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5月22日讯(记者 徐贤飞 薛文春 共享联盟兰溪站 朱窈 王寅锋)一年不到的时间,兰溪在全国新开了3000多家美食店,日均营业额破万元,带动就业1万多人。这雨后春笋般的生长速度,源于该市用美食融合产业发展,用一碗面拉起一条产业链。
这些天,位于杭州市西湖区三墩镇紫荆花路的兰溪“春家非遗手工小吃”第二家店已进入装修扫尾阶段。经兰溪市美食中心共同把关的面粉、牛肉、大仙菜等原材料,以及共同培训的十多名员工,都已就位。“春家非遗手工小吃”此前在杭州开了第一家店,很受顾客欢迎。其负责人江湘虹预计,第二家店的日均营业额有望超过第一家店。在政府的原材料采购、人才培养等多方面助力下,他们打算年内在上海再开一家新店。
有着千年商埠文化的兰溪,人们爱吃、善吃,有特色美食300余种。其中最具特色的牛肉面、鸡子粿,改革开放后遍布八婺,带动该市女埠、马涧等乡镇农民增收致富。但一家一户、散兵游勇的经营业态,难以让群众从美食产业发展中持续受益。
“一道美食里,前端承载着种养业,中间连着加工业,后道带着餐饮服务业、文化旅游业。”兰溪市政府主要负责人说,以标准化、品牌化、市场化为导向,整合力量成“集团军”,打通原材料供应链、美食销售链和人才培养链,培育特色美食产业,推动农民增收致富。
在贵州省贵阳市观山湖区富力中心,一家兰溪牛肉面馆已营业半年多,日接待超500人次、营业额过万元,老板伍新成喜上眉梢。去年6月,市里成立美食发展中心,在中心的帮助下,从面店选址、装修到原材料采购、店员培训,面馆都有了“靠山”。“按照中心提供的方案统一装修,这家90多平方米的面店作为贵州首家品牌店,我可获得5万元的奖补。”伍新成说。
据悉,为打通原材料供应链,兰溪市依托兰江蟹、小萝卜等六大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打造5万亩果蔬、肉类、豆制品等生态食材供应基地,保障原材料的稳定供应,并带动农民增收6000万元;为规范销售链,兰溪市还对牛肉面、鸡子粿等6道美食率先出台团体标准,申请了集体商标;为培养美食制作人才,兰溪市组建培训中心,帮助农民通过美食产业转移就业、增收致富。自去年以来,该市开设各类美食班60期,培养牛肉面、鸡子粿等地方美食厨师5000多人。
散落的美食小店,就是兰溪“美食之旅”的旗帜。该市通过重点打造游埠美食小镇、黄店王家村、兰湖等多个美食游基地,引导游客走进来。仅游埠古镇,去年早茶街餐饮旅游收入达10.73亿元,比上年增长25%。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