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世家。(受访者供图)
浙江在线9月6日讯 教师被誉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北仑有这么一户人家———在长达百年的时光里,祖孙五代七人为师。
不同的年代,他们的执教生涯不同,但都把自己满满的热情倾注于教师这份平凡而光荣的职业,在一个个日夜流转间谱写着奉献之歌。昨天,记者走进了这户薪火相传百年、五代七人为师的家庭。
新中国成立后,私塾先生的儿子史福元办起一所村小,老人认为这是他一生最大的成就
53岁的邬红波是北仑职高老师,也是家族里的第四代教师。她的太外公曾是清朝秀才,1905年科举制度废除,这位秀才先生遂在北仑下史村开私塾,闲时帮村民写写对联、书信,大家都尊他为大先生。邬红波的外公史福元1922年出生,幼时就在这所私塾里跟读,练就一手好字,算盘也打得很溜。“外公小时候,在弯弯的村道上,常常边走边大声吟哦诗句!”邬红波说。
1950年舟山解放,在农村普及文化成为新中国成立后的一件大事。被村民推荐任校长的史福元要了两间老屋,从自家搬来办私塾用过的桌椅板凳,从新碶招了两名老师,下史初小就此开课,四个年级两个课堂,请了三位老师开展复式教学。
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学校里除了教学活动,师生们还参加很多社会活动:课余捡田螺、拾稻穗换钱,为的是捐献飞机大炮支援抗美援朝;当时农村卫生条件差,师生们挨家挨户地宣传爱国卫生运动,反对美帝细菌战;农忙时节,老师带领学生下田捉螟蛾、找蝗卵,做“庄稼卫士”。
据中国近代教育史大事记载,1951年国家教育部要求各地开展扫盲活动,地处偏僻的北仑小村庄也不例外。史福元开起夜校为乡亲们扫盲。“那时下史初小夜间灯火通明,干罢农活吃好夜饭的农民都往那里赶,识字学文化,争当新社会的主人!”邬红波听外公描述过他当年的兴奋之情,感叹那时的人真不觉得苦累,争着为社会作贡献。
下史初小只有两间教室和一间办公室,史福元的家成了两位外村老师的食堂。外婆既要抚养子女,又要承担大部分农活,还要当学校的大厨,年复一年的操劳累弯了她的腰,但她没一句怨言,支持丈夫办学。村民们遇到史福元,总会恭敬地喊一声“先生”!
上世纪50年代中期,农村互助合作社在中国大地推行,村里事务骤增,急需能写会算的人才。在村里多次动员后,史福元辞去教席,担任合作社会计,后任下史大队会计直至70多岁。
“就算一日为师,也一直得有为人师表的模样!”从小邬红波和妹妹听外公说得最多的就是这句话。村里排队分猪肉,他见不得两个外孙囡插队;上街买菜,一定要衣着端正,还很少还价;遇到村民塞把蔬菜给他,事后一定要还礼;后来北仑港区大开发,村里农转非招工,史福元家把机会一次次地让给更困难的同村人。
晚年没退休金,他看得很淡;忆及年轻时教书的那段时光,他就来劲。邬红波说,外公常说他一个私塾先生的儿子托新中国的福,办起了村小让大家识字,是他一生最大的成就!
买来二极管教学生们装半导体收音机,邬祥槐的实践教学方式在当时很少见,也让学生记了一辈子
邬红波的母亲史耐薰和父亲邬祥槐是家族第三代教师。
“每每看到长辈送堂兄坐船外出求学,就羡慕得不得了!”解放前虽已到学龄,史耐薰只得在家带弟妹,解放后男女平等了才得以上学。
邬祥槐先就读于灵山学堂,再到镇海念初中,1954年报考余姚梁弄师范。毕业当年,他在香港经商的二哥发达了,缺人手,要这个识文断字的四弟前去帮忙,被拒绝了。“不去,我这辈子认定要当老师!”在这之前,是老师一次次登门家访,才为自己续上数度中断的求学路,邬祥槐打定了主意,要以这种方式回报师恩!毕业后,他先在大碶小学任教。“当时,这样的正规师范生很稀罕!”邬红波说,父亲被学校重用,语文、数学、自然、史地、音乐、体育、美术统统都教。一年后,霞浦中学缺少理科教师,他被调往霞浦中学任物理、化学老师。
史耐薰考上霞浦中学时,她的班主任就是邬祥槐。那年,邬祥槐虚岁19,班里学生与他年龄相仿,班长还比他大两岁!
工作数年后,两人结缘成为夫妻。家就安在校园里,邬祥槐教书,史耐薰代课、做图书管理员,一双相继出世的女儿也在校园中成长。
邬祥槐从教43年里,也正是国家波澜起伏的年代,经历了大跃进、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等一系列政治运动和社会变革,其教学生涯也随着时代变动起起落落,但他选择坚守三尺讲台。
“夜半闻着淡淡的饭香,知道爸妈夜办公回来了。”邬红波说,小时候夜半惊醒看到煤油炉蓝幽幽的火苗跳动着,上面坐着一只钢精锅,翻滚的热气袅袅地往上冒。那
是爸妈热冷饭垫饥,接下来他们还有一堆作业要批改,并要准备第二天的讲义。次日早晨,父母又精神抖擞地上课去。不断重复的画面深深地烙在邬红波的记忆里,感觉父母身上总有使不完的劲,而周边的很多老师也是如此。在小女孩的心目中,老师这份职业好神奇!
大跃进时,学校少老师少,七八十个人一个班;每位老师一周20多节课,没人喊累;晚上还有夜办公、政治学习,邬祥槐夫妻天天挑灯夜战。“文革”中邬祥槐成了黑帮边缘分子,不能做班主任,但他心平气和,每天出工干活,回来洗净手脚,又捧起教案细细研读。
1972年国家号召教学改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要学工、学农和学军。于是全国各地学校纷纷办起农场、校办厂。邬祥槐被分去办化工厂,生产硫酸亚铁,又陆续生产过木模、显微镜标本和机械电器等。“衣服裤子上各种污渍,还有一个个破洞,有的是溶液腐蚀的,有的是车床钩破的,但爸爸总是哈哈一笑!”邬红波说,能学以致用,父亲很开心。母亲的学校后勤工作也做得井井有条。
1977年全国高考制度恢复,教育事业就此步入正轨。邬祥槐被调至高中部教物理。重返讲台让他迸发出了极大的教学热情。他立即报了电大班,夜里自己上学,白天教书,自称为“知识的行贩”。他家的门总是敞开着,每天会有学生上门讨教,提的问题越多越难,邬祥槐就越高兴,这说明学生在钻研!
有一段对话让他的学生记了一辈子。“老师为啥不多布置点作业?”“不想浪费你们时间!”“熟能生巧嘛!”“楼梯每天走数趟,你数过有几级吗?”被老师问倒后,大家默然。“机械地重复不动脑子,没用!做题也一样,要想透理顺,题海战术没用!”
买来二极管教学生们装半导体收音机,邬祥槐的实践教学方式在当时很少见,也让学生记了一辈子。“听到半导体里传来声音的那一刻,那个兴奋劲就别提了!”当年的一位学生回忆。
那一届,霞浦中学有3名学生考上浙江大学,轰动北仑。他们的专业都与物理相关。
父亲的任教风格深深地影响着邬红波,她把化学课搬到实验室上,让学生在实验中直观地获得知识
年节家中来往最多的就是外公和父亲的学生,从教的种子播在了邬红波的心底。1979年邬红波高考,直接填报师范。3年后她从宁波师专化学系毕业,到邬隘中学任教。父亲的任教风格深深地影响着她,这位女教师把化学课搬到实验室上,让学生在实验中直观地获得知识。后来她又将投影仪与实验结合,并采用多媒体组合的生动教学方式,让学生们爱上了化学这门课,在中考和各级化学竞赛中表现出色。
与她搭班、同年入职的语文老师徐兴国教学也很新颖:把四喇叭收录机搬进课堂,随着旋律带领学生唱起课本中的歌谣;教授枯燥的古诗文时,配乐吟唱。两人所带的班级在北仑区的会考中屡屡夺得第一。
相同的职业,共同的追求,让两颗年轻的心越走越近。机灵的学生们早看出端倪,同样的夹子一会儿戴在化学老师头上,一会儿又充当语文老师的领带夹,两位老师有情况!待两人给学生分喜糖时,学生们由衷地为他们感到高兴。
校园生活简单充实,晚饭后夫妻俩备课、选题、刻蜡纸,一份份油印好给学生做练习用。乡村的夜晚时常断电,点上蜡烛,留下后进生讲授一个个知识点。夜深了,两人骑上
自行车,驮上学生,一个个把他们安全送到家。
“现在条件好了,教辅书多了,不能买了扔给学生,作业要精选,要有针对性,要讲透,不能标准答案一贴了事!”邬祥槐时常在女儿面前碎碎念,邬红波也秉承了他的教学传统,敞开家门随时欢迎带着问题前来的学生。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教师收入不高,日子很清苦。要不改行?每每到最后时刻,两人又下不了决心。一届届的学生取得优异的成绩,考上理想的学校,走到哪都有人亲热地喊一声老师!天底下,还有哪个职业能有这样的成就感?
徐兴国于1996年起担任邬隘中学校长兼书记,仍然教初三语文。他每年筹款维修校园,还成功举办两次校庆,把校名恢复为灵山学校。灵山学校200年校庆时,国防部原部长张爱萍,时任省委省政府、区委区政府的主要领导纷纷题词祝贺,著名音乐家周大风等一大批校友欣然前往。这次盛典大大提升了学校的影响力。
2000年,邬红波调至北仑职高,行政工作搞得红红火火,学校不断发展,已成为全国示范中等职校。2005年,徐兴国调至北仑教育三中心,为社区教育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尽心尽力。
“我俩赶上国家教育事业迅猛发展的好时候了!教师地位不断提高,待遇逐年改善。”昨天,坐在北仑三峰公寓的家中,邬红波拿出40岁生日时外公写来的一副对联,上书“教坛共谱育才诗,华年不惑兴国志”,横批“寿泰功德与岁俱增”。这副对联一直被夫妻俩珍藏着,激励着他们继续一路你追我赶。
教师世家的第五代徐觉晓是一名职高老师。(受访者供图)
2006年徐觉晓高考,关于填报志愿的事,一家人的意见出奇地统一:报考宁波大学,毕业接班从教
2007年,国家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启动“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首批28所职高进入论证阶段。
徐觉晓好似踩准了节点一般,就读旅游酒店专业期间到饭店实习,考出了客户、吧台、中餐摆台等各类资格证书。通过招考成为一名职高老师,至今已有6年。
“在传道授业解惑的路上,遇到困难,长辈们的故事总能激励我前行!”徐觉晓工作起来很拼,2014年6月1日办完结婚喜宴,第二天她就带着学生赴广州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竞赛,结婚前一天还在学校辅导学生参赛;今年6月,怀着七个月身孕的她获得北仑区教坛新秀一等奖,又参加了宁波市教坛新秀的评比。
怎样把课上得更入脑入心?是这位新时代的年轻教师常常思考的问题。一个简单的夜床设计,她会设想亲子游、知青返甬、新婚等众多主题,引导学生思考,寻找铺夜床的多种方案并进行布置。诸如这样的教学设计,让从教30多年的邬红波夫妻自叹不如,这样做更解放学生的思考力,学习面也拓宽了!对女儿立志做一名研究型老师,两口子打心眼里喜欢!
斗转星移,中国近代教育走过百年蓬勃发展之路。虽然教学方式会随着年代变迁,但敬业奉献的职业精神在一代代为人师表者中间流传,并深深地融入了这个家庭的血脉!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