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剑法(右)正与葡萄种植户交流疏花蕾工作。 拍友 张旭东 摄
浙江在线3月18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肖未 共享联盟平湖站 陆浩强 林宇晟 通讯员 徐煜薇)“老张,这花穗得疏漂亮些,每穗最好整成14厘米左右,这样葡萄成熟后大概2斤一串,不仅营养好甜度高,果穗也好看,勿要舍不得!”3月16日中午,记者循着声音找到马剑法时,他正在葡萄种植户张道良的果园里忙活。只见他脚蹬一双沾满泥浆的运动鞋,双手不时指着葡萄藤上的小花蕾比划着。
“不好意思,没想到村里这么忙,只能趁着中午的空档出来帮点小忙。”见到记者,马剑法手脚麻利地钻出了葡萄垄。挥手转身之际,还不忘叮嘱张道良,尽快跟村里沟通接下来要做葡萄采摘游的想法。
马剑法种葡萄、卖葡萄在嘉兴平湖是“鼎鼎有名”的,对葡萄种植户来说,他支的招基本都“灵光”。如今,他跨界回到广陈镇三兴村当村书记,葡萄种植界少了一把好手,乡村振兴的队伍却增添了新活力。不少三兴村的村民都称他为“葡萄村支书”。
田野里的“副教授”
马剑法结缘葡萄,始于1997年。那时,从平湖市农业技术学校毕业的他开着一辆小货车,辗转海盐、南湖等地收购葡萄。在上海的十六铺码头,他的葡萄总是被一抢而空。
“只要品质好,葡萄不愁卖。”三年带着葡萄“闯”上海的经历,让马剑法窥到了上海市场对高品质葡萄的需求,并萌发出了自产葡萄专供上海的想法。此时,在平湖,相比蘑菇、芦笋的“遍地开花”,葡萄种植仍是凤毛麟角。
说干就干。马剑法在三兴村承包下两亩地开启了葡萄种植的生活。连续干旱影响葡萄长个,就踩着月光泵水;阴雨连绵让葡萄病虫害多,就给葡萄藤“打伞”……功夫不负有心人,种植葡萄仅两年,马剑法的葡萄就凭着稳定的品质大卖上海滩。
“当时最高能卖到1.5万元每亩,比同行价格要高出30%多。”生意越来越好,马剑法的农场面积也逐步扩大到了70多亩。与此同时,远近村庄前来“取经”的人也多了。马剑法不藏私,总是倾囊相授。在他的帮助指导下,一时间,平湖的葡萄园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
要想平湖葡萄在市场竞争中“冒尖”,早熟早上市是关键。2013年,马剑法与平湖农技专家通过对不同地块差异化覆膜的方式,反复对比试验长达5年,最终找出四层覆膜这一最佳组合,成功攻克葡萄超早熟栽培技术,让平湖葡萄的上市时间足足提前了20多天。这一技术,在平湖乃至整个嘉兴地区沿用至今。
马剑法的创新,不止这一项。从事葡萄种植21年,马剑法先后获得了葡萄种植新型加温装置、葡萄灌溉除雪装置等8项科技专利,将论文写在了他钟爱的葡萄园里。在此期间,每年平均有超2000人次来到他的葡萄园里学习考察。2020年3月,马剑法获得了高级农艺师职称,成为副教授级别的职业农民。
果园大叔的致富路
马剑法不仅葡萄种得好,还特别会“吆喝”。早在2006年,马剑法就注册了“妙农缘”品牌,算得上是平湖最早拥有自己品牌的农户。马剑法说,那时,在上海的批发市场,只要看见贴有“妙农缘”标签的农产品,不少采购商基本都直接打包。
一个品牌,让马剑法的上海闯荡之路走得更广,也让他更懂得了品牌的重要性。2009年,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葡萄园的批发经营遭遇瓶颈,马剑法干脆一鼓作气将种植园搬到了浙沪边界的龙萌村,主攻采摘游。
采摘游要旺,客源广是前提。微信朋友圈兴起时,马剑法就在朋友圈推广采摘游,网络直播兴起时,爱“尝鲜”的他又注册“果园大叔直播间”,直播自家果园,让网友同自己一起施肥、疏果,见证“优质葡萄养成记”。那时,41岁的马剑法凭着WIFi、自拍杆两件“农具”,最多一天新增客户3000名,并且超30%是上海客户。
单打独斗只能成就一时的精彩。2017年底,平湖在上海发布“金平湖”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组织平湖农户抱团唱响沪上。“有了集体商标,新客户的信任度就更高了。”深知品牌重要性的马剑法第一时间申请加入。凭着过硬的管理和品质,“妙农缘”水果与“龙牌”糟蛋、“老鼎丰”酱油等平湖老字号共13个经营主体成为了“金平湖”品牌首批授权使用单位。
牌子唱得响,马剑法也愈发重视农场的高质量发展。前两年,马剑法投资800多万元,在林埭镇都家浜景区建起一个智慧化家庭农场。如今,他只要点点手机,隔着屏幕就能远程控制大棚内的温度、湿度。
深秋时节,走进妙农家庭农场,一个个联栋大棚里,30多种鲜甜的葡萄垂挂着。节假日,游客总是纷至沓来。2020年,面对疫情影响,马剑法的农场依然凭借葡萄采摘游,实现销售额360多万元。
“葡萄达人”的治村经
许多熟悉的人发现,如今的妙农果园里,少有马剑法的身影。而三兴村的村民却感觉,曾经忙着卖葡萄、种葡萄的马剑法 “露脸”的次数越来越多了。原来, 2020年初,“葡萄达人”马剑法回到三兴村担任起村书记。“自家收入增加了,也想回村帮助乡亲们一起致富。”
回村伊始,恰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关键时期,马剑法连续60多个日夜坚守在村里,带领大家一起守好“小门”。借着挨家挨户宣传的机会,马剑法也踏遍了三兴村7.08平方公里的土地。哪里的危桥亟待修复,石子路还差多远才能直通村民家,马剑法都了如指掌。
“如果能像治理葡萄园一样,脚踏实地从环境、产业、创意等方面多管齐下,三兴村一定能拥有更好的‘收成’和未来。” 马剑法说,三兴村集体经济年经常性收入超180万元,可经营性收入却仅有60多万元。“要想葡萄园效益好,既要造景,更要引产业。”
治“园”先治景。为了让1140多户村民房前屋后整洁有序,马剑法组建起一支70人的治理队,每天带队入户对标打分,并通过分类奖励的方式,激发村民参与积极性,仅3个月,合格率就从20%提高到了60%。而在全镇的旱厕改造中,马剑法直接把家安在了村部,带着村干部只用20天就完成了全村55个旱厕的改造,比计划提早了一周。
“葡萄园”要做大,光有美景可不行,种什么品种,多大面积,都有讲究。“村南面建设一条花卉产业带,东部沿河区域规划稻香养殖产业带,西面提升成果蔬产业带,再用一条环村大道串起来。”在马剑法的手机里,有一份三兴村五年产业发展规划。马剑法说,立足村里的农业优势,他期待着早日建成一条可看、可玩的三兴村振兴之路。
纲举目张。2020年8月,马剑法主动出击奔赴上海、广州等地,先后招引来浙江景湖花卉园艺、东震果树园艺两个农业项目,总投资均超500万元。眼下,这两个项目都在如火如荼建设中。项目投产后,预计将给村集体每年增收10万元以上,同时,带动近百名村民就近就业。“接下来,我们还要开工建设一条贯通全村的大道,并对全村20多座桥梁,25公里的道路启动提档升级,让三兴村发展的路子更宽阔。”马剑法说。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