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9月27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南苏 马燕琴 马羚 金晔)光伏是朝阳产业,也是未来全球先进产业竞争的制高点。秀洲是中国革命红船起航地嘉兴市的主城区之一,也是光伏产业发展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典型代表。
自2012年光伏产业“五位一体”创新综合试点启动以来,秀洲区探索出一条“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统一管理”的分布式光伏应用路径,形成了“统一规划布局、统一资源管理、统一推进服务、统一运营管理”的“秀洲模式”,同时也打造了一条覆盖从光伏产品和生产装备制造到光伏发电运营维护等的完整产业链。2014年8月,在省市谋篇布局特色小镇、大力培育光伏新能源的大背景下,秀洲光伏小镇在“五位一体”创新综合试点工作的基础上扬帆起航。2016年1月,光伏小镇入选省第二批特色小镇创建名单。
看见,亦是超越所见。如今,当光伏小镇的磅礴长卷,终于徐徐展开,那一块块不断吸热储能的光伏幕墙,正如炙热的梦想,在持续迸发的加速度中,不断焕发出蓬勃的生机与活力。
一条向上的曲线
筑巢引凤 打造产业集聚高地
阿特斯4GW组件和发电系统创新中心项目、吉利新能源电池研究院、伟巴斯特汽车天窗和电池包项目……光伏小镇创建的第二年,就迎来总投资约60亿元的11个项目签约落户小镇。
据介绍,阿特斯4GW组件和发电系统创新中心项目由阿特斯阳光电力集团投资。集团总部位于加拿大安大略省,目前在全球六大洲18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分支机构,是全球领先的太阳能光伏组件制造商和太阳能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在世界各地还拥有丰富的太阳能光伏电站项目储备。
阿特斯项目并非一枝独秀。
凭借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秀洲国家高新开发区致力于打造以光伏为主题的新能源产业,光伏小镇聚焦高端装备、光伏产业,紧紧围绕光伏产业全链条,做大做实做强光伏产业基地,实现产业专精发展,目前已经形成了从光伏电池、组件到电站投资、运维、检测等完整的全产业链。截至2018年底,小镇入驻企业317家,其中高端装备制造企业114家(包含规上企业34家),引进世界500强企业2家、中国500强企业2家、行业隐形冠军企业1家。
光伏小镇紧紧围绕光伏产业,充实完善“招商地图”,积极引进总部型、研发创新型、智能制造型、服务型企业,形成了一个研发创新—光伏组件—核心设备—光伏材料—光伏电站—互联网运维—检测认证的产业链完整、上下游联动的光伏产业生态圈。
于是我们看到,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有旭科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光伏行业龙头阿特斯阳光电力集团投资的总计20亿元的4GW组件和发电系统创新中心项目、国内首家自主研发树脂金刚石切割线生产工艺的浙江瑞翌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全国500多个项目提供检测认证的检测单位嘉兴鉴衡检测中心……一批有实力、有潜力、有竞争力的企业纷纷落户小镇。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也是创新活动中最为活跃、最为积极的因素,创新的事业呼唤创新的人才。光伏小镇加大科技创新力度,着力形成良好的创新生态系统,吸引更多的高端人才,使光伏小镇真正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高地。一方面,深入实施高层次创业创新领军人才引育计划、“破百争千上亿”工程和“秀湖双百计划”,不断优化内核,多措并举引进国内外高层次人才;另一方面,不断加强科技研发合作,按照特色产业发展需求,与国内外一流大学、科技园区合作新建一批创新载体,截至2018年底,小镇与国际著名研发机构合作签订框架协议并有实质成果项目3项,与双一流高校合作7项、与普通高校合作5项,培育光伏类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2家、省级企业研究院1家。
一幅和美的画卷 三生融合 打造产城融合平台
漫步在光伏小镇康和路上,绿树环抱,花香四溢。即便是夜色浓浓,道路两旁一排排整齐的光伏路灯也能洒下一片光明,秋风徐徐,令人沉醉。
立于光伏,而高于光伏。秀洲光伏小镇以光伏发电和光伏制造为轴心,以光伏服务和光伏旅游为延展,以实现“处处有光伏、家家用光伏、人人享光伏”的发展理念,向着宜业、宜居、宜游“三生融合”的目标,探索出了产城融合发展的“秀洲模式”。
在滨水景观带,每天傍晚随处可见人们徜徉在河畔绿道之间,享受着生活的美好;在小镇客厅,无论是公共服务事项办理、创业咨询,亦或是商务商贸接待、旅游讲解,都可在这里完成,极大便利创客和游客;在厂房和办公间里,奔忙的光伏人为小镇的建设发展奋力拼搏,干劲十足;不远处,秀洲光伏科技馆在阳光普照下,熠熠生辉——
“我们客厅的光伏幕墙,白天吸收光能,晚上则自动进入储能系统。”讲解员口中提到的便是秀洲光伏小镇客厅,这座去年1月开放的客厅,不仅是光伏知识普及、新能源教育、光伏企业产品展示和推介的重要场所,同时其建筑本身也能通过太阳能发电。
随着光伏小镇知名度日益提高,秀洲光伏小镇客厅和外界的合作交流日益频繁。今年暑假期间,秀洲光伏小镇客厅还开展了“大手小手共建光伏未来家园活动”,以“展厅参观+知识讲堂+动手实践”的形式,聘请光伏优秀科普工作者带领中小学生进行“光伏科普游”。随着光伏小镇获评国家3A级旅游景区,“光伏旅游品牌”越擦越亮。2018年,小镇游览人数已达35.5万。
小镇围绕光伏、智能制造等产业定位,开展各类产业文化论坛、产业文化沙龙、产业招商推介、产业座谈会等活动60余次。围绕地域文化特性,传承推广红色文化(红船精神)、运河文化、安全文化、科技创新文化等,总计开展活动共58次。此外,小镇内还设置了户外健身器材、室内健身馆等免费健身设施;设置党群服务中心、氪咖啡城市书房等文化体验设施,小镇文体设施功能丰富,不断提升周边居民生活品质。
人是特色小镇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满足人的多样化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特色小镇规划的根本原则。随着小镇各项生活、旅游、文化设施日益完善,一幅宜居宜业宜游的和美画卷逐渐铺展开来。
一种不变的向往 绿色低碳 打造生态融合美地
把生态建设融入开发建设全过程,如今在这里,一座现代化生态宜居小镇正在崛起。这里,有着人们的安居梦想,环境优雅怡然自得;这里,代表着小镇未来发展的方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今后这里将处处有光伏,路灯、候车亭、景观带等都能见到光伏电站的影子;家家用光伏,20%的用电量来自光伏发电;人人用光伏,享受到光伏的便利性。”秀湖集团相关负责人在2016年描绘出光伏小镇的美好蓝图,如今梦想已经照进现实,一个绿色低碳小镇正不断散发着勃勃生机和无穷魅力。
走在光伏小镇,常见的屋顶太阳能光伏板实现镇域内全覆盖。新能源房屋建设,则是光伏小镇建设的另一特点。依托光伏开发与应用技术优势,通过整合光伏、光热、风能、生物能、新型建筑构件、高性价比保温隔热材料及构件、高效能内部设备和器件、智能化管理控制系统等,在镇内探索建设创能、节能、储能、智能一体化功能的新型房屋系统。
秀洲高新区是第一批全国低碳工业园区试点单位,光伏小镇根据试点要求,广泛开展建筑节能、分布式光伏应用等多个领域的低碳化建设。小镇低碳化应用共24项,其中绿色节能建筑小镇客厅,采用BIPV光伏建筑一体化技术,是国内光伏建筑一体化标杆性项目;光伏技术应用如光伏科创园屋顶光伏发电站、中节能二期分布式光伏发电屋顶等;资源循环化利用如小镇客厅应用地缘热泵技术,实现生活用水循环化利用。
“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推进绿色发展,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能源生产产业,推进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这是光伏小镇的职责所在,也是使命担当。
一个清晰的未来 匠心施彩 建立高效创建机制
眼下,特色小镇产业已经成为当下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新动力,是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和新型城镇化的新抓手,是践行高质量发展的新平台。
特色小镇是一个社会共生有机体,在光伏小镇,企业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政府引导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市场化运作则为其发展注入了活力。
政府引导方面。委托专业机构编制《秀洲光伏小镇规划》,以分布式光伏应用示范建设为切入点,通过“一核、两带、三片区”的建设,构建一个以光伏产业为基础与核心,集商贸、餐饮、旅游、休闲等生活性服务业一体的有机产业生态系统;此外,出台《关于全面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设立区行政审批中心光伏小镇分中心,组建工作领导小组,建立服务网络,配备专门服务人员,推出无偿代办等服务,提升审批服务效率。
企业主体方面。小镇创建之初,注重引导民间资本积极参与小镇建设开发。创建以来,小镇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1.18亿元,其中政府投资6.02亿元,占比11.8%。此外,组建了嘉兴秀洲光伏小镇开发建设有限公司,进行专业化招商、示范应用、规划建设等工作,全力推进小镇建设,包括编制小镇详细规划和三年实施方案,量身定制出台多项产业发展和人才引育政策,出台《光伏小镇扶持政策意见》《关于加快人才集聚促进特色小镇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激活企业市场主体活力,为特色小镇的引领示范发挥支撑保障作用。3年累计发放各类补助资金近2亿元。
市场运作方面。一方面,发挥总规模10亿元秀湖发展基金带动作用,重点在光伏产业培育、应用示范、高端人才引进等方面给予扶持;一方面,探索PPP、基金等融资方式,打造一流的公共服务体系。以定向基金、银团授信等多种创新式投融资模式推进项目建设,如由嘉兴阿特斯新能源先进制造基金支持、以定项基金方式推进的总投资20亿元的阿特斯光伏组件项目;另一方面,小镇通过资源整合以及市场化的运作管理方式,鼓励多元化投资,专业化管理,引入孵化平台服务、专业检验检测、园区运营等各类专业机构21家,服务小镇建设开发。
自创建以来,光伏小镇以魄力承载担当,以定力守护发展,以魅力感召世界。新时代新使命新征程,未来,秀洲光伏小镇还将继续以红船精神为引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向着国内一流的分布式光伏发电规模化应用示范区、全球领先的光伏技术研发创新区、全国知名的特色化光伏智能制造中心和全国产业支撑明显的新型城镇标杆的方向迈进!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