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月17日讯过了午夜零时,穿行在杭州地底的地铁列车陆续驶入车库。忙碌了一天之后,它们要“睡觉”了。
这时候,骆景辉的工作刚刚开始。他是杭州杭港地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杭港地铁”)土建轨道维修部正线工班的一名轨道维修员。他的工作,是和同事一起维修有问题的地铁轨道。
工作一年,这位22岁的小伙子早已习惯日夜颠倒的生活。1月10日春运开始,杭州地铁客流量逐步上升,骆景辉和同事们肩上的担子也更重了。
1月13日凌晨零时50分,连值第4个晚班的他,和3位同事又进入杭州地铁1号线火车东站隧道,维修出现问题的钢轨。晚班的工作时间,是22时至次日6时。
“我们的工作跟漫画人物‘蝙蝠侠’很像,大部分工作时间在深夜、地点在狭长的隧道。”下隧道前,骆景辉腼腆地跟记者聊着他的工作、生活。“看到大家安全、舒适地乘坐地铁,我就很开心!因为,这里面都有我的一分努力!”
精细到丝毫
路见不平就打磨
凌晨的地铁火车东站站,没有了白天的纷扰嘈杂,恢复了难得的宁静。“嘟嘟嘟……”一阵机器轰鸣,划破了地铁隧道内这片刻的静谧。
这是骆景辉和同事们发动了钢轨打磨机,准备打磨钢轨。
“之前,我们发现附近钢轨有两个凹坑。列车速度快,开过凹坑时会‘咯噔、咯噔’响,影响列车安全运行。今天的主要任务,就是把两个凹坑打磨平。”下隧道前,骆景辉将当天的任务向记者简单介绍。
两个钢轨凹坑,都在往临平方向站台的前方。来到一处凹坑,骆景辉在“老师傅”马忠奎指导下,将1米长的直钢尺横放在钢轨上。再拿出塞尺,组合各种厚度塞进直钢尺下方,测量凹坑深度。
“有1.3毫米!”骆景辉报出深度。有着几十年轨道维修经验的马忠奎感叹:“这个深度起码得打磨半小时。”
骆景辉马上双手发力,开始左右“甩动”卡在钢轨上的打磨机。瞬间,伴随着机器轰鸣声,钢轨与打磨机接触的地方,火光四溅,空气里弥漫着刺鼻的味道。
“甩”了五六分钟,骆景辉开始喘气,动作也迟缓了。“这个机器,有58公斤!这里是斜坡,西高东低,甩起来更累人。”10分钟后,马忠奎边说边从骆景辉手里接过打磨机,接力打磨钢轨。
虽是寒冷的冬夜,骆景辉的额头上,已布满细密的汗珠。
“甩两三分钟,后背就湿了。我穿的还是秋装,冬装根本穿不住。”他告诉记者,他们要将这个1.3毫米的凹坑,打磨至0.3毫米以内,“这样才不会影响到列车运行。”
接力打磨半个多小时后,骆景辉再次测量凹坑深度。“0.2毫米!”几个人都笑了。另一个0.8毫米深的凹坑,由于在水平位置,用了15分钟左右就磨平了。
问题记台账
及时消灭小隐患
磨平两个钢轨凹坑后,骆景辉和同事们还要继续沿路巡查。当天,他们的巡查区间,是火车东站地铁站至彭埠地铁站1022米的轨道。
稍事休息,凌晨2时许,巡查开始。隧道内虽有灯,但仍显昏暗。骆景辉个子比较高,沿轨道巡查时,身体略微前倾,安全帽上的灯将一束光照在他面前的钢轨上。
缓缓前行十多分钟后,骆景辉发现一个钢轨凹坑。“在这里!”他向记者指了指,招呼同事们过来。
昏暗的灯光下,记者眯着眼、定睛看了好一会儿,才看到钢轨上有一个小坑。放直钢尺、用塞尺测深度,骆景辉说:“1毫米。不过这里坡度更陡,难度会更大点。”
施工负责人罗淦看了看时间:“来得及,做掉吧。”作为4人小分队最年轻的人,骆景辉毫不犹豫地启动打磨机,来回打磨钢轨。
“年轻人还是很能吃苦的,也肯学。来了才一年,维修项目基本上都能上手了。”看着正打磨钢轨的骆景辉,罗淦跟记者说。
为保证首辆地铁列车按时、安全发车,按规定,凌晨3时施工小队开始收尾工作,准备撤离地铁隧道。走到往临平方向站台尾部时,马忠奎喊着:“这里有肥边,还有个螺丝垫片坏了。”“肥边”,就是钢轨受车轮挤压后两侧的凸起。记者肉眼根本看不出来。“你伸手摸一下,有凸起,感觉到了吗?”骆景辉告诉记者,术业有专攻,“这个就要靠经验积累了。我也还有很多好学呢!”
骆景辉和马忠奎合力将打磨机倾斜过来,两人一前一后扶着打磨机,像拉锯子一样将肥边磨平。骆景辉还在垫片坏掉的地方,用粉笔在地上做上记号。
“所有已处理和未处理问题,都会一一记录进台账。我们的工作要求非常精细,容不得差池。”骆景辉告诉记者,这样才能确保将小隐患及时消灭,确保地铁安全运行。
春节也值班
我愿深夜守护她
从隧道出来后,骆景辉和同事们已是一脸疲惫。但骆景辉知道,现在所有的磨炼,都是他未来扎根杭州的基础。
2019年1月,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轨道工程专业出身的骆景辉来到杭州,“一到这个地方,我就喜欢上了。”
聊着这一年的经历,他直言:“杭州,是我追逐梦想的地方!”这位来自河南鄢陵县农村的小伙子,坚信能够凭借自己的努力,在这座城市扎根。“我喜欢这里,所以我愿意在深夜守护她。”
还有几天,春节就将到来,离乡的游子开始归家。不过,这个春节,骆景辉选择坚守岗位、留守杭州。“大家放假了,但地铁并不停运,我们轨道维修员就不能缺席。我是年轻人,还有很多东西要学、要经历,我就主动报名春节值班。我觉得,能被需要也是一种幸福!”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