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嘉兴 正文
嘉兴南湖向“低小散”企业“亮剑” 推进优质企业集聚提升
2016年09月30日 11:54:56 来源: 嘉兴日报 张瑞洁

  浙江在线9月30日讯 产出低、规模小、分布散……这类企业往往占用较多资源,社会贡献度却很低,甚至影响镇村生态环境,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不符合区域的产业发展。日前,南湖区出台《“低小散”企业“退散进集”三年行动方案》,向“低小散”企业“亮剑”,通过三年时间,对全区“低小散”企业进行全面整治,同时推进优质企业向工业园区集聚。

  据悉,这次三年行动整治的主要对象包括各类工业园区内的“低小散”工业企业和工业园区外的所有工业企业。重点整治:不符合产业政策和产业导向的落后产能;违法违规生产经营企业(作坊);群众反映强烈而又社会贡献度低的企业(作坊);连续三年以上工业绩效综合评价为D类的企业等。

  “这次三年行动,我们也是因地制宜,分类推进,对不同的企业采取不同的治理方式。”区经济信息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具体措施上,将对产能淘汰类、环境污染类、违法用地类、违章建筑类、安全隐患类、土地闲置类、舆情聚焦类以及绩效评价D类等“八类”企业(作坊),予以依法整治或关停出清;对园区外的行业骨干企业、依法依规生产、效益好且对环境无明显影响的企业,以就地改造提升为主;对成长性好、科技含量高、节能环保型的小微企业,经综合评价后择优竞争入园,帮助其加快“个转企”、“小升规”,做大做强。

  据该负责人介绍,按照“多规合一”的要求,在总体规划框架下优化完善镇级工业园区规划,重点做好园区整合和产业提升,原则上不得在城镇工业园区规划外新增工业用地。结合推进工业园区整合提升等工作,加快规划建设“两创”中心、标准厂房。同时,以工业企业绩效综合评价为抓手,实现小微工业企业绩效评价全覆盖,不断深化评价结果的综合应用,形成更加全面系统的差别化政策倒逼机制。通过对小微企业的综合评价和分类排序,形成激励先进、鞭策落后的社会氛围和市场化引导机制。

  今年5月以来,南湖区已多次召开了镇村干部参加的“低小散”企业“退散进集”工作座谈会,听取了“低小散”企业“退散进集”、优化镇村工业布局和“两创”中心建设等方面的意见、建议。布置落实了“低小散”企业(作坊)“退散进集”摸底工作,通过多次摸底,已摸排到相关企业843家。前期,还2次组织试点镇分管负责人、服务中心主任和6个试点村主要负责人等专门赴兄弟县(市、区)学习考察“低小散”企业“退散进集”工作的成功实践和经验。

  目前,南湖区推进“低小散”企业“退散进集”工作领导小组已经成立,而随着《“低小散”企业“退散进集”三年行动方案》的出炉,整治“低小散”企业的时间表也已经排定。按照计划,2016年将试点先行,以点带面、逐步推进。余新、凤桥2个试点镇全面实施改造提升、关停淘汰、整合入园工作。嘉兴科技城、湘家荡及其他镇理清分类处置企业情况,落实相应准备工作。同时,试点镇完成“两创”中心、标准厂房新建改建,其他镇完成选址规划。2017年则将进入全面攻坚年,到2018年,全区“低小散”企业得到基本整治提升,工业空间布局明显优化,城乡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工业集聚集约和提质增效升级发展得到有效推进,工业发展水平和创新发展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标签: 企业集聚;低小散;产业升级;整治 责任编辑: 石潇俊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