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丽水 正文
共同富裕路上,山区26县如何探索跨越式高质量发展——
听,小城云和新故事
2021年06月13日 07:14:10 来源: 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记者 沈晶晶 肖国强 冯永明 共享联盟云和站 严晶晶

  浙江在线6月13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沈晶晶 肖国强 冯永明 共享联盟云和站 严晶晶)虽是小县,云和不甘平凡。

  人口只有十余万、地处浙西南深山间的云和,近年来靠着“小县大城”战略,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一步步撕下欠发达县、人口净流出县等“标签”:2020年,城镇化率达73.1%,高于全省平均水平,GDP增幅连续3年居山区26县第一。

  当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号角吹响,云和遇到新考验——作为山区县,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全省平均水平的差距,如何拉近?人口持续向县城集中,高品质生活如何实现?城乡发展仍不平衡,乡村发展不充分问题怎样破解?

  从全面小康迈向共同富裕,云和正开启“小县大城”2.0版,唱响产与城、人与城、乡与城“三城记”,牵引产业升级、服务与治理迭代、乡村振兴,推动山区县跨越式高质量发展。

  小城云和,有了新故事。

  作为少见的人口净流入山区县,魅力如何延续——

  产与城:以产业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

  在云和,一组数字“反差”令人瞩目。全县户籍人口11.38万,常住人口却接近13万。数字不大,但实实在在证明,这里是山区26县中难得的人口净流入地区。

  小县引人,有何秘诀?“产业是‘法宝’。”云和县经商局副局长郭丽莉说,以木制玩具为例,去年产值80.2亿元,遍布全县的千余家企业,不仅解决就业约3.1万人,更带动来料加工、电商直播等产业发展,涌现了1300余家网店、4个“电商亿元村”,年均网络销售额突破30亿元。

  “富民效应充分显现,但离高质量发展有差距。”云和县委书记叶伯军说,面向共同富裕新目标,山区26县仍是短板,如何构建特色现代产业体系,把“蛋糕”做大做好,是云和一个待解的课题。

  高质量发展,不是否定传统产业,而是善于抓最具特色的产业、最具活力的企业,以特色产业培育优质企业,以企业发展带动产业升级。

  木制玩具,玩出“新花样”。

  从代加工到贴牌生产,再到自主品牌建设,和信、新云、金成等“龙头企业”迈出发展“三级跳”。眼下,他们不仅培育出“木玩世家”等近10个原创IP,一条集设计、制造、跨境电商、主题乐园等于一体的全新产业链也显现雏形。

  山区小县,长出“隐形冠军”。

  走进浙江兴昌轴承生产车间,自动化生产设备24小时运转,一颗颗高精度、高转速的静音钢球“滚落”产线。总经理谢伍富介绍,得益于机器换人、传统产业整治提升等行动,他们将年销售收入的6%投入研发,新产品一举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寿命是普通钢球的10倍,价格比进口低了一半,“我们刚拿下2亿元大单,今年产值预计增长30%。”

  即便是旅游业,也别开生面。

  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第十五届云和梯田“开犁节”给人们带来无限惊喜。乘坐华东地区最长的索道缆车,直达山巅。这一路,雾升云起,风光无限,农事体验、体育赛事、民宿餐饮等业态应有尽有。

  “针对旅游链条过短、品质不高等问题,我们引进杭商旅集团,投入20亿元,重塑产业形态。”云和县文广旅体局局长朱振华说,“五一”期间,新业态收入占比超景区总营收的55%,摆脱了传统门票经济,带动了农家乐、农特产品销售1000多万元,“产业提质与富民增收一举两得。”

  新技术、新业态、新项目融入,云和优势产业“含金量”不断提升,正向以智能制造、创意经济等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转变。相关部门预计,云和县今年规上工业、服务业增加值均增长8%以上,居山区26县前列。

  不以小县自居,云和还以区域眼光谋划产业发展,探寻县域经济新空间。

  丽水地图上,云和与景宁交界处,一片占地10.3平方公里的区域已“圈出”。这一名为“云景生态产业园”的项目,前不久入选了省重点建设项目“十四五”规划。未来,这里不仅将集聚云和、景宁两县90%以上规上企业,还将打通山区县资源要素匮乏的堵点,成为高端项目、人才的强劲“引力场”。

  城镇化率从73.1%到75%,高品质生活如何实现——

  人与城:让每个人共建共享美好家园

  产业方向,牵引人口流向。今天的云和,96%的企业集中在县城发展,80%的人口集中在县城居住,70%以上的农村劳动力已向二三产业转移。“十四五”开局之年,他们提出了“2025年城镇化率达75%”的目标。

  高度城镇化之后,高品质生活如何实现,成为新挑战。“新型城镇化的基本特征,就是以人为本。”云和县深改中心负责人朱玉杰说,当前,人口集聚动因正由父代“经济动力”转向子代的“社会动力”,如何建立更具包容性和公平性的公共服务、社会治理体系,是“小县大城”2.0版的重要命题。

  云和,出现了一个特别现象。新开发的商业楼盘,100平方米左右的刚需型户型需求不大。“家家户户到了县城,都能选到满意的安置房,夫妻俩在家门口工作,孩子就近上好学校,老人到社区就能看病。”去年拿到新居民户口簿的崇头镇人季尚友,一语道破“奥秘”。

  着眼于美好生活需求,今年以来,云和持续统筹县域资源,增加优质服务供给——将县城中心位置拿出,规划建设两个商品房限价安置小区,“住有所居”迈向“住有宜居”;县财政五成以上投向民生事业,仅中学学位就计划新增1400多个;创新机制,农民户籍迁至县城后,经济身份留在原村集体经济组织,享受土地、山林等承包经营权、集体经济股权等,拥有更充分的人生选择权……

  眼下,云和人均期望寿命已达81.08岁,超过全省平均水平,生活幸福感有目共睹。

  公共服务“扩容”之时,不断完善的城乡治理体系,为人们安居乐业提供保障。

  云和县行政服务中心,有两个与众不同的“窗口”:一个名为“乡事城办”,一个名为“乡事城服务”。带权进城、分散于各个社区的新型市民,就业创业、就学就医、矛盾调解等事项,不用回原籍乡镇,在专窗就能办理。

  适应农民“带权进城”新变化,各村还在社区设立服务党支部,协调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相关事宜,参与社区党建、网格巡查,组织居民开展文化活动、志愿服务。进城多年,如今已是凤凰山街道普光社区党委副书记的新居民王芳艳深有感触:“这种‘街乡共治’模式,不仅打消了农民顾虑,更实现了从‘被动融入’到‘主动参与’的转变。”

  目前,云和已有15个社区成立共治联盟,吸纳异地党员6000余名,社区治理活力越发强劲。

  城乡收入比2.12:1,短板如何补齐——

  乡与城:为乡村振兴插上腾飞的翅膀

  在云和,另一组数据“反差”不可忽视。202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584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022元,城乡收入比为2.12:1,离全省平均水平仍有差距。

  “这是山区县的困境,也是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不充分的表现。”云和县农业农村局局长王兰夏说,探索“小县大城”2.0版,云和要着力破解乡村发展不充分问题,努力打造山区26县城乡融合发展“样板间”。

  石塘镇长汀村,阳光沙滩,生机勃发。从80%村民外出务工的贫困村,变为80%村民返乡创业的富裕村,最大“功臣”正是瓯江边这片“海滩”。短短5年,山、沙、水、村,吸引游客近300万人次,旅游收入超4500万元。2020年,村民人均收入近4万元。

  一个创意点亮一个村庄,一个规划激活一片区域。今年,聚焦水源地、地质灾害区域,做好“大搬快聚富民安居”工程的同时,云和提出新点子,立足“一城一湖一梯田”空间布局,分类打造滨湖、沿山、沿溪3组10个未来乡村,把“盆景”连成“风景”。

  长汀与小顺,一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典型,一个浙西南革命精神的重点节点,连点成线,“红绿”融合。眼下,投资2000万元的小顺军民融合体、水上巴士、绿道等,正紧锣密鼓施工、设计。

  据悉,10个未来乡村,已引来梯田主题酒店、嘉瑞温泉度假村、聚仙岛文旅综合体等项目,撬动社会投资近百亿元。

  乡村振兴插上腾飞翅膀之时,众多改革创新,正逐步拓宽城乡要素双向互动通道。

  崇头镇坑根村,深藏山谷,并不起眼,却是整个云和农房租金最高的地方。得益于云和与阿里集团联合设立的产权交易中心,村集体统一流转农房不动产权、农村土地经营权等,进行线上招商交易,吸引了青田人谷小杭、安徽人李凯,租下16幢老房,打造民宿综合体。

  “连牛栏、猪圈都成了‘香饽饽’。”坑根村村民叶永兴说,村里54户村民的80间生产用房,纷纷变身书店、咖啡馆、酒吧,除了房子租金,村民还能打工、种菜,一年收入不少。

  此外,全国首宗“生态地”出让、全省首个生态产品政府补偿性采购办法、全市首笔无实物抵押“数字生态贷”等一项项源于云和的探索,也在不断激活绿水青山的价值。

  山间云和月,代代无穷已。新时代新起点,一幅携手共富美好画卷,正在绿水青山间次第铺展。

  云和长汀村沙滩。 拍友 陈忠人 摄


标签: 云和县;城镇化;山区;品质生活;县城 责任编辑: 牟嘉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听,小城云和新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