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日报6月5日讯(记者 黄晓华 报道组 蔡凤)去年空气PM2.5平均浓度下降15.8%,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排名全市第二,今年前5个月PM2.5浓度再降两成。
“世界环境日”前夕,金华市生态环境局东阳分局交出“蓝天保卫战”的新答卷。东阳的空气污染是如何降下来,天是怎么蓝起来的?记者采访发现,当地不少企业把环境治理这本大账算得门儿清。
东阳市巍山镇白坦村生产了全球80%的金银丝,但造成的环境污染笼罩着整个村。“以前走进涂膜车间,根本无处下脚,空气都是辣眼睛的。”东阳市伟美金线有限公司负责人吴飞云介绍,造成污染的是挥发性有机溶剂,溶剂是手工调制的,喷涂是敞开式的,废气是无组织排放的。
2017年当地环保部门着手对涂膜产业进行整治。看到复杂的程序、高额的投入,吴飞云开始也充满疑虑。部门工作人员耐心地分析解说,还带他到外地先进企业实地考察,他脑子慢慢转过了弯。引进先进设备,实现密闭化、自动化配色;涂膜上色区域局部密闭,确保废气收集效率;收集的废气采用蓄热燃烧法,实现废气达标排放,燃烧产生的热量用于烘干工序。整个改造提升,企业先后投入了1600多万元。
为什么能下这样的狠心?吴飞云有自己的算盘。比如,采购蓄热燃烧设备花了300多万元,但热能循环利用,每月可节约电费8万元,设备投入3年即可收回。“关键是环境好了,自动化水平高了,安全生产也更有保障。以前总是悬着一颗心,担心厂里出事故。”由于动手早,他还意外地省下了一笔钱,“现在这套设备的价格涨了好几十万元”。
作为东阳支柱产业的红木家具产业,也刮过一场“环保风暴”。整治前,和红木行业相关的环境信访和投诉每年多达数百起,焦点是废气和粉尘。走进东阳市旭东红木公司的“透明工厂”,这些问题已经无迹可寻。开料、打磨、雕刻等工序都在全封闭的车间操作,侧吸式的吸尘柜、无水开料设备、废气收集系统,彻底改变了传统红木家具企业的面貌。“员工到下班都是清清爽爽的,不像过去满脸满身都是灰尘。”企业负责人李晓东介绍,花2000多万资金建设这个厂房,让很多同行觉得费解,但他坚信环境好了好工匠会来,产品好了更多客人会来,投入总会获得应有的回报。
经过区域行业整治,白坦村23家金银丝加工企业缩减到10家,挥发性有机物减排超过90%;红木家具企业数量也大为减少,但整体竞争力在提升。一家家企业、一个个行业的整治提升带来的环境之变、产业之强,或许才是难用金钱衡量的最大“收益”。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