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金华 正文
关爱儿童健康成长 助力乡村文明振兴
2019年05月10日 16:05:54 来源: 金华新闻网-金华日报 张帅 沈冰珂

  金华日报5月10日讯(记者 张帅 兰江导报记者 沈冰珂)在兰溪,家长如果遇到了孩子的教育问题,他们第一个想到的是联村导师。每户家庭都有一张“联村导师联系卡”,上面写着该村联村导师的姓名、电话。

  兰溪有中小学、幼儿园在籍学生8万余人,其中留守儿童2300余名,另有一方父母外出务工子女1.4万余名。去年3月,兰溪市教育部门在该市范围内开启教育联村入户、结对帮扶新模式,由88所中小学、公办幼儿园的4246名教师组成联村导师队伍活跃在每个乡村、社区和企业,为当地留守儿童、外来建设者子女提供课外辅导、参与公益活动等,让这些孩子们不再失管、失教育,更好地健康成长。

  此举获副省长成岳冲肯定,认为“联村导师”做法很有创意。今年1月,兰溪市教育局探索“联村导师”新模式获评地方教育制度创新奖·优秀奖。这支队伍集学校教育使者、社区教育工作者、乡村文明振兴志愿者于一身,真正让家、校、村教育形成合力,关爱儿童健康成长,助力乡村文明振兴。

  “黄老师,你真好,又来给我们讲解安全教育知识了。”4月30日,一见到马涧镇横木村的联村导师黄秋野,老人仇寿庆格外热情。仇寿庆的孙子仇康羽是黄秋野的学生,他的父母常年在北京工作,很少回家,爷爷就成了孙子的监护人。天气逐渐炎热,宣传防溺水安全教育就成了联村工作的主要内容。仇寿庆不识字,黄秋野要上门给他讲解清楚。

  一连三四天,黄秋野和同事每天都在村里跑,挨家挨户走进学生家里,耐心地为家长讲解防溺水知识,将安全教育落实到位。“现在的老师真好,每周都来看我们。”仇寿庆感叹。

  仇康羽所在的横木中心小学是兰溪偏远的农村小学,学校现有290多名学生,其中有50多名留守儿童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占全校学生数的17%,失管、失教问题较为突出。

  兰溪市教育局督导科科长胡京华介绍,早在2005年,横木中心小学就倡议党员教师按村包干留守儿童,这也是“联村导师”制度的雏形。从去年3月开始,学校选派党员教师或具有家庭教育指导经验的教师驻村参与校村共建“留守儿童志愿管护中心”项目,试点推行“联村导师”工作,并且为学区内的横木、下庄、东叶等6个行政村,每村配备3名联村导师,将联村教师的信息公布在办公大楼前,要求老师走村入户,摸底排查,深入了解学生的校外情况。

  每到周末、假期,导师们都会前往各自联系的村子,开展家庭教育讲座、公益管护、学业帮扶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为孩子们带去欢乐,让这些孩子“离校不离教”。久而久之,孩子、家长与老师之间的关系越来越融洽。

  2018年3月,兰溪教育局制定《关于建立“联村导师”制度暨开展教师“联村联户心连心”行动的实施方案》,并在该市推广“联村导师”制度。同时,联村导师协助各乡镇联村干部和村两委建立和完善留守儿童的公益管护机构,还建立留守儿童及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信息数据库,提高帮扶精准度,延伸教育关爱。

  目前,兰溪联村导师们结对帮扶1320名留守儿童及外来民工子女,同时在该市200多个行政村成立留守儿童志愿管护中心,基本实现留守儿童及外来民工子女全覆盖。教师联村以来,累计开展公益性教育辅导19230场次,联村进户80712户,受益儿童达85455人。

  校外帮扶确保孩子不失教

  每周六,兰江街道汪高小学联村导师会走进企业,常态化开展作业辅导、阅读指导、游戏互动等。汪高小学地处开发区,有600多名学生,其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占据了80%。放学回家,这些孩子面临的失教问题更为突出。为此,学校因地制宜制定“联企入户”行动。

  汪高小学老师闫小静在“联企”中发现,有的外来务工者在砖瓦厂上班,一家几口挤在租住的低矮、潮湿、狭小的房子里,吃喝拉撒全在十几个平方米的空间里。家长因忙于工作,不得不让八九岁的孩子自己做饭、洗衣服,甚至还要照顾弟弟妹妹。孩子功课处于无人辅导、督导状态,甚至部分孩子个人卫生状况、衣服穿着等都成问题。

  作为联村导师,他们的落脚点要在儿童的健康成长上。兰溪市教育局局长李益民说,联村导师是学业导师、文化导师、德育导师、安全导师、健心导师、家教导师和党建导师。不仅要问需于民,细致真实地体察群众困难,还要因地制宜,帮助孩子培养积极的心理品质、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信念,成为正能量的实践者。

  “以前我们总以为,民工素质差,不重视教育,现在真正走近他们,才知道他们有的连基本生活水平都难保证,更不用说教育。”闫小静说,以“联企”的形式开展学业、心理辅导和安全教育,在学校和家庭之间形成一座桥梁,可让孩子更加快乐健康地成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也有了良性互动。

  在工作开展过程中,导师们对留守儿童及随迁子女进行每周至少一次的入村入户学业辅导,及时撰写《联村日志》,发挥学校教育使者、乡镇(社区)的教育参谋、家长的教育顾问、孩子的实践导师等四项功能,坚持为每位学生量身定制一个帮扶计划、建立一套个人档案、解决一批难点问题,24小时联系制实现联村联户“全覆盖”“全时通”,以保障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健康快乐成长。而且通过“联村教师”制度的推行,教师的身份也从原来单一的教育者身份,向外进行延伸。

  此外,兰溪市教育局对各所学校的实施情况进行督查指导,形成“教育部门——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乡镇(街道)教育党总支——工作片——学校”五位一体的管理网络,确保“联村导师”工作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推进。同时,向每户家庭发放“联村导师联系卡”,公布该村联村导师的姓名、电话。建立18个家庭教育服务站,将联村工作中发现的家庭教育问题及时反馈至各家庭教育服务站,提升了留守儿童的帮扶精准度。

  校村互动 提升乡村精气神

  范院坞村是游埠镇汉畲两个民族聚居的特色村落,又是兰溪唯一一处范仲淹后裔的聚居地,文化底蕴深厚。作为这个村的“联村导师”,游埠镇金湖辅导完小教师丰燕妍一直思考着如何用醇厚的村落文化去涵育孩子。所以,她一有空就带上结对学生走进闲置的农村文化礼堂、“文化廊”,了解民风民情、名人名士、民俗文化。

  学校把所联系的四个村落的历史都归纳和梳理了起来,印成本子发给学生们,培育起了“乡村小导游”。通过向游客解说,这些小小“讲解员”渐渐爱上自己所在的村落,增强了对家乡的自豪感和自我认同感。学生项梦媛说:“我觉得我对村里的地形更加熟悉了,还有我们祖先的事情也更加了解了,让我感到很自豪。”

  除了“乡村小导游”,家门口的家长会也是学校特色。金湖辅导完小校长胡勇星介绍,以前家长会一般都放在学校里开,很多家长白天都要上班不一定有时间。现在把家长会开到村里去,家长参与度很高。“我们上次把家长会开到了高元张村,原来预定家长会是一个小时,后面老师和家长交流的环节时间远远超出预计,一直到晚上9时半才结束。家门口的家长会非常受家长欢迎,平时家长会可能就一名家长来,家门口的家长会爸爸妈妈甚至爷爷奶奶 一家人都来参与。”

  此外,联村导师们还结合“五水共治”、垃圾分类、绘制美丽乡村等与乡村振兴、新农村建设密切相关的主题内容,开展了一系列适合学生参与的、能够培养他们良好行为习惯的活动。活动开展得多了,老师和学生的心自然也就更近了。教师从自己教育的一亩三分地走出来,参与到乡村教育建设。从改变学风、教风,来促进家风、民风建设。积极推进校园文化与乡村文化的“共荣共融”,做乡村文明振兴志愿者,让“乡土味道”浸润校园文化,让教育“精气神”温润乡村。

标签: 孩子;导师;留守儿童;家长会 责任编辑: 沈正玺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