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宁波 正文
慈溪小伙放弃30万元年薪远赴新疆 建起千亩农业园
2016年08月12日 09:43:41 来源: 中国宁波网 记者 吴震宁 通讯员 施吉章 成美玲

张狄展示种的黑枸杞。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浙江在线8月12日讯 慈溪周巷的80后小伙张狄学的是计算机专业,毕业后在杭州一家公司拿着高薪。三年前,他却辞职跑到了新疆,在沙漠里扎根搞起农业种植。在艰苦的环境中,他经历过沙尘暴和各种常人难以想到的困难,但天道酬勤,他在去年收获了1500亩的骏枣,今年又成功培育出富含营养的黑枸杞。

  放弃30万元年薪赴南疆淘金

  张狄的水果种植基地位于新疆和田地区和田县色格孜库勒乡,很难想象,在南疆的大沙漠上,这名来自慈溪周巷的80后大学生已经待了3年。

  张狄大学毕业后就应聘到了杭州的一家通讯公司。学计算机专业的他,经过不断努力,成为一名技术骨干。2012年,他的年薪已经达到30万元左右。就在别人对他艳羡不已时,他却做出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抉择,让自己的人生之路来了一个大逆转。

  2012年岁末,张狄到妻子杨慧娟的老家河南过年。在河南,他认识了妻子家的几位邻居,得知他们都在新疆和田种地。听他们说新疆种植业的大好前景,张狄被吸引了,决定去新疆实地考察。一番考察之后,他坚定了要到那里发展种植业的决心。

  “那里土地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又低。更具吸引力的是,和田还是水果优生区域,没有化工厂,环境污染极少,日照和温差等有利条件使得当地的水果特别好吃。当然,远离人烟的沙漠地带,各种困难也在所难免。”张狄告诉记者,慈溪人骨子里都有一股创业的热情,他也一样,越是有挑战性的东西他越想尝试。

  考察回来之后,张狄就辞掉了杭州的工作,远赴南疆开始沙漠淘金的历程。2013年年底,凭着当地政府对土地开发的重视和对种植业的扶持,张狄拿到了1万亩地,第一年先开垦了1500亩种骏枣。

  沙尘暴曾毁了1500亩骏枣苗

  在沙漠里要种好地,必须先有防风林、苗圃、种植园等系列规划。“因为没种过地,更何况在沙漠地带,包括地下打井、铺管的具体工作,当时我都一窍不通。”张狄说,灌溉用水是打了120米的深井抽上来的,然后用拖拉机铺地膜滴灌,草都是靠人工去除,肥料以鸡粪和羊粪为主,一担担挑到地里。在起步阶段遇到的一道道障碍和困难,在张狄全身心投入下,一一得到解决。

  在进沙漠种地之前,张狄就做了充足的心理准备,但到了实地还是遇到了困难。夏天地面温度超过50℃,他和大伙穿着厚底的鞋子站在沙堆中劳动仍觉十分烫脚,到了冬天最低温度零下20℃,加上沙漠干旱,常常双手冻得裂了口子。而且,那里一年四季几乎没有雨水,平时灌溉和生活用水只能靠井水,小沙尘暴几乎每隔几天便会来一次,吃到沙土拌饭是常有的事……

  2014年5月初,一场特大沙尘暴横扫了张狄辛苦种下,才刚刚发芽的1500亩骏枣苗。“知道这里多沙尘暴,我们播种时还特别设置了自认为牢不可破的防护措施,没想到还是无力抗衡。”张狄至今记忆犹新。为了预防沙尘暴,他和员工们播种后,特别罩上了一只只没有底的纸杯,每只都用竹签牢牢固定住,形成一个个“小温室”。

  但沙尘暴一来,张狄就看到旋风一股股把黄沙卷起好高,像平地冒起的烟,打着转在沙漠上飞跑,然后覆上了一层层厚厚的沙土。“田里所有的纸杯都不见了,我当场就呆掉了。”张狄说,等沙尘暴过后,原先的田地就变成了一片荒漠,纸杯和枣苗都被埋在了10多厘米深的沙土中。

  张狄并没有因此灰心,带着员工马上进行补救。没有出苗的,立即人工点播补种;对已经出苗的,挖出一个个纸杯倒出沙子,然后再罩在上面。数以万计的纸杯重新倒腾,而且每个杯子要倒腾三四次才能把里面的沙子倒完,这是一个浩大的工程。20多名工人连续工作了一个月的时间,才完成补救工作。

  今后还要建2000亩的葡萄园

  从那时起,老天也开始眷顾这个不服输的慈溪小伙。去年,张狄种出来的骏枣已经有鸡蛋大小了,虽然第一年收成不高,但已小有收获,每公斤卖到了18元左右。今年,先期开垦的1500亩骏枣已经全部嫁接完成,按照他的估计,产量能达到300吨左右,按去年的行情销售额可达500万元。更可喜的是,今年他新种植的1000亩黑枸杞也已经挂果,如今正进入收获期。

  “真正的收成应该在明后年。”张狄信心满满地告诉记者,明年骏枣一亩地预计可产300多公斤,如果管理好的话,后年则每亩产量可达800公斤,产量会逐年增长。

  在南疆,当地维族老乡种的多是红枣、核桃等,种植品种单一,抗市场风险能力较弱。“哪个行情好,他们就种哪个,市场波动大、行情不好的时候就要亏钱。”张狄说,他有自己的种植策略,除了骏枣,新引进了黑枸杞等经济作物。当然,张狄还有更远的规划:除了扩大骏枣和枸杞的种植规模,接下来,他还将种植香妃葡萄、花椒等新品种。“两年内,我要力争把香妃葡萄扩张到2000至4000亩,做成一个特色有机葡萄园,让基地品种实现有机、多元化发展。”

  为了成就在沙漠里的绿色希望,过去三年,张狄在远离家乡3800多公里的地方独自创业。他只有每年过年时才能回周巷一趟看望父亲,和生活在河南的妻儿,同样过着聚少离多的生活。如今,张狄这个昔日的文弱书生,已经在创业路上实现了完美转身,他也相信自己能在南疆垦出一片片绿地,种出一亩亩希望。


标签: 慈溪;种植;农业 责任编辑: 冯一伦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