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控汽车、玩偶、飞机模型……层出不穷的儿童玩具给了孩子们一个缤纷多彩的童年。但是,在花样的外表下,孩子的玩具是否安全?
前段时间,本报《市民问政》栏目连续关注校园周边的危险玩具话题,从风靡一时的牙签弩到短暂回潮的电人玩具,本报都曾重点关注。近期,记者再到市区校园周边走访时,均未发现以上两种危险玩具的身影。同时,记者了解到,为避免危险玩具“换壳重生”,监管部门有针对性地加强了日常监管,教育部门、校方和家长也对孩童在玩具使用方面的安全教育进行了强化,市区校园基本告别危险玩具。
走访
部分“三无”玩具仍有销售
近日,记者走访了市区部分商场、文具店和儿童玩具店,发现大多数商家能够自觉售卖符合安全规范的玩具,外包装上都详细地标有3c认证、厂址、使用说明和警示信息等。不过,也有部分“三无”产品仍在市面上流通。部分校园周边小规模的杂货店以及流动摊贩仍有销售不合格假冒伪劣玩具的行为,这些玩具仅有简单的塑料包装,没有任何说明信息。
在市区站前小学附近一家店内,记者看到店铺里陈列着许多儿童玩具。记者随意拿起一个塑料陀螺,检验其外包装发现玩具没有相关合格信息说明,也没有警示信息,其他一些诸如小玩偶、小电动玩具车等玩具也未有类似说明。记者随口问了几款玩具的价格,从2元到10元不等。此外,先前报道中曾提及的“水晶枪”、仿真枪、激光笔等玩具在该店内仍有售。
随后,记者来到市区明月街走访多家小商店发现,在售玩具中有很多包装精美、标志齐全的优质产品,但也不乏包装粗糙甚至没有包装的“三无”玩具。“这些没那么好看的玩具价格也便宜一些,但实质上相差无几。”一家玩具店老板指着随意堆放在门口的塑料玩具枪对记者说。据了解,这些要价便宜但没有质量保证的玩具也颇受儿童青睐。“有些小孩子零用钱不多,又确实想玩,而且看到别的小朋友都有,只能买些看起来相像又比较便宜的玩具。”玩具店老板透露。
“这些仿真枪械玩具存在很多年了,学校周边小店一直有卖,其实对孩子的安全来说也是一种威胁。”来接孩子放学的市民周先生说,从他小时候这类玩具就有了,他自己也玩过,打出去的塑料子弹威力不小,所以他从未给孩子买过仿真枪械类玩具。“希望有关部门能对这些玩具也严格监管起来。”他说。
声音
挑选玩具不看外表重质量
琳琅满目的玩具是孩子们成长的“玩伴”,家长如何让安全隐患远离孩子?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部分家长挑选儿童玩具只看外表,对是否合格不太了解。“由于平时工作忙,没有多余的精力照顾孩子,我们只能尽量满足孩子对玩具的需求。”市民吴先生告诉记者,他的孩子今年8岁,家里其他长辈也会经常给孩子买玩具当做礼物,电视开始热播《熊出没》后,市场上关于《熊出没》的玩具也渐渐多起来,动画片里出现的斧头、枪、弹弓等相仿玩具成了儿子和他的小伙伴们的最爱。“孩子要就买,原本我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妥,直到儿子有一次不小心被玩具弹弓伤到才引起我们的重视。”吴先生说,自己原来在给孩子买玩具的时候甚少刻意挑选,只要觉得外表还过得去就给买了回来,完全没仔细了解过产品的质量是否过关,今后挑选时要更加小心谨慎。
大多数受访家长均表示,不能忽视玩具对孩子产生的影响。章女士的孩子还没满1岁,平时抓到什么东西都要往嘴里塞,因此玩具的材料是否安全是她最在意的。“孩子还小,健康成长是最重要的。”章女士说,但是作为一个没有相关专业知识的消费者,她很难辨别出哪些化学物质对人体有害,哪些成分没有问题,因此她希望厂家能按照国家安全要求生产玩具,同时也希望相关部门加大监管力度。
现状
校方家长积极引导使用玩具
“自从牙签弩事件后,我们学校对学生在玩具安全方面的教育加强了许多,不带玩具到校园已经成为一项纪律。”市区一小学一年级班主任陈老师说。在市秋滨小学,校方不仅加强了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同时还加强了对校园周边小店的巡查,一旦发现危险玩具的身影便立即与经营者进行沟通,并对学生、家长进行相关提醒。
“我们学校在每年的开学季和假期前都会开展一系列安全教育,让学生远离危险性玩具便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此外,我们每年还有固定的安全教育月,通过课堂教育,组织手抄报、黑板报比赛等形式引导、提醒学生向危险性玩具说不。”秋滨小学相关负责人说。
“要保证孩子对玩具的使用安全,必须从学校和家长两方面的工作着手,从教育和监管两端都加以重视。”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儿童玩具安全不是小事,不可忽视。学校教育方面,首先老师要起到引导作用,可在班会课等场合多强调不良玩具的危害,告诉学生哪些玩具不适宜玩耍,学校也可以通过出墙报和橱窗展示等形式利用文字和图片向学生普及相关知识,说明低俗玩具对身心的危害,引导学生正确选择有益自身发展的玩具。“此外,学校要多组织积极健康的活动和游戏,以此转移学生对一些不好玩具的专注。另外还可以邀请质监局等相关专业人士到学校给学生开展讲座,讲解各类玩具的利弊,教学生辨别玩具的优劣,包括辨识认证标志等。”
另外,家庭教育也不容忽视。家长首先要从思想意识上重视起来,可以通过上网查阅相关资料或者请教专业人士了解孩子对玩具的使用问题,从而指导孩子哪些可买和玩耍,哪些不能买和不能玩耍。该负责人建议,家长要留意身边的相关案例,从正反两方面告诫孩子对玩具需要恰当把握。家长要尽量和学校进行双方联动,尽量不让孩子把玩具带到学校,因为群体性的影响比较大,不利于家长和老师对孩子的教育。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