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王村口镇天后宫。1935年7月29日,挺进师在这里举行庄严的“八一”示威誓师大会。 刘鸯鸯 摄
红色寻访小分队在遂昌王村口镇的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纪念馆采访。 刘鸯鸯 摄
浙江在线10月7日讯(浙江日报记者 金春华 浙江在线记者 陈健 通讯员 肖靓 刘鸯鸯) 王村口的桂花开了,香凊如霜。
81年前的7月,从赣东北老苏区出征半年、转战千里的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将师部移驻遂昌县王村口镇,建立浙西南游击根据地领导中心。挺进师的孤胆英雄们,战略上策应主力红军长征,在国民党统治最严酷的浙江站稳脚跟后,继续投入艰苦卓绝的3年游击战争。
青山巍巍,浩气长存。近日,我们来到王村口镇,红色故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在诉说着那段艰苦卓绝的历史。
顽强苦战,孤军见大义
宏济桥始建于明代,原是通衢入闽的要津。1935年8月26日,金桂飘香,王村口苏维埃政府在宏济桥宣告成立。
这是一座木梁廊屋桥,桥上有瓦屋9间。成立大会那天,桥中间大梁上悬挂起红布横幅,挺进师二纵队政委洪家云站在一条长凳上主持会议。苏维埃政府宣告成立时,群众掌声雷动、一片欢呼。
挺进师为什么选择在王村口一带创建根据地?
这其中有着战略深意。王村口距遂昌县城50公里,是该县西部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水运发达,可南溯龙泉、北入衢州;陆路与江山、浦城相连;镇中心离交通干线浙赣线约百里,强行军一日可达;又因位于仙霞岭山脉深处,山高林密,打游击极为有利。
1935年初,抗日先遣队怀玉山突围部队到达赣东北老苏区不久后,闽浙赣省委向他们传达了中央指示,要求他们迅速组成挺进师,由刘英任政治委员、粟裕任师长,立即率部进入浙江,开展游击战争。挺进师成立之际仅500余人,弹药稀缺,但还是毅然进军浙江,在浙闽边界苦战数月后,于1935年6月进入王村口一带活动,受到群众热烈欢迎。
“我爷爷华樟福就曾担任王村口苏维埃政府调查委员,他的兄弟华樟权是财政委员。”王村口镇桥东村55岁的村民华发达说。华樟福是名染布匠,常以染布、送布为名,为挺进师送情报。
百折不挠,烈火炼真金
古朴威严的蔡相庙至今已经历300余年风雨。1935年,中共浙西南特委直属王村口区委、王村口苏维埃政府设在此地。
从1935年5月至9月中旬,浙江第一块游击根据地在江山、浦城、龙泉、遂昌、松阳5县之间建立起来,纵横百余公里。粟裕大将在回忆录中这样写道:这是浙南人民空前规模的革命壮举,也是全国革命低潮中一个局部的高潮,来势迅猛。
革命形势迅速发展,震惊了国民党当局。他们调集32个团连同地主武装号称40个团,分多路向我进攻。浴血奋战的反“围剿”开始了。面对来敌,挺进师采取“敌进我进”方针,坚决抗击:第二、第五纵队在中共浙西南特委书记黄富武、第二纵队政委洪家云、纵队长李重才的率领下,在根据地坚持斗争;其余各部跳出敌人包围圈,挺进敌后,吸引、调动、牵制敌人。
“战斗打得很激烈。国民党军队凭借碉堡步步为营,并实行严厉的联保连坐切结制度,每到一处放火烧山。红军依靠群众和有利地形坚决抗争。”《中共遂昌党史》主编周德春说,因敌我兵力悬殊,第二、第五纵队遭到国民党当局血腥屠杀,黄富武、洪家云、李重才英勇牺牲。9月下旬,王村口等地相继失守。
烈火见真金。1936年6月,挺进师在新开辟的浙南游击根据地重建第二纵队,并在粟裕率领下重返浙西南,逐步拔除国民党地方武装据点。浙西南游击根据地绝地重生,红色根据地从浙西南连到了浙闽边、浙东和浙南。
必胜信念,峥嵘岁月稠
王村口镇是个水运大码头。1935年7月29日,挺进师在乌溪江畔的天后宫举行“八一”示威誓师大会。刘英、粟裕在会上号召劳苦人民起来革命。会后,挺进师分兵出击,攻打衢州、龙游、汤溪、宣平等地19个城镇,缴获长短枪100多支、轻机枪2挺,扩充红军400余人。
“红军保护我们穷苦百姓。”60岁的王村口镇桥东村党支部书记冯礼会说,他的父亲冯观祥十二三岁时就担任儿童团团长,为红军送信、买米买菜;有一次他接到任务,到龙泉住溪送信,135里路一个人来回……这段历史曾被冯观祥深藏在心底,直到解放后,曾任挺进师没收委员会主任的谢文清回遂昌看望老战友,冯礼会才知道。
从浙西南开始,粟裕等挺进师指战员以毛泽东在井冈山时期总结的16字诀为指导,结合实际,经过无数次实践,总结出一套游击战经验。智取王村口就是其中经典一战。
1936年6月中旬,粟裕率领重建的第二纵队返回浙西南。为迷惑在王村口的国民党武装,粟裕把队伍拉到衢州,途中缴了几名哨兵的枪械,并特意让哨兵逃回王村口。到衢后,粟裕率部绕另一条山路迅速回到龙泉住溪,在一场大雨中突袭王村口,打得国民党武装溃不成军,红军无一人伤亡。
浩气长存,鱼水情相依
月光山在群山环绕的王村口并不起眼,但因为这里撒有粟裕将军的骨灰而让群山折腰。
行走在月光山下,悠长的老街飘荡着《八月桂花遍地开》等红色歌曲。在镇口的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纪念馆内,有一组蜡像模拟粟裕与刘英商讨作战计划时的场景。纪念馆管理员兼讲解员罗秋娥介绍说,粟裕打仗随身携带“四件宝”:手枪、地图、望远镜和指南针。
1937年10月14日,也是一个丹桂飘香的日子,挺进师代表谢文清、刘清扬与国民党遂昌县当局代表在遂昌门阵村举行国共合作抗日和谈。19日,粟裕率挺进师离开门阵,经遂昌苏村、北界、应村、湖山、王村口进入龙泉,转赴浙南平阳。
“挺进师以遂昌为领导中心,创立了浙江第一块红色根据地,红色精神在此常驻。”王村口镇党委书记徐土生说,直至今日,长征精神仍激励老区人民艰苦奋斗、创造美好生活。
当年深山演绎“红灯记”,如今子孙踊跃进军营。在这里,我们不得不提起一位老人:今年91岁的抗战支前模范蓝发英。蓝发英的公婆和两个大伯都是地下党员。革命年代,蓝家人省吃俭用,把攒下来的食物留给其他同志。五伯蓝桩林还冒险给白马山游击根据地的红军送过饭……
见到蓝发英时,她正在家后面的山上捆柴火。蓝发英的子女中,老三蓝桩堂是一名铁道兵;孙子辈中,一人在江苏当武警,一人在萧山当消防员。他们熟悉粟裕将军的故事、敬佩这位人民英雄。
“浙南是我的第二故乡。”1984年,粟裕逝世后,遵照他的遗愿,他的部分骨灰撒在了月光山。将军与牺牲在王村口的战友们共长眠。一年后的清明,粟裕将军的夫人楚青在王村口写下诗句:
当年鏖战此山中,
热血染得乌溪红。
鱼水相依深情在,
浩气长存月光峰。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