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金华 正文
金华有了首家公建民营养老机构
2017年03月24日 10:26:03 来源: 金华晚报

  3月19日上午,家住湖海塘附近的陈先生赶到金东区多湖街道敬老院,搀扶着95岁的母亲去看文艺演出。当天,金东区多湖街道敬老院变身为金华众邦怡养院多湖院区,院方邀请了文艺队庆祝开业。

  这个养老院的变身,在业内引起了重视,因为这是我市第一家公建民营医养结合的养老机构,它的开业,也许是我市养老机构迈进公建民营模式的方向标。

  街道养老院

  托管给民营养老机构

  金东区多湖街道敬老院位于王宅埠村,设有150张床位,院内有3幢建筑,场地空旷,门口有条小河,非常适合养老,但设施相对陈旧。经营10多年里,一直由公家管理。

  金华众邦老年保健怡养院是省知名民营养老机构,位于金竹路200号,现有床位200张。该院系医养结合的模式,依托二级专科康复医院———众康康复医院,老人们患了常见病,不出院就能得到诊治,非常便捷。

  今年1月,多湖街道敬老院托管给众邦老年保健怡养院,成为我市首家公建民营医养结合的养老机构。自接手以来,众邦老年保健怡养院对多湖分院进行改造升级,院区面貌焕然一新,还增添了不少设备。目前,院方正在与上海慧养老开展线上平台合作,将推出线上支付、线下服务等社区和居家养老服务,对老人身体实施实时监管及生活照料服务,让子女更放心,让老人更安全。

  公建民营,三方共赢

  政府建的养老院,委托民营养老机构来经营,这样的模式怎么样?

  金华众邦老年保健怡养院院长杨树清告诉记者,对民营养老机构来说,可以降低成本。养老机构是一个投入大、收回成本慢的行业,位于金竹路上的总院,在2015年开业时就投入了几百万元,而多湖分院在开业前投入了70多万元,这大大减轻了民营养老机构的资金压力。

  金东区民政局局长邵理能说,众邦老年保健怡养院依托于二级专科康复医院,引进这样的民营养老机构,可以提升街道敬老院的综合品质,使之转型为医养结合的区域性综合性养老机构,能更好地为老人服务。

  市民政局党组成员郑永峰说,现在,上到国务院下到省市,都在提倡公建民营、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这种模式能达到三方共赢的效果。对于政府来说,有利于转变政府职能,可以做到“管办”分离、“政事”分开,使政府民政部门管好所有权,放开经营权,养老机构管理者有充分的自主权,便于加强内部结构调整,将养老机构推向市场,进一步增强活力和竞争力,提高发展后劲,带来经营效率的提高。对于民办养老机构来说,可以降低成本。对于老人来说,民营资本的介入,可以给养老院带来功能性的提升,这最终会惠及老人。“这是我市第一家公建民营医养结合的养老机构,未来,很多符合条件的敬老院可能也会采取这种模式。”郑永峰告诉记者。

  转变模式,受到老人欢迎

  3月19日中午,一位81岁的奶奶去食堂打饭,当天的午餐是肉圆、红烧肉和豆腐干,她很满意。这位奶奶的家在四牌楼,她讲不出自己患了什么病,只是浑身发抖,两年前来到多湖街道敬老院。对于敬老院的这次变身,她非常欢迎:“现在养老院看上去很新,绿化也很好,我们住在里面也感觉舒服多了。以前生病了都要打电话给儿女,让他们接我去医院治疗,现在有医生护士来了,我就不麻烦儿女了。”

  今年57岁的陈先生以前住在西市街,他的母亲今年95岁,去年患了中风,他还没退休,无法全天候照料。他所在的街道负责人告诉他,像他母亲这种情况,应该去医养结合的敬老院。今年,听说多湖街道敬老院转变为公建民营的模式,陈先生就把母亲送到了这里。“这里场地空旷,位于乡下,空气清新,还有医疗团队,让母亲住在这里,我们做儿女的很放心。”陈先生说。    文/摄 本报记者 赵如芳

标签: 街道;敬老院;养老机构 责任编辑: 杨静涛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