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金华 正文
2020年每百名金华老人有5张养老床位
2016年10月19日 15:05:03 来源: 金华日报

  

  金华养老机构布局规划图

  浙江在线10月19日讯 人口数据显示,金华市区已出现深度老龄化趋势,持续上升的老龄化人口与严重不足的机构养老床位形成强烈反差,“一床难求”的困局亟需找到突破口。市民政、规划部门为此编制了《金华市区养老设施布局专项规划(2016-2020)草案》,并向社会进行了为期30天的公告。规划提出2020年的目标,以“9643”养老服务格局为基础,本着规划先行的原则,与每百名老人5张养老床位的国际标准接轨,养老机构床位总数不少于户籍老年人口的5%。

  所谓“9643”,意即96%的老年人居家接受服务,4%的老年人在养老机构接受服务,不少于3%的老年人享有养老服务补贴。目前,市区有24处养老机构共5200张左右床位,规划到2020年拥有养老机构39处,总计养老床位12689张,每百名老年人口床位数达到5张以上。

  “深度老龄”:补齐养老短板

  根据国际通行惯例,60岁以上人口比例达到10%,或是65岁以上人口比例达到7%,是判定进入老龄化社会的主要标志。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公布的数据,我市常住人口中60岁以上占13.51%,超过国际公认的老龄化社会标准3.51个百分点。可以说,我们是在跑步进入老龄化社会。到了2013年末,全市共有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88.51万,已占总人口的18.71%,老龄化程度呈现快速加深的趋势。目前,婺城区、金东区60岁以上人口均已超过20%,面临深度老龄化的问题。

  数年前,有一档电视相亲节目中有个情节让人印象特别深刻:腼腆的小伙扭捏了片刻,吐露了对未来媳妇的要求———要把老家独居的妈妈接来一起住。结果是,对面女孩们的灯立即熄掉了一大片。

  这样的尴尬说不清是烦恼还是困惑,却是老龄化社会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人口结构和素质的变化,正在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我们这个社会。“和你一起慢慢变老”的歌声虽然浪漫,但面对白发浪潮的到来,如何让老人们老有所养已越来越迫切。

  考虑到金华市区人口深度老龄化和对养老服务的现实需求,规划提出了科学应对之策。即以构建“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养老服务格局为目标,建成规模适度、布局合理、覆盖城乡、满足多元需求的养老设施空间布局,支撑建设老年友好城市和老年宜居社区,营造社区归属感与养老幸福感。

  “三心”服务:创新居家养老

  近年来,面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我市将居家养老服务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一项重要举措,列入政府十大为民办实事工程,大力构建“居家养老、社区服务、机构养老”三级社会养老服务体系。通过完善制度、创新模式、健全网络、保障安全,大力营造老人开心、子女放心、社会称心的居家养老“三心”服务。

  居家养老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专业化服务为依靠,为居住在家里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护理、精神慰藉等服务,并解决日常生活困难,通过上门服务和社区日托两种主要形式建立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

  一些行动方便的老年人自愿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来,大家一起聊聊天,消除孤独感,又可以得到餐饮、健身等方面服务;而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则通过签订服务合同,或者随时打电话要求给予服务,在家中享受居家养老服务站开展的上门生活照料、家庭服务、社区医疗、法律援助、膳食服务、帮助购物、陪聊陪护等服务。

  在有效保障基本养老服务需求的基础上,我市养老服务推进延伸到村、到点,扩大养老服务覆盖面。金东区采用统分结合模式,全面推行村居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建设。照料中心的服务功能上,采取“日间统一照料、夜间分散居住”相结合的统分模式;布局运营上,实行“中心较大村统一布点、边缘较小村分餐配送”相结合的模式,探索解决农村养老问题。金东养老模式受到了老人们的普遍欢迎。

  “两网”并举:完善养老体系

  针对未来五年的养老现实需求,规划提出市区要构建机构养老服务网络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并举的“两网”养老服务新体系。

  其中机构养老服务网络,包括基地养生养老和机构照料养老。有专家指出,基地养生养老是一种新兴的养老模式,目前很多城市都还处于探索阶段,市区拟在金义都市新区羊尖山水库东侧和金华经济开发区金西区块的九峰山分别设置养生养老基地,作为远期发展的一种重要养老模式。现阶段,金华仍将以发展机构照料养老为主,具体分为居养型、助养型和护理型三类,配置二星级、三星级、四星级和五星级等四个等级的养老机构。

  据了解,到2020年市区拟规划建设养老机构39处,其中,现状保留14处,改扩建11处,迁建1处,规划新增13处,总计养老床位12689张。相当于在现有基础上增加1.5倍左右床位。按照预测,2020年市区户籍60岁以上老年人人口总数为21.2万人,每百名老年人口床位数达到5张以上。

  根据规划,新增的养老机构有乡镇(街道)养老院、康复护理院、老年护理院、老年公寓、健康医疗养老中心等,业态形式多样,分别迎合不同侧重点的社会养老需求。

  同时,市区还拟将汤溪养老院、积道山养老院、罗店康复护理院、金华开发区养老院等,列入改扩建计划,实施提档和扩容,满足日益增长和提高的养老需求。

  养老服务业是“夕阳工程”,也是今后较长一个时期的“朝阳产业”。加大养老设施建设的投入,是服务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发力点之一。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顺应老年人过上美好生活的期待,让老年人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这也是政府和老年人的共同愿景。

  “居养”服务: 成为社区标配

  将来老了,行动不便,我们上哪里去养老?有人可能马上会想到去福利院、去养老院。事实并非这么简单。

  有预测说,在本世纪二三十年代我市将达到人口老龄化的高峰,届时平均每三四个人中就有一位老年人。如果大家都去福利机构养老,投入哪怕再大,可能永远也追不上人口老龄化的速度。

  现实情况决定,社会化的社区居家养老,是基础、是根本。金华市区的养老规划是,96%的人接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4%的人接受机构养老服务。

  社区养老的设施主要包括社区养老院、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居家养老服务用房等。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以社区为单位,每个社区必须配置,以“居养”为主要功能,主要为社区内半自理老人提供服务;居家养老服务用房则是以小区为单位,为小区内的自理和半自理老人提供娱乐和生活服务等,以“照料娱乐”为主要功能。

  其中,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在城市各区块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中为每个社区配套设置,服务半径为300-500米,范围过大的社区按照服务半径配置多个,且建筑面积不得少于750平方米。2015年10月1日起实施的《金华市区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作出强制性要求,居家养老服务用房套内建筑面积不得少于该项目住宅总建筑面积的2%,并不得少于20平方米。

  新建住宅项目必须配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这是该规定出台的一个新亮点。事实上,随着老龄化时代的到来,在市区先期开发的部分住宅小区中,开发商已经有意往养老地产方向引导,在小区内配建公共食堂、医务室等养老设施,更好地满足业主将来居家养老的需求。

  至于老城区和已建成居住(小)区,没有养老服务设施或现有设施未达到规划和建设标准的,规划也要求限期通过购置、置换、租赁等方式添置养老服务设施。据悉,与物业配套用房一样,居家养老服务用房将作为下一步的土地出让条件之一。

标签: 养老 责任编辑: 吴盈秋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