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离年底腊月还有近半年的时间,但是最近两个月,永康“华溪春潮”已经早早地开始预热。
提起“华溪春潮”,永康人妇孺皆知。要用一个词来代表新中国成立70年来永康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之变,永康市精神文明指导中心推荐的第一个词就是它。
华溪是永康的母亲河,自1986年1月起,永康电视台和文化馆开始举办以母亲河命名的“华溪春潮”春节晚会,这台晚会明年春节将举办第35届,至今长盛不衰。
本地外地都来PK
零门槛只看才艺高低
已经办了34届的一台晚会,为何能保持这样的吸引力?上周,在华溪春潮的海选舞台上,记者找到了一部分答案。
今年6月,华溪春潮主办方推出了“我要上春潮”节目征集海选活动,目前已经吸引了50多个(组)节目报名。
向民间公开征集,这是今年这档节目的一大创新,也意味着“百姓演、演百姓,百姓爱、爱百姓”的晚会宗旨,又往前推了一大步。
已经报名的50多组节目中,选手构成五花八门,不限老幼,没有任何门槛,只看表演水平。
最近的一次海选是在永康广电大剧院举行,九个节目中选了三个,其中两位选手引人关注。
75岁的阿婆朱月苏家住永康城区园丁新村,是当晚年龄最大的一位选手。她说,自己从小就喜欢唱歌表演,以前都是在电视机前看《华溪春潮》,今年有机会可以冲刺到舞台上演出,很期待。她和几个老姐妹自编自演了一个民俗类节目《永康工匠》,想冲击一下春潮的舞台。
参加PK的李东是名外来建设者,他和朋友们带来了一首原创歌曲《我的家乡叫永康》,歌名对照“新永康人”的身份,让不少评委们感动。
最终,李东的作品进入了下一轮选拔,朱月苏的老姐妹们以几分之差落败。不过,大家表示,结果不重要,在参与中提升了姐妹们的表演水平,就是最大的收获,约定“来年再冲刺”。
一道“精神年夜饭”
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永康人
在永康,华溪春潮晚会录制后,一般选在腊月廿七、廿八播出,在央视除夕夜的春节联欢晚会之前,这是永康人一道不可或缺的“精神年夜饭”。
晚会的内容,以永康经济社会发展为主题,紧扣时代脉搏,既演绎五金文化的乡情记忆,启迪“五金之乡”人们的心智,也讲述年度温暖故事,歌颂发展成就。
去年,经过永康市民票选,“华溪春潮”被评为永康改革开放40周年十大标志性事件之一,它见证了永康文化事业的华丽转身。
请群众参与,不断超越创新,这是华溪春潮长盛不衰的“不老密码”,以2019年春节的“华溪春潮”为例,演职人员近千人,他们来自永康各行各业,涉及30多个村、社区和社会机构。
就是通过这样的努力,34年来,“华溪春潮”培养了一批批文艺骨干,这批文艺骨干最终让“春潮”遍地开花,撑起了“杨梅节”文艺晚会、“方山柿节”文艺演出、企业文化节等遍布城乡的文艺活动,为当地社会发展提供不竭的精神力量。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