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名不见经传到门庭若市,一年20多万人次涌入,旅游收入高达3500万元——
溪头村的乡村振兴密码
“千年龙窑在宝溪,精彩春晚数溪头,不灭窑火来传承……”日前,在村民卖力的吆喝声中,喜庆的2018全国乡村春晚大集在龙泉市宝溪乡溪头村拉开大幕。
来自全国16个村的村民代表在溪头村主会场同台“斗”春晚,独具特色的龙窑宴、乡村音乐品鉴会、“不灭窑火”开窑仪式、小吃赶集等体验活动充满了浓浓的年味和乡土气息,让嘉宾和游客们流连忘返。
这个离龙泉市区62公里的小山村,正带着龙窑复燃的千年青瓷文化、世界高端的竹文化和优质山水生态资源特色,从容地走上一条乡村休闲旅游的阳光大道。仅去年一年,就接待游客20多万人次,各项旅游收入约3500万元!
既有乡土味又有国际范的溪头村,先后荣获国家级美丽宜居示范村、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浙江最美村庄、浙江省美丽乡村特色精品村、浙江省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等众多荣誉。去年12月底,以溪头村为核心区域的宝溪景区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乡土味
全国乡村春晚主会场设在溪头村村口的八棵树公园里,这个公园由广场、亭台楼阁、老人文体活动楼等组成,集休闲、娱乐、健身等于一体,精美别致的六角凉亭,鹅卵石铺成的小路与各式飞禽、潺潺小溪,组成了一幅浓淡相宜的乡村画卷,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走进溪头村,村头巷尾处处都是八棵树公园这样的“乡愁小品”:潺潺清水中,游动着成群的石斑鱼、彩鲤;烧制青瓷废弃的匣钵、从山上拾来的枯树桩,被种上小葱、朝天椒……
站在溪边,可见溪里成群结队的红鲤鱼,村里的老人、小孩喜欢扔点零食,逗引鱼儿……在全省掀起“五水共治”热潮时,溪头人早已在享受着治水的成果,享受着天人合一的自然和谐之趣。
溪头村后垟区块曾经是违章建筑的集中区域,境内有7个青瓷原料厂、12个旱厕、13个猪栏,共计3000多平方米。通过“三改一拆”后,全面开垦成农田种植荷花,引来萤火虫,并在周围建造凉亭,建成“梦幻后垟萤火虫基地”。每到夏天荷花开放之时,便会吸引众多村民及游客前来观赏。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溪头村格外注重文化挖掘、保护与复兴,借助本地材料和本土做法,并融入传统文化,坚持将唤醒乡愁记忆、推进乡村复兴贯穿工作始终,全面提升了整体环境和村庄品位。
游客接待中心便是这种做法的体现,这座建筑由旧厂房改造而成,按照传统建筑风格进行修旧如旧,并用竹子及青瓷予以点缀,呈现出古色古香的乡土韵味。
国际范
走进溪头村,奇特的竹建筑群格外引人注目!
这片占地2万平方米的16个竹建筑,由来自美国、中国、哥伦比亚、德国、意大利、日本、韩国和越南8个国家的11位建筑大师完成。它们静静地坐落于群山怀抱中,与古朴的村庄隔溪相望,与青山绿水融为一体,似乎每一幢都像是“从宝溪的土里长出来”似的,颇为壮观。
溪中拾取的鹅卵石,垒成墙基;山上砍来的毛竹,搭成外墙;龙窑废弃的匣钵,装饰墙面……那些残喘留存的乡土文脉,那些即将消逝的乡土记忆,均被这些国际建筑大师们小心翼翼地拾掇起来,浓墨重彩地刻画于竹建筑的构造中。经过精心雕琢,凝聚了大师们心血的16座单体竹建筑终于落成。
如今,这个充满国际范的竹建筑群已成为溪头村的重要景点。环顾四周,总能见到络绎不绝的游客流连忘返于竹建筑群间,时而漫步欣赏、时而驻足拍照,感受着竹建筑的独特魅力。
溪头村不仅有众多的国内游客接踵而至,更有不少的外国友人慕名前来。这个偏远的小山村,正在国际舞台上展现着自己独特的魅力。上个月,溪头村迎来了一批来自中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学生。他们在这里了解传统文化,感受非遗魅力,培养科学精神和艺术素养。
产业旺
溪头村是制瓷名村,青瓷发展源远流长,先后开展了多场“不灭窑火”——龙泉青瓷传统龙窑烧制活动,策划了“不灭窑火”点火、龙窑开窑、“赌瓷”、现场售卖等系列特色活动,将瓷文化层层融入各活动环节。
众多人士及游客慕名而来,一睹龙窑开窑的风采。去年,“五一”国际劳动节期间,央视新闻频道对陈家窑开窑活动进行了现场直播,进一步展现了“人类非遗”龙泉青瓷的文化魅力,提升了村庄知名度及龙泉文化旅游品牌。
漫步于溪头村的街头巷尾,走进农家乐(民宿),青瓷元素随处可见。来这里不去看一场“不灭窑火”或不选一两件青瓷随手礼,总会觉得缺少了点什么。
村庄的壮大也吸引本土人员返乡创业,金朝军便是其中一位。2015年,阔别家乡20年的金朝军选择回乡创业,创建了“古窑里”民宿。去年,“古窑里”接待游客近3万人次,收入达200多万元。
截至目前,溪头村已发展农家乐(民宿)14家,日接待能力可达3000多人次,先后培育出了“隐居龙泉”酒店、“陈家窑”山庄等一批精品民宿。
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溪头村接待游客20多万人次,同比增长200%,其中外国友人达上千人次,各项旅游收入约3500万元,同比增长240%。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