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宁波 正文
从事高校保卫20年 宁波有个“福尔摩斯叶”专和骗子斗法
2016年09月28日 09:51:33 来源: 中国宁波网 记者 李臻

  浙江在线9月28日讯 他从事高校保卫工作整整20年,练就一身校园保卫“神功”,威名在甬城高校盛传。学校的孩子们都称他为“神一样的Uncle叶(叶叔叔)”,他的同事亲密地称其为“福尔摩斯叶”。他是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保卫处副处长叶卫树。

  高校刚开学不久,各种针对学生的诈骗案件高发。昨日,叶卫树约见记者并表示想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布自己多年来研究总结的防骗终极秘籍。他说:“希望更多的人看到,万一遇到各种骗术时,会自救!能互救!更能懂得自我保护!”

  有学生花三个月绣一幅十字绣感谢他

  瘦高而挺拔的身材、锐利而有神的目光,站在记者面前的叶卫树,让人马上体会到“不怒自威”四个字的含义。

  他办公室书柜中,整整齐齐摆放着各类文件夹和一沓沓法律类书籍。然而,座位后墙上那幅十字绣显得有点特别,这幅画的画面是一对喜鹊在枝头跳跃,色彩艳丽,相当喜庆。

  于是对话从这幅十字绣聊开来。“大概七八年前吧,学校有个女生被骗了钱财,我们帮助她追了回来,挽回了损失。”叶卫树说得很轻描淡写,其实后面的过程却是异常曲折。

  “这个学生非常感谢我们,她在毕业后花了三个月绣了这幅十字绣,专门送过来。”叶卫树收下了学生一针一线所饱含的谢意,专门把十字绣挂在墙面最显眼的位置,“这个学生一直和我们有联系,在她结婚生孩子后,还抱着小宝宝来看我们。”

  的确,在学校里,他深受学生尊敬,学生们最爱称叶卫树为“Uncle叶”。这个称呼听起来亲切俏皮,那是因为在那些90后的孩子们眼里,他如亲人般守护着他们的平安。

  曾赶到河北解救落入传销组织的学生

  但是,熟悉他的学校老师中,有人喜欢用“福尔摩斯叶”来称呼他,“非常专业,经验丰富,尤其是一身胆识令人敬佩。”

  他从1996年起就从事校园保卫工作了。20年的职业生涯中,他处理了无数校园安全案件,其中不乏惊险场景。“3年前那次解救行动,还是惊险的。”叶卫树聊到这个话题却显得很淡定。

  那时,学校接到一位家长电话,说女儿联系不上,问是否还在学校?校方一查,这个学生不辞而别离开了学校。于是,学校和家长一起紧急寻找起孩子,后来通过种种线索发现,这个学生落入了位于河北的一个传销组织。

  “一定要救学生出来!我们就和家长一起赶到河北,打听到学生被控制在当地的城郊一带。在陌生的地方,一间房子一间房子地寻找,非常小心。”他淡淡地说着当时的情景。后来终于在一个矮平房附近找到了这个传销组织,趁看守人松懈的那刻,闯进去拉出学生就狂奔,在当地警方的协助下来到了火车站。

  当大家以为安全的时候,胆大妄为的传销组织成员却开着大巴车追过来了,“真的是抢啊!现场一片乱,不过邪不压正,他们在大庭广众之下还是有所顾忌,学生还是被我们解救出来了。”

  个人调查认为大二学生被骗率最高

  这么多年来,叶卫树碰到最多的就是学生被骗案件。其实,面对这些孩子,他和同事们一直通过各种途径各种方法,反反复复给孩子们“接种”防骗“疫苗”。

  “这么多年来,通讯诈骗类案件一直屡禁不绝,尤其是现在电话和网络诈骗的花招层出不穷,实在让人忧虑啊。”据悉,南高教园区每年师生被骗总金额高达上百万元,整体被骗率约是学生总人数的千分之五。

  他还做过调查,发现有个令人深思的现象:一般大家以为新生容易受骗,实际上上当受骗率比较高的反而是大二学生。他分析说:“由于大一学生课业较重,而且新生入学教育时一直在强调安全意识,所以大家警惕性相对高一些;而大二学生学业轻松了,想要出去兼职,参加各种社会活动,这时就容易被骗。”

  而在这些诈骗案件中,兼职类被骗率达到了80%,而且在被骗的人当中90%是女同学,并且70%来自农村。“很多案件是一模一样的,但是就是有学生一次次被骗。”叶卫树很是痛心疾首。

  归纳六大类骗术以提醒学生

  “其实,骗子们的把戏虽然变化百出,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只要把握了他们的核心伎俩,再高明的骗术也会被戳穿。”叶卫树根据诈骗案件的规律,总结出六大类骗术。

  “分析这些案子,其实都是骗子们利用事主的恐慌心理,或是贪图小便宜的心理,入手进行诈骗的。”他一一具体介绍说:

  一是自称公检法等机构要求汇款的。此类案件嫌疑人使用的骗术也在不断更新,比如冒充快递公司称事主邮寄了一个有问题的包裹;冒充电信公司称事主座机宽带出现异常;或者称事主在网络发布黄赌毒信息等内容,扬言涉及刑事案件或即将被抓捕为由,威胁诱骗事主。

  二是在电话中索要个人和银行卡信息及短信验证码的。此类诈骗手段通常是模仿银行和银联,向持卡人发送短信,谎称持卡人所持银行卡发生消费,并要求持卡人按照短信提示的电话或其他通信方式,对该笔交易进行确认。待用户拨打电话后,电话那端会告诉你这是某某银行卡部,请确认你已经消费的金额。用户一旦提出异议,则会被告知“请赶紧打电话到银联中心,否则这笔钱将从你卡上扣出。”接下来,用户会从“银联中心”获悉,“有人盗用了你的账户密码,你马上到最近的ATM机旁,再打电话安装账户防火墙。”一旦在提款机按照电话里的提示输入“防火墙号码”(实际上是作案人的账户),以及“认证码”(被诈骗的金额),钱财就会被骗。事实上,手机短信中所称银行电话、机构均是假的。

  三是通知“家属”出事要先汇款的。犯罪分子通过不法手段获悉受害人及其在外地打工、学习、经商的家人的电话号码,先故意电话滋扰身在外地的家人,待其不耐烦而关机后,犯罪分子迅速打通受害人电话,假冒医院领导、警察、老师、朋友的名义,谎称其在外地的家人意外受伤害(如出车祸、被人打杀伤、被人绑架)或突然患疾病急需抢救治疗,叫受害人赶快将“抢救费用”或“赎金”打到其指定的银行账户上,以此骗取钱款。

  四是自称领导(老师)要求打款的。不法分子可能通过在互联网,甚至是单位和公司的公布栏就可以获取各类人员信息。自称领导(老师)要求打款的流程显示为,当日嫌疑人与事主联系,拨通电话后,事主:喂,你哪位?嫌疑人:领导的声音都听不出来。事主:哦,是某总吧!嫌疑人:是的,明天上午10点来公司办公室找我,关于工作上的事情。事主:好的。嫌疑人:好,先这样,就挂电话了。在次日约定到达办公室之前,待事主前往与其联系时,骗子又谎称刚好有事外出,急需钱财,要求事主转账到制定账户,并承诺当日可归还。如果事主照办,就被骗了。

  五是通知中奖,领取前要你先交钱的。近年来利用热门电视节目诈骗的现象越来越多,如“中国好声音”“中国梦想秀”“非常6+1”等均成为骗子短信利用的对象,以抽中大奖等欺骗事主。一旦事主按照短信内容登录所谓的官方网站,很可能造成财产安全风险。

  六是兼职刷单的,切记要多留心眼。在网店、微店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的当前,学生刷单被骗屡见不鲜。网店、微店信誉度是消费者选择网铺的重要指标,由此,替网店“刷信誉”拿佣金这一行业也应运而生,一些不法分子也打着“刷信誉”的幌子,实施网络诈骗活动。目前此类案件要占整个发案率的70%左右,最值得警惕!


标签: 高校;保卫 责任编辑: 冯一伦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