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月8日讯(记者 徐贤飞 叶梦婷 通讯员 许乾虎 蒋松涛)临近年关,浦江县郑宅镇广方村的老方有点忐忑,一旦四季度家风指数一公开,加上前三季度的成绩,他们家能否上光荣榜,就成定局。如果家风指数还和上一年一样倒数,那面子上真是挂不住。
老方找了他网格里的联系党员多回,和村支书方志奎也交流过,但这成绩是网格里8户人家一起评的,关键看平时,能否在第四季度挽回一点成绩,心里还是没底。
看着老方焦虑,方志奎既为他着急,暗地里也有点小开心。“老方是个倔脾气,前些年常跟邻居发生纠纷。去年他家开了个小作坊,没日没夜的噪音影响邻居,又被投诉了。我们上门去做工作,知道花多少时间吗?”方志奎卖起了关子:“只有十来分钟!要在以前,两家人肯定先吵一架,把陈芝麻烂谷子的事再翻一遍,我们起码要花两三个晚上调解。这回的秘诀是什么?家风指数呗。吵架、噪音扰民都是不文明行为,会上村不文明行为曝光台的,家风指数会被扣分!”
郑宅镇近日刚被评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乡镇。从2017年起,郑宅镇就对每户农家遵规守纪、邻里和睦、环境整洁、家庭和谐、诚信致富等5个方面,进行家风指数评比。3年多来,农户没有心生反感,反而越来越认同。月月打分、季季公开、年底评优,这项看似麻烦的评比,为何会得到村民认可?近日,记者深入郑宅镇一探究竟。
一场自己参与的评比
我们到时,整整一摞的获奖证书,已整齐地摆放在客厅茶几的一角。郑宅镇前店村50岁的王朝荣和妻子魏美娇,本想趁天晴去葡萄园修枝的,得知我们要采访,特意留在家里。
“这本是我们家上届镇好家风农户的证书。其他的都是嫣笑救人获得的证书,镇里、县里、市里都给了奖励。”王朝荣身材修长,憨厚的脸上满是挡不住的笑意。
嫣笑是他的小女儿。2019年6月7日下午,上初三的王嫣笑结束补习,乘坐211路城乡公交车回家。车上,一名男乘客因坐过站和司机发生争执,情绪激动抢夺方向盘,被王嫣笑一把抱住。“我都不知道这丫头这么勇敢,平常是大大咧咧的。我后来问她,她说当时也没多想,就是正好站在过道上,看到有人冲上去抢方向盘,她就拦下了。”王朝荣说。
这是近一年来,王朝荣的第二个没想到。第一个没想到是,他们家成为镇好家风农户,他挂红戴彩上台领奖,镇党委书记给他颁奖。这对常被亲戚朋友评价为“老实人”的夫妻,迎来了他们人生当中的高光时刻。
“家风都是我们自己参与打分、评出来的,我们心服口服!大家都想争当好人。”我们的到来,又让王朝荣成为焦点。乡里乡亲的都围了过来,与我们一起聊开了。大家说,没有好家风的评比,王朝荣估计一辈子也戴不上大红花。
村支书王丛光帮我们理了一下来龙去脉:郑宅镇“江南第一家”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浙江省廉政教育基地,以孝义家风闻名于世。2017年,县委组织部和镇里决定在郑宅镇开展好家风评比,希望继承好传统。
但世事变迁,当下什么样的家风才是好家风?怎么评?“既然我们是评农户好家风,当然要让农户自己定。”郑宅镇组织委员赵晓键介绍,为更广泛地征集农户意见,镇里决定以党员联系农户的网格形式,通过全镇1296名党员,把9106户农家划成1296个网格,逐户开会征集意见。
10天的时间,1296个网格会议召开完毕,收集各种意见、建议740余条。“这是近年来村里最热闹最起劲的会议。”王朝荣说,上世纪80年代也评过五好家庭户,后来也有平安家庭之类的评选,但是让农户自己定规矩、自己评谁家好,这是头一回。
郑宅镇逐条梳理农户意见,按照少数服从多数、合并同类项的原则,发布了《郑宅镇“家风指数”考评办法》,实行“5+1”家风指数考评标准。其中“5”为遵规守纪、邻里和睦、环境整洁、家庭和谐、诚信致富等5个方面,每项20分,总计100分,家庭成员如违反规定,该项不得分;“1”为奖惩情况,视情况予以加减分数,加分项为农户好事迹被村红榜表扬,以及镇级、县级等以上表扬的,加5到50分;减分项是被村黄榜曝光的,以及镇村、县级等以上批评的,扣10到60分。
考评要经过四道程序,先由联系党员召集网格农户一同打分,再由村评议团审核、村务联席会议审定,最后由镇党委政府批复。指数运用也作了明确规定,在享受村待遇、评优评先等方面,同等条件下“家风指数”高的优先;而“家风指数”在村里倒数的,要在村黄榜曝光。
由农户参与制定规则、由农户参与评比监督,结果应用也透着浓浓的乡土味。就这样,一场席卷全镇的家风指数评比,轰轰烈烈地展开了。如今,郑宅镇每个村落人流最集中地段,都会有一个公示栏,张贴每户家庭的家风指数。当地人子女嫁娶、生意合作等都会先上公示栏看看分数。
一项穿越千年的传承
郑宅镇位于浦江县东部,距县城12公里。1000多年前,郑氏家族在此聚族而居,并以孝义治家名闻天下。明朝初期,曾在此教书的文学家宋濂,把郑氏168条家规整理成《郑氏规范》,成为后来明代典章制诰的蓝本。更令人敬佩的是,郑氏数百年间173人为官,无一贪渎,其清廉家风扬名于世。
“这样一个以好家风名闻天下的大家族,肯定有许多值得我们现在基层治理学习的良方。关键在于,我们如何适应时代扬长避短地传承。”郑宅镇党委书记朱俊华说。
对家风评比,有的村民认识深刻。
坐在“江南第一家”的厅堂里,75岁的郑定汉摇晃着脑袋,用浦江味极浓的普通话,意韵悠长地念着宋濂描写当地白麟溪的诗句:“平生别无念,念念在麟溪。”时间似乎从未流动过,数百年就在呼吸之间。
郑定汉是郑宅镇麟溪村人,“江南第一家”文史研究会副会长。他说:“‘家风指数’就是千年之后,我们后世子孙对‘江南之第一家’家风的继承和发扬。”
“‘家风指数’评比是从这两条化出来的。”郑定汉翻开《〈郑氏规范〉注释》第28条,上面写着“立《劝惩簿》,令监视掌之,月书功过,以为善善恶恶为戒。有沮之者,以不孝论。”意为:设立《劝惩簿》一本,由监视掌握,每月将大家的功与过记载在《劝惩簿》上,作为善与恶的奖惩,有阻止者以不孝论。第29条又写道:“造二牌,一刻‘劝’字,一刻‘惩’字,下空一截,用纸写贴。何人有功,何人有过,既上《劝惩簿》,更上牌中,挂会辑处,三日方收,以示赏罚。”大意为:还要在宗祠里设立奖罚两块牌子,有功有过的,除了上《劝惩簿》外,还要写在牌子上,挂上3天,以示赏罚。
同样是劝导向善,同样是有赏有罚,同样是张榜公开,在郑宅镇许多人眼里,家风指数评比一定程度上是借鉴老祖宗的规矩,也就多了几分亲切感。“我认为,家风应该评,而且早该评了。‘人无德不立’,尤其是现在很多人只‘向钱看’,要扭转这种歪风邪气。”郑定汉说。
老郑的正义感,正中浦江县委组织部副部长骆安下怀。早在郑宅镇推行家风指数评比之前,2016年初,他就在浦江另外两镇的两个村进行尝试,但以失败告终。没想到在郑宅镇,一举成功。“那两个村都是很不错的村子。之所以失败,我现在总结应该是缺了点基因,也缺了点规模。单个村搞,村干部压力太大,整个镇推进会更好一些。另外,郑宅人骨子里就认可家风,推进起来容易多了。”骆安说。
一次净化民风的转变
净化民风需要抓手。家风指数就是骆安和同事设计的抓手。在这个抓手当中,他把党员作为灵魂人物,设计到指数评比当中。“党组织能力强了,基层治理自然能抓好。而且党员也是从群众中来的,他的家庭亲属关系,就在群众当中,发挥党员的能动性,就能把群众带起来。”骆安说。
按照浦江县委组织部和郑宅镇党委的设计,家风指数评比量化到网格,而每个网格由一名党员领衔,让党员按照就亲就近的原则,自己组建网格。网格当中还要选举产生一名副网格长,配合党员工作。与此同时,在家风指数的运用上,加大联系党员的权重,由党员召集网格农户一同打分。
因此,党建引领,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在这里就能深入实践。通过网格化管理,由党员领衔、全民参与,家风指数基本实现自治评选,村、镇二级重在审核、批复;至于德治,本来就是家风评比的内涵;在法治上,郑宅镇党委与郑宅派出所联系,在每个村设立联村民警,并把其作为村评议团成员,对家风指数进行评议审核。“比方说,谁家因邻里纠纷报警过,谁家有偷盗行为,民警可以提供依据。”郑宅镇组织委员赵晓键介绍。
家风指数像个连环锁,锁住了乡村规范,逐渐改变着乡村的治理。对于这样的改变,村干部是感受最深的。当了12年村支书的方志奎,很有发言权。“这两年当村干部,好当一些了。以前我最怕调解矛盾纠纷,几天几夜地磨,东家哭西家闹,头都大了。现在好多了,村民精明着呢,遇到事不吵架了,因为邻里和睦一项要扣分的,直接通过联系党员反映到村里。另外,有家风指数,大家知道做好人不吃亏,也就不盯着那点小利益,慢慢学会互相体谅、相互信任,调解起来容易。”方志奎说。
好家风渐成风尚,金融系统也加入其中。浦江农商银行把贷款额度与家风指数直接挂钩,获评镇“好家风”的农户,可享受20万元的信用贷款;而家风指数倒数的,银行会拒绝贷款。
为好品德立碑,为正能量站台。许多像王朝荣这样原本名不见经传的老实人,都成为上台戴花的先进人物,令当地民风日趋淳朴。
据统计,家风指数推出第二年,郑宅镇各项矛盾纠纷就呈现下降趋势。2018年全镇各类警情同比下降12%,村内矛盾纠纷同比下降32%。2019年,全镇各类警情同比下降19.8%,两抢、扒窃案件零发,村内矛盾纠纷同比下降31.2%,85%的村成为无案件、无信访、无安全事故“三无”村。
郑宅镇家风指数评比的成功,让原来试点的两个乡镇再次心动。本月初,这两个镇和浦江县其他乡村一起,全面推行了家风指数评比。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