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金华 正文
一切为了群众安危 ——磐安过境危化车泄漏除险救援侧记
2019年07月26日 14:27:31 来源: 金华新闻网-金华日报 张黎明

  金华日报7月26日讯(记者 张黎明)7月22日22时12分,一辆运有30吨危化品溴乙烷的槽罐车,在途经诸永高速连接线——磐安县冷沙线横坑隧道时,发现罐体阀口发生泄漏。接到警情后,一场历时两天两夜的除险救援攻坚战打响。

  灾祸面前,方显担当

  7月23日凌晨2时许,磐安县应急管理局副局长陈文伟获悉警情后,带领两名磐安县危化品救援队成员,连夜从磐安县双峰乡出发赶往事故现场。由于前期梅汛期间引发山体塌方,部分路段来不及修复,造成无法通车,陈文伟便带着救援队员翻山越岭,徒步赶到出事隧道。在没有专业防护装备的情况下,陈文伟冒险靠近被雾气笼罩的涉事车辆拍照,为后面的指挥决策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23日5时20分,综合各方资料和专家意见,磐安县确定这是一起危化品泄漏事故,并迅速启动应急救援预案,在距离事发地两三公里外的双峰乡政府设立现场指挥部。

  23日6时,金华市委副书记、市长尹学群批示:要迅速切断污染源,专业处理泄漏物。磐安县要做好群众撤离、环境管控、隔离管制等相关工作,确保平稳处置。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陈晓当即赶往双峰乡。两天来,他仅休息了几个小时,其余时间不是坐镇指挥部,就是深入到隧道洞口了解情况指挥部署。

  磐安县应急管理局局长厉志宏说,这次事故发生在隧道内,大型工程用车无法进入作业。经专家研判,拖离、倒罐条件均不具备,处置难度大,时间长。省市相关部门人员、专家夜以继日,无私援助,广大干部奋战一线,使本次事故得到平稳、妥善处理。

  两天来,指挥部连发四则《情况通报》,第一时间将除险救援最新进展告知社会公众,供央视新闻、澎湃新闻、环球网、浙江新闻等主流媒体发布,以正视听。

  最美逆行,英雄无畏

  由于隧道内被浓雾笼罩,情况不明,指挥部需要侦查人员深入隧道核心区查看险情。消防救援人员责无旁贷,涌现出杜鹏、邵应鹏等一批逆行英雄。

  磐安消防中队指导员杜鹏连续鏖战45个小时,三进三出,用无畏壮举誓守百姓安全。

  7月22日22时12分接到警情后,杜鹏带领2车14人前往处置。在涉事车辆随车人员没有提供有用信息的情况下,为尽快查明泄漏情况及泄漏物,杜鹏立即带领1名消防员,佩戴空气呼吸器进入隧道内部侦察。在距事故车辆100米时,杜鹏认真观察泄漏罐体,确认此次泄漏是由于顶部呼吸阀门向外泄漏雾状气体,正处于大量喷射状态,且喷射的气状烟雾颜色为淡黄色,判定装载物质是危化品。

  杜鹏立即带领侦察小组撤离,第一时间向支队指挥中心汇报情况,并同步通知县公安、应急、生态环境等部门应急联动,对现场进行交通管制和现场警戒。随后,杜鹏想方设法联系生产商和收货公司,了解该危化品种类和理化性质。

  23日0时50分,杜鹏再次带领侦察小组前往洞口进行勘探,发现大量雾气已经涌到出口。相关部门第一时间疏散隧道下风方向2公里范围内的群众。

  23日7时32分,为充分研判现场情况,市消防救援支队全勤指挥部决定由杜鹏和1名化工专家深入隧道事故核心区开展侦察。7时58分,两人到达核心区,侦察发现涉事车辆周围浓雾弥漫,仍处于大量泄漏状态。撤离后,全勤指挥部命令杜鹏轮换休息,但杜鹏始终坚守一线。

  23日22时,隧道内先后传出4次爆鸣声。24日7时30分,现场指挥部决定,由3名消防救援人员和2名专家组成侦察小组,对涉事车辆和隧道内情况进行全面侦检。杜鹏作为其中一员,第三次深入现场开展侦察。侦察发现,罐体已爆裂,无残留溴乙烷液体,且空气中有毒气体指数处于安全阀值,确认险情排除。

  直到24日晚7时,已连续奋战45小时的杜鹏才归队休整。他笑着说:“我现在可以放心睡个好觉了。”

  邵应鹏是金华消防特勤一中队指导员。在接到指令后,他带领中队全体成员23人赶到事故现场,直到除险救援基本结束、涉事车辆被拖离,他自始至终奋战在一线。

  由于此前侦察小组身穿重型防化服深入隧道事故核心区,但因为密闭体内热出汗,面板上起雾,遮挡视线。24日7时30分,邵应鹏与杜鹏等受命带着专家,穿着不易起雾的轻型防化服进入侦察。从隧道洞口到涉事车辆约1公里远,隧道内浓雾弥漫,且已切断电源,10分钟后终于靠近涉事车辆,拍照取证,然后撤出,总共历时40分钟,出来时个个一身汗,体力消耗巨大。

  现场指挥部根据邵应鹏等人获取的情况,作出拖离涉事车辆的部署。10时许,邵应鹏再次受命,带领2名队友进入事故核心区,侦察涉事车辆能否开动。

  最美逆行者中,还有生态环境部门工作人员。7月23日9时30分,距离泄漏发生已经过去近12个小时,横坑隧道及洞口数十米范围内依然白雾弥漫,两道橘黄色的背影格外显眼,他们身着防化服,向着白烟深处不断接近。

  他们是市生态环境局磐安分局副局长陈韶华和磐安县环境监测站工作人员陈军。在商定处置方案时,现场专家提出应对处置泄漏罐车产生的污水进行就近收集处理。双峰乡反映距离隧道洞口不远处有一高速公路消防用水池,但不知情况如何,可否用作应急处理池。

  为此,陈韶华副局长和陈军勇挑重担,主动请缨深入源头查看。虽然基本隔绝了现场的溴乙烷蒸气,防化服内闷热的环境依然不好受。他们半个小时内查明高速公路消防用水池情况,为制定应急处置方案提供了宝贵依据。

  保护群众,义无反顾

  由于溴乙烷沸点低,易挥发形成雾气随风扩散,为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现场指挥部决定疏散转移事故现场5公里范围内的群众,涉及盘峰、双峰、仁川3个乡镇16个自然村。

  磐安区域旅游发达,外来游客多,做好村民和游客的排摸清点来不得半点疏忽。3个乡镇党委政府及公安等部门根据指令,及时组织相关村村民和游客疏散转移。

  22日晚,新渥派出所值班民警陈轩接到警情后立即赶赴双峰乡西告村。该村距离事发现场仅200余米,村里主要是老人和小孩,此时大多已经入睡。陈轩到达后,立即配合乡镇疏散村民,拉响警笛,不断用喇叭呼叫通知村民转移。

  为了确保不遗漏任何一个人,陈轩不顾身体不适和村干部逐户进行检查。23日凌晨3时30分,最后一名村民转移完毕。为了确保万无一失,陈轩让其他工作人员先行离开,自己和同事到村里进行最后一遍确认。

  盘峰乡党委书记陈滨潮说,早在23日早上确定这是一起危化品泄漏事故后,乡党委就开始部署距事发地最近的5个村群众转移事宜。尽管那时还没有接到转移指令,乡镇干部和涉及村的村干部就全部动员起来,安抚群众情绪,掌握在家群众人数。

  大岭头村和横坑村是盘峰乡距离事发隧道最近的两个村,共有60名村民和140名游客。转移开始后,两村第一时间行动,集中所有游客和村民的车辆,转移到8公里外的临时集中点。其间,有一对80岁的老夫妇不肯转移,村干部3次用摩托车,他们都不肯走。大岭头村支书孔宝山得知后做通两老思想工作,将他们带了出来。外地游客中,除26人愿意继续留下,其余游客在乡村干部的帮助下踏上归途。

  榉溪村是盘峰乡最大的村,在册人口1200家,经摸底在家村民600人。7月23日下午,烈日当头。接到撤离指令,榉溪村支书孔国良立即组织党员干部挨家挨户上门做工作。孔国良嘶哑着嗓子一遍一遍地大喊。乡、村干部一遍遍地巡查、一户户转移。直至22时,确认所有群众已安置妥当,清点完人数,村干部才休息片刻。

  在夜空下,看着大皿村民窗户的灯光次第暗下,双峰乡党委书记胡志峰的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感动,这是一个不眠之夜。

QQ截图20190726142447.jpg

在磐安县双峰乡大皿村,乡村干部将因中风卧床在家的羊连芳老人转移 通讯员 金玉良 摄

  23日下午4时左右,事故点周边风向转变。晚上7时左右,双峰乡接到指令:“大皿群众需全部疏散转移!”经过两个小时的紧张工作,截至晚上9时,大皿村大部分群众完成撤离,但有身体不适者或老人不愿离开。羊连芳老人因中风独自卧床在家。在公安民警和村干部的搀扶下,羊连芳坐上了警车转移。面对村干部苦口婆心的劝说,89岁的羊菊兰迟迟不肯转移。原皿三村党支部书记羊昌明,5次上门做老人思想工作。原皿三村村委会主任羊耀春与羊菊兰老人的儿女通了9分钟电话,老人的女儿从仁川镇方山村赶来做思想工作。23时04分,老人终于起身下床,动身去方山村。

  “接下来就是安排夜间巡逻。”转移工作结束后,双峰乡纪委书记杨文帅长舒了口气,为了保障村民财产安全,乡村干部和联防队员要巡逻至天亮。

  7月22日22时50分,磐安交警大队巡逻中队队长周红波接到警情后带队赶到现场。“当时觉得气味刺鼻,鼻子口腔都有点呛。”周红波说,他和队友没来得及做任何防护,就直接赶往事发地两端道路设卡,同时分派警力,和派出所民警一起帮助乡镇疏散周边村民。因为事发路段车流量较大,周红波一直忙到第二天9时才和接班的同事换了班,后又继续投入周边道路巡查工作。

  在除险救援中,磐安130余名警力全部到岗。疏散转移群众、设卡引导过往车辆、深入转移村庄开展治安巡逻、不间断监控事故现场和周边村庄情况……全体参战民警坚守岗位,义无反顾!

  截至23日23时,事故现场5公里范围内的2563名村民(包括游客),全部疏散转移。

  一方有难,八方来援

  事故发生后,多方救援力量聚集磐安。一股股应急救援力量迅速集结,一支支救援抢险队伍迅速抵达,他们冲锋在前,科学决策,为除险救援成功发挥力量。

  省消防救援总队得知险情后,总队长杨国宏带队赶赴现场,调度宁波支队的冲洗、排烟等专业车辆驰援,调度杭州、绍兴、台州、义乌(义乌单列支队)等地消防救援支队21车92人增援磐安,与金华消防救援支队合力,共计300余名消防救援人员参与除险救援工作。

  作为浙中区域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生力军,省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三美中心带着侦检、洗消、堵漏、防护等应急救援装备,第一时间赶到事故现场。

  事故发生地点为诸永高速连接线,得知险情后,诸永高速公路有限公司总经理谢海锋带着两名副总经理赶来,调度双峰隧道站工作人员积极配合现场除险救援。24日早晨7时37分,公司分管领导协同消防力量和检测技术人员多次进入隧道实地查勘,30多分钟的危险作业,为事故车辆的后续施救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

  24日13时许,涉事车辆要拖离隧道,公司派出大型拖车,工作人员不顾地面残留物,趴在地面观察,耗时一个多小时完成拖离任务。

  省环境应急专家组成员蒋正海教授接到警情后,于23日中午赶到磐安。“溴乙烷是一种什么物质?”“村民家里会不会有残留?”“回去后应该注意些什么?”……面对这些群众关心的问题,蒋正海均给出了回答,告知该危化品易挥发、不溶于水,从而稳定了群众情绪。

  为了提前布控,防止泄漏的溴乙烷对下游水体水质造成影响,现场指挥部于23日下午决定在下游建设4条拦水坝,并添加活性炭吸附溴乙烷。

  磐安本地仅有2.5吨活性炭,市生态环境局磐安分局向市生态环境局紧急求援。市生态环境局立即调度,很快运来10余吨活性炭。因子夜时分槽罐车罐体破裂,液态溴乙烷泄漏加剧,省市生态环境部门加快进度,对吸附用活性炭进行拆袋、分装,再运送至各拦水坝进行投放,从凌晨1时许忙碌到早晨6时,共投放活性炭15.7吨。

  为实时掌握事故周边环境空气质量和地表水质,从23日开始,省、市及第三方监测力量加入,监测范围不断扩大,监测频次不断增加。最终,设置水环境质量监测点位17个、空气环境质量监测点位15个,每隔一小时对所有点位进行采样检测。省生态环境厅还及时启动上下游联动机制,与丽水市、缙云县和仙居县随时通报监测数据。


标签: 磐安县;隧道;危化品;泄漏 责任编辑: 沈正玺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img.zjol.com.cn/mlf/dzw/zjxw/zjnews/jhnews/201907/W020190726520484526716.jpg

一切为了群众安危 ——磐安过境危化车泄漏除险救援侧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