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2月26日讯(记者 沈黎燕) 12月23日早上7点半,在余杭区东湖街道工农社区,56岁的余芬英来到小区楼下,帮助刚入住的新居民王海强,把一袋外卖里的餐厨垃圾和其他垃圾做了重新分类。
寒冬里,刚刚在杭州安下家的王海强感到很暖心。“住得怎么样?生活还适应吗?有没有什么地方需要社区帮助的?”作为“工农大嫂”志愿服务队的一员,余芬英在帮助垃圾分类的同时,还借机了解辖区居民的生活情况,收集各类诉求。
工农社区出租户比率高,像王海强这样的新居民流动性大,小区又缺乏专业的物业管理。去年以来,社区因地制宜,探索出一条以党员、“工农大嫂”、房东、新居民共同参与垃圾分类管理的“1+2+8”模式。
在党建引领下,配合“熟人管理”的优势,东湖街道已有43位“工农大嫂”身穿红马甲、臂配红袖章,活跃在垃圾分类等社区生活的各个场景。她们参与矛盾纠纷调处、帮助解决发展难题,成为基层社会管理的一张特色名片。
“工农大嫂”是东湖街道基层社会治理的一个品牌,也是一个缩影。东湖是余杭区最年轻的一个街道,辖区是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所在地。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整村拆迁、安置落地,原有的村社界限被打破,外来人口大量涌入。东湖街道人口超过30万,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大杂居”局面。
在这一场城市化变革浪潮中,东湖街道不忘初心,扛起使命担当,在社区治理服务品牌体系上花费心思,力求基层治理有力度更有温度,涌现了一个个基层社会治理的优秀模板。
街道充分发挥“情满东湖”党建品牌的统领作用,有机联合各部门、村社区党组织,扎实推进网格支部(小组)建设。星光社区作为老牌城市社区代表,小区类型复杂、物管业主矛盾频发,社区网格支部在充分摸排小区业委会情况后,大力支持骨干党员成立业委会党支部,创立余杭区首个“红色业委会”,依靠党员业主的模范带头作用,妥善解决充电桩建设、广告位收租、停车位分配等老大难问题50余个,昔日“问题小区”转型“和谐小区”。
为激发基层治理活力,东湖街道不断完善居民议事协商制度,鼓励社会组织力量参与多元化治理,变“政府包干”为“社会参与”。东湖在省内较早成立了虚拟社区——红色青年社区,在传统社区管理不能有效覆盖的商贸区块,委托社会组织进驻,有效解决1万多新居民的服务需求,极大降低了各类信访发生率。
为满足基层多样化需求,街道持续深化“菜单式”服务模式,通过居民群众点单,社会组织出单、政府层面买单,解决服务覆盖不全、服务水平不高的问题。茅山社区针对辖区最为突出的老幼照料问题和普通职工文化需求,引导辖区社会组织梳理形成各类服务清单,用心打造了“全时全龄全覆盖”的社区服务体系。
“基层治理是东湖城市化的重要一环。下一步街道将依靠党建引领,激发社区共建活力,让东湖成为新老居民的温暖家园。”东湖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