道非常完备,无法下挖,种树只能给树做“树池”,但简单的树池,会占据过多的街区空间。有没有办法让“树池”们变成与街区相容的、兼具艺术性与实用性的城市家具?
中国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副院长陈正达想了个办法,杭州西湖的四季流转很有特色,在西湖的自然景色与艺术作品中提炼出四季的色调,分类归纳,挑选出最合适的颜色和山水造型相结合。设计团队克难攻坚破题,历经两轮方案,从画出设计稿到落地仅仅用了25天。
“四季座椅的色彩源自西湖的四季美景,具有典型的东方美学意蕴。”陈正达说,春是柳浪闻莺的“明绿”,温润淡雅;夏是曲院风荷的“淡绯”,娇艳欲滴;秋是平湖秋月的“篾黄”,饱满圆融;冬是断桥残雪的“云峰白”,苍翠高冷。
据悉,“四季座椅”的制作非常考究,先根据功能及美学的要求,设计四套可以相互组合的数字模型,并根据数字模型放样后制作出实体模具,再进行主体造型的分段浇筑,然后到现场做外层的拼装,最后涂上色彩及表面防护涂层。
梦幻夜景
如诗如梦夜湖滨
夜景,更梦幻了。
“湖光山色在门前,花箱人影穿堂间。”夜色初上的湖滨步行街,像一个白日里穿素雅棉布裙的姑娘,戴上了明艳动人的首饰。这些“首饰”,就是为湖滨添上流光溢彩的各类灯具和雾森系统。在不同节点打造水波潋滟、湖光走廊等景观亮灯主题,设置节能、平日、节日三种模式。
以前,为了行车安全,湖滨步行街总是灯火通明;现在,庭院灯替换了车行道路灯,让整条街渐渐暗下来了,变得“低调内敛”,两侧建筑的灯光也是能隐则隐,在墙上增添门框灯元素,利用较为轻薄、高效的LED技术,隐蔽灯具,同时达到泛光洗墙的效果,描绘出独具江南韵味的“杭州墙门”。
湖滨步行街的各类景观灯,具有多样性、美观性的特点。如矗立街区两侧的智慧路灯,顶部设计用上了屋檐翘角的建筑元素,中间的显示屏则借鉴了三潭印月的石塔造型。
灯光的考究,不仅体现在路灯,还有星星点点的地埋灯。在街(区)每个交叉路口,都根据地面铺装样式布置了一定的地埋灯进行点缀。
比如,东坡路邮电路口和平海路湖滨路口采用弧形灯带;东坡路仁和路口和东坡路平海路口采用点状星光灯;东坡路学士路口采用方形地砖灯等。
这是为了体现灯光的层次感,同时与街区两侧的灯光双向呼应,让行人走在街上,不会过于单调,视觉上可以进行一定的延伸。
如果在灯光打开的一瞬间,你正好从高空俯瞰,一定能看到这样一幕:星星点点的光从漆黑中蔓延开来,下一秒就汇成河流,流经步行街的每横每纵,涂鸦出“千”字的清晰轮廓。
比起灯光,新鲜出炉的雾森系统似乎更值得期待。在平海路两侧的银杏树上布置有雾森系统,在五彩斑斓的灯光照射下喷射轻柔水雾,营造出朦胧的“薄雾森林”。
细细的水雾装置缠绕在银杏树上,不仔细看发现不了。但它的“威力”可不小,喷雾时,银杏枝头泛出绵绵薄雾,几秒钟便是云山雾海,在灯光的映衬下宛若仙境。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