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月13日讯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近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县域经济课题组完成并与中制智库联合发布的“全国营商环境百强县(市)”中,海宁位列第11名,跻身全省第三,嘉兴第一。
全省率先叫响投资项目审批“最多40个工作日”、创新试行“工业不动产贷款标准地机制”、开展“百名领导驻窗口”活动、用电用水报装实现1个办理环节、1个工作日、0份申请材料和0跑腿……去年以来,海宁对标国际国内一流,结合本地实际,积极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刀刃向内、自我革新,营商环境持续向优。
“人人都是营商环境,处处都是营商环境,时时都是营商环境。”去年以来,海宁市委、市政府在继品质生活、品质智造之后,出台建设品质服务的决定,奏响了“品质三部曲”,并出台优化营商环境创新举措70条,不断释放“强引力”,以政府有为带动市场有效、企业有利、百姓受益。
政府当好“店小二” 人人都是营商环境
去年9月4日一早,一位特殊的“办事员”坐在海宁市行政服务中心二楼的“无差别全科受理”专窗,他是海宁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长孙国新。这一天,他的身份是窗口的一名普通工作人员。
为全力打通“最多跑一次”改革难点、堵点,摸清营商环境存在的短板,去年8月,海宁创新推出“百名领导驻窗口”活动。每周三上午,市级领导及部门领导轮流到行政服务中心设立的“企业服务直通车”等四大专窗“坐班”,并同步在镇(街道)延伸开展,300余名领导干部俯身一线。
活动开展以来,全市257位领导驻窗累计接待群众、企业438人次,当场解决62件,交办376件,已办结351件。
领导驻窗服务,干部当起“店小二”。在海宁市政务数据办服务大厅,前来办理企业开办相关业务的陈先生取号后,直接前往“一对一”帮办窗口,在帮办专员的指导下,仅用了30多分钟就顺利办理完毕。
“我自己办的话,可能要半天。”陈先生说,如果信息输错,审核不了,说不定还要耽误好几个工作日。现在,只需等待后台审核通过后签字确认,陈先生就可以拿到营业执照。
在海宁市政务数据办服务大厅,这样的“一对一”帮办窗口共有8个,凡是申报办理企业开办的,均由帮办人员全程免费帮办。“整个企业开办的过程当中,企业的取名以及经营范围申报相对来说比较专业,现在这一系列的事情都由帮办人员来完成。”海宁市市场监管局审批服务科科长卢明波说,不仅如此,企业印章刻制也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实现零收费,实现企业开办制度零成本,提高了企业开办的速度和效率。
贴心的服务还延伸到了线上。去年7月,海宁市“企业娘家人”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正式上线,综合集成政策、数据、服务平台三大资源,依托热线电话、门户网站和移动终端三类载体,为企业提供政策咨询服务、企业难题流转、专业服务对接、托管政府平台等四大服务。不受时间空间限制,企业轻点鼠标就能实现“零跑腿”无差别受理、一站式服务。
创新机制深化改革 处处都是营商环境
“银行的综合授信提高了,我们企业增资扩产的‘燃眉之急’解决了。”位于海宁市袁花镇的浙江罗诗妮新材料有限公司内,企业负责人周妮十分欣喜。
这多亏了海宁创新试行的工业不动产贷款标准地机制。前段时间,农业银行海宁市支行对罗诗妮新材料的23.66亩工业用地进行重新评估和授信,土地评估价从每亩36.4万元提高到折后每亩56万元,授信金额从860万元提升到1324.9万元,地上附着物评估价不变,即在抵押物不变的情况下,新增授信金额464.9万元。
“通过工业不动产贷款标准地机制,一方面,可以让企业在同等条件下提升工业不动产抵押融资额度,增加贷款额度,满足企业融资需求;另一方面可以减少企业担保贷款,有利于企业降低担保链风险,直接或间接推动企业降低融资成本,助推实体经济发展。”海宁市金融办相关负责人说,目前相关受益企业已达144家,激活新增贷款16.4亿元。
机制在改革,材料也要“瘦身”。“海宁对于规章以下设定的证明材料直接进行了取消,保留了法律法规规定需要提供的证明事项。”海宁市司法局政府法务与执法监督科科长吴琼贤说。去年9月,海宁市证明事项部门核验平台上线,该平台以全市部门间请求服务、查收办理、核验反馈形式,让确需保留的“证明”在网上流转,从而实现群众到部门办事证明“零提交”。
“现在市民办理各项事务需要提供的证明材料由原来的总共326项,缩减至60项。”吴琼贤说,下一步,该平台还将进一步向公共服务领域扩面,将海宁打造成“无证明城市”。
在乡镇,营商环境的“肠梗阻”也被打通。“不用跑市里就能办成,实在是太方便啦!”近日,家住长安镇的杜悦怡在本地新启用的杭海新区政务服务中心三楼出入境业务办理窗口办理护照业务,只花了5分钟就完成了所有办理流程。
去年9月,位于长安镇的杭海新区政务服务中心启用,基本实现了商事登记、企业投资项目审批、不动产登记服务与市级同权。海宁紧抓“最多跑一次”改革延伸,整合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职责,基本实现“进一扇门、找一个窗、办所有事、一枚印章办结”。
目前,已经实现市镇同权通办,可办理市级政务事项1244项。同时,为进一步深化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海宁还积极推进与杭州、上海异地政务服务,杭海新区政务服务中心的自助服务终端可办理杭州市的232个政务服务和证明事项,全市自助终端可共享调取上海市的证照证明事项100余项,部分业务杭海异地通办,提升“不是杭州、就在杭州”办事体验。
企业群众“一件事”
时时都是营商环境
1个环节1天通水0材料,这是海宁市水务集团的“110”工作法。“从拿地到通水,仅用了半个月。”日前,海宁市鸿建置业有限公司位于经济开发区的建设用地已经通水。
“时间对项目施工非常关键。”海宁市水务集团相关负责人说,基建用水工程属于难度较大的服务业务,以往需经历踏勘地形、图纸设计、预算和现场施工等过程,整个周期下来往往需要很多天才能完成通水。
服务关口往前移。在企业完成工程项目审批时,供排水公司就落实专人掌握工程建设项目信息,设计管网布局,做好前期准备。针对需新增用水的项目,属地水务营业所主动派人上门告知供水报装流程,实行“先承诺、先施工、再结算”方式。
同样缩时的还有企业投资项目审批。“以前项目设计方案审查至少需要1个月,现在只要7个工作日,这样我们就能尽快投入施工获得效益。”日前,海宁金翔房地产有限公司顺利拿到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为助力项目推进,海宁市住建局推行施工许可阶段“八合一”办理,将建设、消防、人防等审批事项实施合并办理,取消整合审批事项14项,减少材料40份,减少环节4个,施工许可阶段办理时间减少16个工作日;海宁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去年8月1日起全面取消了公开出让类项目建设用地规划许可,企业可以少跑1次腿,少递交4份材料……
“在‘最多90天’改革目标的基础上,海宁对标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力争将审批时间缩短为‘最多40个工作日’,将时间整整缩短了三分之一。”海宁市发改局相关负责人说。代办队伍也在不断加强,海宁实施了代办人员星级评价制度,遴选充实优秀年轻干部。2019年全年企业投资项目代办率91.1%,较上年全年代办率56.6%上升34.5个百分点,代办满意度为91.3%。
不止是企业,群众办事也“一件事”搞定。新生儿“一件事”、市民身后“一件事”、车辆上牌“一件事”……目前海宁已出台17项涉企“一件事”,同时抓实网办掌办“跑零次”,简化网上、掌上办理程序,优化材料提交、操作步骤等一系列问题,使办事者体会到网办掌办更方便。
“加速度”的背后,有政策的支持。去年9月,海宁印发《海宁市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实施意见(试行)》,从优化政务环境、金融环境、创业创新环境、法治环境4个方面提出32条具体实施意见,以清单化形式分解落实到责任部门,同时出台实施了19个专项部门专项方案。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目前,海宁正进一步明确优化营商环境“路线图”和“时间表”,积极实践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实现杭嘉一体化发展,着力构建招商引才引智的新高地,努力打造长三角地区营商环境的标杆市、示范市。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