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杭州 正文
跟着记者到杭州龙坞茶镇体验——
智慧茶园有啥不一样
2021年03月16日 07:33:51 来源: 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记者 王逸群 叶怡霖 通讯员 李林峰 瞿春春 方敏杰

zjrb2021031600008v02b003.jpg

  杭州西湖区龙坞茶镇的茶农们正在采茶。本报记者 马赛洁 摄

  浙江在线3月16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王逸群 叶怡霖 通讯员 李林峰 瞿春春 方敏杰)编者按:茶树嫩芽吐新绿,清新春意满茶园。眼下,浙江产茶区县的春茶已经陆续开采。在丽水松阳,来自全国各地的采茶工,穿梭在葱茏的茶园中,手指如蝴蝶般翻飞,绿色的“黄金”便进了腰间竹篓;在杭州龙坞,与采茶工一起忙碌的,还有太阳能杀虫灯、茶农自助机、数字化管理系统等现代农业设备。本期“亲历”,请跟随记者走进“浙”里茶园,感受收获的味道、科技的力量。

  一年一度的西湖龙井采摘季拉开大幕,茶农们又迎来了忙碌的时候。随着杭州数字化改革深入乡村,今年,龙井茶园里又多了不少新鲜事,从茶叶种植、收购、销售,都能看到数字化的身影。

  这两天,我们来到有“万担茶乡”之称的西湖区龙坞茶镇,跟着茶农体验杭州茶园里不一样的春天。

  茶园智慧防护

  车子开过之江路,再向北转,窗外翠绿的茶山若隐若现。在长埭村的一处坡地茶园,我们见到了正在忙碌的茶农黄丽华。“茶工16日到,现在茶叶已经一茬一茬地冒出来了,所以我们自己先采起来。” 只见黄丽华两个手指捏住嫩叶的茎,手心朝上轻轻一捻,叶子就完整地落到了手心里。

  52岁的黄丽华是打理茶园的一把好手,她最清楚春收的快乐背后,是茶农一年精心呵护的辛劳。

  “茶叶春天最怕霜冻,夏秋最怕虫害。”黄丽华记得,几年前的一个夏天,有一段时间没来得及照看茶园,结果茶树被虫子咬得只剩“火柴梗”,看着都心疼。“虽然后面尽全力补救,但那年的产量还是下降了不少。”

  现在,她再也不用为这些小虫子提心吊胆了。在黄丽华家的茶园里,我们看到了一盏半人高的绿色“路灯”。黄丽华笑着介绍,“这其实是太阳能杀虫灯,晚上会自动亮起来捕杀虫子。”

  从去年开始,西湖区农业部门给龙坞的茶园里都装上了这个“神器”,每20亩就有1盏,同时搭建起物联网,接入GIS(地理信息系统)地图,实现状态实时更新、手机实时监控、远程就能操控,就像一张茶园“智慧防护网”。

  “再配合无人机飞防,我们再也不用操心了。”黄丽华说。

  去年,黄丽华家3亩茶园总产出60多公斤干茶,今年,茶叶的长势让她更有信心。“前两天就收到了气象台的短信,提醒我们20日温度降低,要提前做好防冻措施。”黄丽华说。据悉,浙江气象部门建立了茶叶气象信息数据库,通过对气象观测数据的专业建模分析,提前7天至15天对倒春寒、霜冻等采摘期高影响、灾害性天气作出预报预警。“你看,我茶园里的保温篷都还没拆,就等着那天‘过大考’呢。”

  茶农标随取随退

  每年茶农们还要办一件事,就是去村里领取茶农标。按照规定,所有出售的西湖龙井都要贴上这个小小的标签,以证明它的身份。

  正午时分,吃过午饭的黄丽华就急匆匆往村文化礼堂走。根据产量,黄丽华可以领到300余张茶标。

  在黄丽华与村干部说话的间隙,我们发现,今年工作人员身边多了一台外形酷似ATM机的新家伙。“这是茶农自助机。” 同样来取标的茶农郑康边介绍边将茶农IC卡插入机器中。

  在自助机跳出的界面上,郑康输入需要申领的茶标数量:50,点击确认,机器就自动吐出了印有茶农标的贴纸。

  “有了自助机,领取茶农标方便多了。”郑康告诉我们,以前都是区里核查好面积后,把相应数量的茶标用信封装好,茶农再去村里申领,但是要凑工作时间不说,排起队来也很耽误采茶工夫。

  现在,杭州根据每年实际核定的茶园面积,不仅为每家茶农主体建立独立的电子账户,还发了实体茶农IC卡。凭借这张卡,茶农们可以随时到茶农自助机上领取茶农标,不仅可以分批领,而且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退标,茶农自助机会自动鉴伪。“用多少取多少,不用担心取多了会弄丢。”郑康说。

  “以前每到领茶标的时候,村里至少得派出两个人用一周的时间分发处理,现在有了自助机,解放了人力,我们可以把更多精力放在茶叶市场的管理上。”长埭村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说。

  我们看了看郑康刚刚取出的茶标,只见上面有一个醒目的二维码和一串防伪码。一扫码,手机便进入溯源系统,输入防伪码,茶农的名字、茶叶规格均有显示。最重要的是,在查询页面下方还显示着查询次数。当我们第一次查询时,下面的数字为1。也就是说,如果有人刻意伪造标识、套用别家的防伪码时,在查询的过程中也均有显示。“其实溯源是一种保障。知道买的是谁家的茶叶,还能直接找到茶农本人,大家买茶叶就可以更放心了。” 郑康说。

  交易数字化监管

  “收茶了,今年价格不错。”临近中午,我们沿着茶山一路前行,远远听到了茶叶买卖的谈话。前来收茶的是杭州龙坞茶镇茶叶有限公司总经理方达。他告诉我们,以往收茶,茶农都要同时交茶和相应数量的茶农标。

  “但市场情况证明,这种传统的模式,有漏洞可钻。”杭州市农业农村局相关工作人员说。据统计,目前西湖龙井只有约2.16万亩茶园,年产量500多吨,然而市场上流通的茶叶数量,却远远超出这个数字。原因是个别茶农、茶商会偷偷引进长相“真假难辨”的茶叶,也有外地茶农茶企打着西湖龙井茶的幌子“挂羊头卖狗肉”,借机牟利。

  不过从去年开始,收购茶叶的环节变得清晰可控。杭州推出数字化管理系统,将168平方公里保护基地内的所有茶农和茶企统一进行数字化管理,让所有茶叶买卖都通过数据留痕。

  只见方达打开了手机微信里的“茶企通”小程序,扫了一下茶农手机里的“茶农通”二维码,在收购茶叶重量一栏填写10千克,方达公司的电子账户中茶叶数量便增加了相应数字。与此同时,茶农电子账户中的数量也同步核减,两者一一对应。

  看似简单的交易情景背后,是大量数据的收集梳理。西湖区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告诉我们,每年区、镇、村三级,都会根据测绘数据,对全区1.5万余亩茶园范围内,48个村社的茶农和茶企的茶地面积进行核定,并统一上报,录入数字化管理系统。

  “不管是茶农还是茶企,最终销售的西湖龙井数量,也都要和这个数据作对比。销售数据一旦出现异常,市场监管部门就会介入调查。”在方达看来,这样的全流程数字化监管,对茶农、茶企和消费者来说,都更加放心了。

标签: 茶农;茶园;茶叶;西湖龙井;数字化;杭州;管理系统;西湖区;虫子;... 责任编辑: 冯贺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img.zjol.com.cn/mlf/dzw/zjxw/zjnews/hznews/202103/W020210316272292133477.png

智慧茶园有啥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