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指导
入户宣传
投放指引
文化助推
文明公示
巡查督导
志愿服务
垃圾分类这件“关键小事”,渐成热词。眼下,北苑街道正编织一张绵密的网,从源头减量、氛围营造等“软引导”和执法监督的“硬约束”,双管齐下,充分调动全民参与的积极性,让垃圾分类成为北苑人的新时尚。
垃圾分类难不难?如何让“随手扔”变“随手分”?……结合实际,北苑街道加强基层党建引领,因地制宜开展系列行动,制定实施相关办法,以“四两拨千斤”处理垃圾分类标准与管理机制。截至目前,23个区块均已启动垃圾运输“桶车对接”,逐一细化垃圾投放、收运、处置等方面要求,稳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春晗社区:“垃圾桶革命”推动垃圾分类
随着北苑街道春晗社区首轮垃圾集中投放运行以来,截至目前,社区已累计设置投放点40处。这场“垃圾桶革命”为辖区垃圾分类打下坚实基础,为营造干净、整洁、有序的社区环境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垃圾定点投放便于监督,也利于提升收运效率。今年5月,为积极响应北苑街道“垃圾桶革命”号召,提升小区环境卫生状况、居民生活质量,春晗社区率先在原下里角塘村区域实施垃圾定点投放。撤桶定点投放以来,该区域垃圾定点投放准确率达98%;腾出276个停车位,极大方便居民停车。
春晗社区的本地居民、外来人员相加逾万人,生活垃圾自然日益增多。未撤桶定点投放前,各单元楼前垃圾桶“林立”且多呈脏破状态;垃圾桶抢占公共空间,导致居民停车不便;因乱扔垃圾,还时常引发邻里矛盾……如今,拎着垃圾袋走数百步,将它准确投入新设的垃圾集投点,这样的行为已成为春晗社区居民的日常习惯。
短时间内,“垃圾桶革命”为何产生如此明显的“化学”反应?
辖区人口多,居民楼前的垃圾桶一下子全部撤掉,必须要得到群众支持。“一定要做好这件‘关键小事’!”在社区党委的引领下,下里角塘村党员干部们团结一心,积极发挥带头作用,率先承诺垃圾定点投放。结合“党员联系农户”制度,村两委勤动腿、张开嘴,走出家门、叩心门,挨家挨户上门发放温馨提示单,面对面宣传,现场解答疑问,全力发动群众参与。
让居民养成定时定点投放的习惯,要经历“阵痛期”。村里36名党员自告奋勇当起了志愿者,采取“组团式区域包干”,结合街面巡逻,每天早晚定时(不少于4小时)定点巡查,风雨无阻,耐心细致劝导村民将垃圾投放到位。
在巡查过程中,广泛听取意见建议,把群众呼声作为加强和改进工作的第一信号。社区科学设置垃圾集中投放点,居民们最多只需走两三分钟便抵达投放点;实施垃圾定点投放前,个别点位周边路面未硬化,雨雪天气不方便投放。了解这一情况后,社区立即整改,还设置了禁停桩。目前垃圾桶的位置高出地面十厘米左右,清运车辆可直接停在垃圾桶边上,实现“桶车对接”;有居民反映,少数投放点清运垃圾不及时,社区与村两委积极回应,要求保洁公司合理规划清运线路和时间,提高保洁清运效率;在首个区域运行基础上,春晗社区多次与保洁公司协调对接,对每一项过程进行模拟操作,解决预想发生的问题,确保垃圾清运工作顺利。
5月28日起,社区对夜市、菜市场等重点区域推行垃圾袋装化,并安装监控。志愿者随时穿梭于小区,及时劝阻不当的垃圾投放行为,帮助清扫地面垃圾。
“撤桶定点投放还真有效。‘垃圾纠纷’消失了,大家停车也更方便。”居民们纷纷夸赞。“我们的志愿服务也变得越来越轻松!”负责每日巡查的党员干部们目睹身边的变化,认为这一做法将为下步实施垃圾分类打下良好基础。
眼下,春晗社区正持续深入推进垃圾定点投放,让无序、脏乱的垃圾桶远离居民,并主动谋划垃圾分类工作,做细做实文明城市创建。
园丁新村:校社联动发力 自觉分类投放
北苑街道建设社区园丁新村有一张“垃圾分类荣辱榜”,红黄绿三色小旗鲜明显示了小区内所有住户垃圾分类的情况。居民们都知道,这张荣辱榜有点不一样,公示内容冷不丁就会发生变化。
“只要有空,我们便上门突击检查,及时公布结果。”建设社区主任施泽涌说。这个拥有400户1400余人的开放式小区,生活垃圾分类正确率已超过90%。2018年,园丁新村荣获全省高标准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小区称号。
去年7月,园丁新村成为我市城镇生活垃圾分类试点。起初,社区工作人员推广垃圾分类政策时,园丁新村的居民也不太习惯。如何让住户的垃圾分类意识实现“从0到1”的转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为此,建设社区主任施泽涌和同事们动了不少心思,采取多种形式宣传教育引导大家参与其中:分批召开主题动员会、现场讲解“垃圾去哪了”等相关内容、在居民倒垃圾时进行监督指导……“发动小区居民自愿参与垃圾分类,需要采取更多柔性措施。”施泽涌说。
“垃圾分类荣辱榜”是为记录垃圾分类情况、激发居民内生动力所开设的。由社区、物业工作人员不定期对小区居民开展突击检查,根据现场垃圾分类情况打分、拍照,并将结果“上榜”,分类达标的为红旗,基本达标的为绿旗,未分类的为黄旗。由于小区是典型的开放式老小区,户主信息变更快。为了进一步巩固提升垃圾分类成效,建设社区组织工作员、党员志愿者等队伍,经常利用空闲时间,挨家挨户上门检查、回访。
随着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热情度越来越高,在施泽涌的带领下,园丁新村精准分析居住人群,找到一条针对性很强的垃圾分类路子。小区附近集中了幼儿园、小学、中学,学生资源丰富,仅绣湖中学就有80余名学生住在园丁新村。很快,园丁新村与绣湖中学率先建立合作关系,去年12月,绣湖中学组织各班级生活委员到园丁新村开展第一次垃圾分类活动。“垃圾分类荣辱榜经常更新,有学生看到自己家‘挂’了绿旗,很着急,暗下决心要变成红旗。”建设社区的工作人员说,荣辱榜成了监督“神器”,尤其促使辖区学生住户成了垃圾分类“生力军”:学生做到准确分类,带动家庭更好完成垃圾分类。
从不看垃圾桶上写的是“易腐垃圾”还是“其他垃圾”,最终变成了把普通的蔬菜果皮与装它们的塑料袋分开投放的居民;以前站在颜色不同的垃圾桶前会犹豫不决,转眼成了准确分类的高手……在园丁新村,类似变化真实发生了。
“社区还为居民提供可降解塑料袋,塑料袋上有房号标签,可以查询具体户主。”园丁新村户主骆菊仙告诉记者,“把家里的垃圾分为易腐垃圾和其他垃圾,这也是我家5口人已养成的习惯。绿色垃圾桶放易腐垃圾,其他垃圾则投入灰色桶。”骆菊仙家的客厅还另外放了两只不同颜色的垃圾桶。“这样就能把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与易腐垃圾等分得更细更清楚。”
居民和小区完成了垃圾分类,相当于完成了前端和中端环节,针对这些垃圾的分类处理才是后端。在园丁新村,多个路口都摆放着两只不同颜色的垃圾桶,每天有两辆垃圾清运专车定时清运,清运人员分别将易腐垃圾、其他垃圾装在指定车辆,直接运至相应处理中心。在这里,小区内所有易腐垃圾通过有机处理,实现生活垃圾源头减量的同时,让资源再生利用,“摇身一变”成了有机肥料。
楼宅村:“三支队伍”助推长效管理
“下个月争取拿红旗!”“我们来比一比!”……记者前天来到北苑街道楼宅村时,村民们正热烈围观“垃圾分类荣辱榜”,互下“战书”。
为推进垃圾分类工作,楼宅村新推出“流动红绿黄旗考核制度”,根据各户的环境卫生及垃圾分类等日常表现,评比出红旗先进户、绿旗一般户、黄旗促进户并上榜公示,对先进户给予一定奖励,促进户则上门督促指导。“奖励是小事,我拿红旗全村人都看得到,高兴的嘞!”连续几个月拿红旗的先进户老陈笑得合不拢嘴。
2015年,楼宅村被列为义乌市农村生活垃圾分类首批试点村。由于村民生态环保意识普遍不够强、生活垃圾处理设施不够完善等,村里认为实施垃圾分类难度挺大。
“每个人的素质、认知不一样,加之千百年来垃圾都是‘随手扔’‘一包丢’,短时间内要家家户户人人改变生活习惯分类投放,难!”对开展垃圾分类,楼宅村党支部书记陈钟法颇有感触,“垃圾分类难点主要在‘人’。所以,我们村很注重以党建引领汇聚力量,用创新服务凝聚人心。”
楼宅村多次召集党员、村民代表、房东、业主(承租户)等开会,层层动员;党员干部自亮身份“晒家底”,结合联系农户制度“分片包干”,村两委成员每人联系不少于6个农户(其中,支部书记一人便联系十多户),走家入户“跑断腿、磨破嘴”,耐心将垃圾分类的意义、相关知识等通过各种接地气的途径推送给村民;村里为各农户、承租户免费提供一对垃圾桶,桶身分别标示着“可腐烂”“不可腐烂”,浅显易懂的分类方式便于源头操作;党员干部志愿者连续半个月紧盯、巡守,引导村民正确分类投放。据了解,楼宅村还实施高清监控探头全覆盖,适时曝光捕捉到的乱扔垃圾等不文明行为。
垃圾分类看似围着垃圾转,实质是实现村民思想、价值和行为的一致认同。党建引领村民共治,是其中关键所在。在村两委的努力下,楼宅村探索建立了“党建+”志愿者、巡检员、楼栋长等共建共治共享的管理模式:党员干部为主体的志愿者队伍全力以赴,适时部署并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督导、劝诫,对各家各户、第三方服务单位等进行评价考核等;数名勤劳负责、不怕脏累的巡检员,每天早晚在村里巡查,引导村民正确分类丢弃垃圾,随时开袋检查,协助保洁人员“二次分拣”,实时记录并反馈各楼道环境、卫生死角的日常保洁及垃圾桶的清运洗消等情况;一批号召力相对较强、热心服务村民的楼栋长和巾帼志愿者,成为宣导、监管各自楼栋正确投放垃圾工作的重要补充力量。
“三支队伍”聚心合力互推共融,有效促进了长效管理。近日,楼宅村还与所有户主、承租户签订了“承诺书”,将垃圾分类投放要求纳入“文明卫生公约”进行考评。同时,村两委积极鼓励村民聚焦垃圾分类开展“思享汇”,及时听取民声,不断改进工作。
“生活习惯并非朝夕能改。开展垃圾分类要有信心、耐心,有反弹也不怕,一定要坚持到底。”“结对联系农户、开展宣导执行监督,我们尽量依靠‘熟人情谊’。”谈及工作感受,楼宅村的党员干部们表示,要让村民先有自觉参与垃圾分类的意识,培养村民主动意识和分类习惯才能标本兼治;要不怕得罪人,敢指出分类过程中的错误行为。
“如今,大家普遍感觉乱扔垃圾‘很丢脸’!”这股隐形的约束力,正被楼宅村民们转化为自觉做好垃圾分类的正能量。从不敢乱扔向不想乱扔、从简单的“腐不腐”向更加细化转变,村民们主动维护好房前屋后的环境卫生,主动分类投放垃圾,逐渐养成了良好的文明习惯。
到过楼宅村的人,会由衷赞叹整洁有序的村容村貌,干部齐心邻里和谐。“在今年北苑街道组织的文明创建‘红黄旗’村(小区)评比中,楼宅村已连续3个月拿到红旗,且综合得分排名第一。”陈钟法颇显自豪,又信心满满,“我们要争取让这面红旗一直飘扬!”
垃圾分类,没有终点。
打响“垃圾桶革命”、算好“减量账”“参与账”……北苑街道正下足功夫,加快“垃圾分类示范街道”创建,由点到面、层层发动,真正让各项举措硬起来、强起来,把更多的群体吸引进垃圾分类的“时尚圈”,用实际行动将垃圾分类进行到底!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