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9月12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王雨红 通讯员 李斌 王文伟)日前,在桐乡市大麻镇永丰村,种粮大户沈建林承包的100多亩水稻要开始植保防虫了,他掏出手机打开“种粮宝”移动端,点点屏幕,不出20分钟,预约的社会化服务组织就上门为其提供无人机植保服务。“在家也能管理农田,方便!”沈建林笑着说。
在嘉兴,像沈建林这样用手机“种粮”的还有很多。作为“浙北粮仓”,嘉兴粮食总产量已连续15年位列全省各市首位。“近几年,粮食生产面临社会化服务信息不对称、惠农政策补助到账周期长、生产成本高效益低等问题,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嘉兴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
为此,嘉兴率先上线“种粮宝”平台,围绕粮食产前、产中、产后三个环节,打造集惠农补助、农事服务、田块管理、供销市场等功能于一体的应用平台,数字赋能解决农民种粮过程中遇到的高频事项,让农民体验“好种粮”、“种好粮”、“种粮好”。截至8月底,“种粮宝”已注册用户4万余名,累计服务7.3万次。
种粮补助也能“一键”到账。平湖市曹桥街道野马村种粮大户付民通过“种粮宝”平台,申领到了4.2万元春季规模种粮补贴。“比往年快了好几个月!”一拿到补贴,付民立即偿还了年初的种粮贷款,资金压力缓解了,干活也轻松了。
据介绍,嘉兴每年种粮补助资金达4亿元,涉及农户7万余户。以往,农民申领种粮补助需进行线下申请、核查、公示等多个环节,整个流程最长需要5个月,给不少农民带来了资金周转压力。如今,依托“种粮宝”平台导入的航拍矢量图,通过重塑补助资金审核流程,资金发放时间缩短至10个工作日以内。
巧设“天眼”,让田间管理更精准。事实上,“非粮化”监管是粮食生产中的一大难题,粮食生产功能区里的每块耕地是否种植粮食作物,都需要人工巡查,行政成本高且监管效率低。“种粮宝”平台依托卫星遥感、无人机以及高清摄像头等设备,利用AI识别技术对田间作物进行智能分析,一旦发现“非粮化”,会自动向监管部门和农户发送预警信息,督促限期整改。
接下来,“种粮宝”平台还将进一步完善优化功能,比如打造线上商城,为农民拓宽销售渠道,也让消费者吃上优质的“嘉兴大米”。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