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浙川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推进会在四川成都召开,宣布新一轮东西部协作结对关系优化调整方案,接续奋斗,共话未来。
自2018年新一轮浙川东西部扶贫协作拉开大幕,金华市与巴蜀大地结下了不解情缘。2019年4月,与金华市结对的四川5个县(区)全部提前脱贫摘帽,对口地区累计512个村5万余户17万余名贫困人员退出贫困序列。这一喜人成果的背后,积累了对口结对扶贫的宝贵经验,也书写了动人的两地情谊。
面对新的历史课题,金华不断弘扬脱贫攻坚精神,扎实推进东西部协作关系,为浙川共进的山海之情续写了新篇章,形成了更多具有金华辨识度的对口帮扶金字招牌。
产业共建共享:“金种子”花开巴蜀
王鹏是汶川县威州镇七盘沟村村民,曾是贫困户。现在他每天在四川省阿坝州汶川县来料加工扶贫车间里踩着缝纫机,手上忙个不停。如果不仔细看,根本看不出他左手残疾,这曾是他贫困的原因和挥散不去的阴霾。2018年,他来到这个扶贫车间工作,很快就脱贫了。如今,他一个月挣2000多元不在话下。
东西部扶贫协作带来了义乌特色、优势产业:来料加工。汶川县如今已建成来料加工扶贫车间35个,实现就近就业1000余人,吸纳就业困难人员241人,人均增收1700元/月。汶川来料加工业实现了从无到有的历史性突破,促进群众就近灵活就业,并培养了一批致富带头人,形成“鼓励创业、全民就业”的群众就近就业扶贫新模式。
人无业不立,人无业不富,人无稳业不安。和王鹏一样,在四川扶贫协作地区,因为这些“金种子”产业落地而摆脱贫困的人还有很多。
仪陇是一个拥有百万人口的大县,人口是磐安的5倍,经济总量是磐安的2倍。小个子怎么帮扶大块头?脱贫不能硬干,需寻找一个精准支点才能撬动一座座穷山。对于仪陇来说,这个支点就是从磐安引进的中药材产业。
磐安是中国药材之乡,有华东地区最大的中药材交易市场,有人才、技术和市场优势。依托磐安,先支持一批业主大户建设标准化种植基地,逐步带动老百姓参与种植中药材,从而营造发展中药材产业的良好氛围,扩大中药材种植面积,在仪陇县形成中药材全产业链发展格局。仪陇许多偏远乡镇因为种植和经营中药材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脱贫的关键在发展,发展的引擎是产业。金华市引导企业共在四川省投资项目43个,年度完成投资23.3亿元,带动贫困人员脱贫1580人。川青甘物流园现已建成,义乌市场集团派出4名专业人员,组成运营团队入驻,共同打造辐射西部地区的现代化物流园区,累计完成投资1.2亿元,入驻企业16家。仪陇县汽车汽配产业园现已投产,目前已引进企业7家,累计完成投资7.6亿元。这些项目的落地,为贫困群众脱贫打下了坚实基础。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在帮助贫困地区脱贫奔小康的路上,帮扶的弟兄们享受到对口支援带来的发展红利。义乌、兰溪市都建有“汶川馆”,是汶川特色产品展销的重要窗口,而在汶川县城也有“义乌馆”,义乌进口商品和义乌好货的进驻,满足了西部地区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使义乌开辟了新市场。
近年来,在吸纳中西部22省份12.2万贫困人员到金华市就业的同时,金华市也建立了共享员工等用工新手段,为疫情期间企业招工难解决了难题,并探索出了灵活就业的办法,还为金华市疏通了优秀技能人才输送渠道。
授鱼不如授渔:留下财富“播种机”
脱贫攻坚已收关,织牢织密返贫致贫防护网利在千秋。深化东西部协作,就要在培育内生动力上持续下功夫。3年的东西部扶贫协作,成功之果不是最甜美,回味悠长的是在巴蜀大地上留下了财富“播种机”,及已然孕育的财富基因。
少年强则国强。抓教育短板,改变少年命运,是斩断代际贫困的有力抓手。于是,有了在大山深处理县中学的“浙江班”。东阳和永康的强师团队捧着炽热的心远赴理县抚育桃李,践行“扶贫先扶志”的理念,创造了2019年高考的小奇迹:理县中学共有9名学生通过高考上了本科线,另有16名学生在加分后上了本科线,突破了理县11年来裸分上本科线零的记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仪陇药香四溢,但长久发展依然需要专业人员指导。磐安县先后派出15名中药材种植专家到仪陇挂职指导,仪陇县也派出4名技术人才到磐安学习。通过双方挂职交流,给仪陇提供了坚强的骨干力量。
因地制宜扶贫,是精准扶贫的要义。大自然鬼斧雕琢的各地生态特色是宝贵的财富。只要功夫深,断壁悬崖也能长出艳丽的花朵。四川省乐山市金口河区胜利村依托海拔1600多米的峡谷山巅生态环境优势和彝族风情人文优势,打造出了旅游扶贫“新样板”。2017年,300万元扶贫协作资金到位,“峡谷第一村”的“大厦”逐渐落成。
将悬崖打造成旅游胜地,是天时地利人和之治。而下达一系列高半山灌溉工程项目,改变理县大部分高半山村因严重缺水而导致农业生产受阻,则改变了这些村寨致贫的土壤,让穷窝窝变成了聚宝盆,这展现出了脱贫“欲与天公试比高”的愚公移山气魄。
摘帽不摘政策,让脱贫攻坚更有底气。如汶川的国资国企改革大跨步,明确机构职能职责,配齐配强专业工作力量,构建国资监管大格局;制定多项激励政策,通过设立人力资源服务站、劳务协作联络站,签订劳务合作协议等方式,完善用工信息发布机制和权益保障机制,建立完善劳务协作机制;不断完善扶贫协作项目利益联结机制,搭建“产业+基地+农户”“合作社+龙头企业+贫困户”等机制,推动建档立卡贫困户土地入股、劳力入园、分红入户,拓宽贫困人口收入渠道等。这些政策,给巴蜀大地贫困地区这台刚起步、冲劲十足的机器运转提供了基础性的运行机制。
选派精兵强将:真情帮扶“一家人”
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2020年,金华市克服疫情影响,各援派干部一刻不停歇,按照9月底前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倒排计划,压实责任,冲刺目标,交出了高分答卷。截至2020年11月省级考核时,金华市的东西部扶贫协作29项主要指标全面完成年度任务,18项任务超过省定指标3倍以上。
一滴水流入荒漠,可能瞬间消失,但千万水滴涌入荒漠,却能再造一个绿洲。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无数人踏上了扶贫的道路。2018年,新一轮浙川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启动,金华对口帮扶四川三市州5个贫困县,11名金华干部进川挂职。随后,234名金华专业技术人才到四川帮扶。
他们以坚定的信念无悔付出,奔走在田间地头,为群众办实事,挨家挨户走访调研,为群众量身打造脱贫方案。金华市援川干部将援川经历概括为“过四关”:吃不吃麻辣、懂不懂川话、想不想老家、有没有夸赞。
来自八婺大地的扶贫干部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他们具备过硬的专业素质和最淳朴的帮扶思想。从只会讲普通话到学会讲地道的四川话,经历的是“浙川”两地深入推进东西部扶贫协作,见证的是贫困地区迈上高质量发展的新台阶。
但这背后的艰辛付出,只有亲历者才最清楚。磐安县胡宅乡党委副书记、挂职仪陇县府办副主任的袁学斌出发去四川的日子,正是妻子二胎的预产期。武义县大溪口乡党委委员、挂职南充市嘉陵区府办副主任的俞振昊是两个孩子的爸爸,接到援派任务时,其小女儿才7个月大。而2020年,他的妻子也加入了援川队伍,赴四川支援。
在中国,从深山到大漠,从高原到荒滩,长长的脱贫攻坚战线上,这样坚守的扶贫人一代又一代。“去不得”的地方,他们主动去;当地一天不脱贫,他们一天不离开。“一定要赶在2020年全部摘帽”,这是他们的誓言。不寻常的坚守,全身心付出,默默承受着压力甚至委屈,展现着令人油然生敬的责任感使命感,这正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有力支撑!
如今,脱贫攻坚的目标任务已如期全面完成。聚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深化东西部协作和定点帮扶工作,已成为帮扶工作新的命题。咬定青山不放松,继续奋斗,勇往直前,努力绘就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奋力把东西部协作提升到更高的水平。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