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宁波 正文
外公留下30余本古医书 家住北仑的夏女士想转给有缘人
2016年10月09日 15:21:00 来源: 中国宁波网 记者 陈爱红

夏女士展示外公留下的医书。

《护身宝牍》内页。

  浙江在线10月9日讯 73岁的夏女士家珍藏着一批古医书,这些书是她外公留下来的,夏女士已经珍藏40多年了。这批古医书共有30余本。只因家中晚辈无人再从医,也不对这些医书感兴趣,近日,家住北仑的夏女士想把这些古医书转给有缘人。

  书的原主人是一位有名望的仁医

  记者在夏女士家看到了这批医书。医书是夏女士丈夫的外公顾老先生留下来的,每年出梅后,夏女士都要把书拿出来晒一晒,然后放进防潮的袋子里装好,为了防蛀,还放进几颗樟脑丸。

  夏女士介绍说,外公顾老先生是北仑大碶人,有一儿一女,晚年他住到了女儿家,这些医书也随身带来了。1962年,83岁的顾老先生去世,其女儿也就是夏女士的婆婆。上世纪70年代,婆婆给两个儿子分家时,夏女士的丈夫是大儿子,分得了这些医书,夏女士的小叔子则分得了几件家具。

  这些书的书皮或内页上写有“顾秉珪”或“顾永成”的名字,还多次出现“精一斋顾”字样。夏女士说,这两个都是外公的名字,顾秉珪应该是出现在族谱上的名字,精一斋可能是外公的书斋。

  夏女士和丈夫都没学医,他们的儿子也与医学无缘,一家人无法研读这些医书。但是一直以来,夏女士把这些书当宝贝,因为她从婆婆口中得知,顾老先生一辈子专研中医、针灸,为穷人无偿治病,是一位仁医,在大碶和新碶一带比较有名望。对于外公的生平,夏女士夫妻都不甚了解,她的丈夫16岁就离家外出工作,只记得外公是个很严格的人。

  记者意外地从北仑地方史料爱好者陈一鸣提供的中华民国二十五年三月二十七日的《镇海报》上,看到一则《泰西镇顾秉珪启事》。在这篇约500字的启事中,顾秉珪讲述了乡里官官相护欺负一个老实村民的事情,在文末,他写道:恐外界未明真相特登报声扬。陈一鸣说,这是民国时期乡绅主持正义的一种方式,而且这份启事连登了三天。从中可以看出写启事的顾秉珪就是夏女士的外公,因为文中出现了贝家碶头。从文中也可以看出顾老先生确实是一个很正直的人。

  得知外公曾在《镇海报》上刊登过这样的启事后,夏女士很激动,她说以前只知道外公是个仁医,现在又从外公的文字中感受到了他的正气。夏女士说自己已经73岁了,儿子媳妇对这些旧书一点也不感兴趣,她想把这些书转给有缘人。

  30多本古医书包括印刷本和手抄本

  这些泛黄的医书大多包着书皮,有的品相较好,有的书页有残缺。这些书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印刷本,有13本;一类是手写本,包括手抄本和手稿,装订成册的有18本,还有若干没装订的折叠纸页。

  夏女士说,外公当年擅长治疗疔疮。他不仅阅读很多医书,还结合自己的行医实践写了很多总结文字。印刷本和手抄本是外公研读的书,手稿是外公行医经验总结。

  记者翻开其中一本书页残缺的印本,留存页上有“《仲景伤寒集注》目录”、“乾隆四十六年岁次辛丑仲春月上浣日武林大顺堂重镌”等文字。《仲景伤寒集注》是清代陈念祖对张仲景《伤寒论》做的注解,书中有顾老先生用红笔做的阅读记号。

  《辨证录》是一本清代的综合性医书,是名医陈士铎的著作。原书共有十四卷,内容包括内科、外科、儿科、妇科等各种疾病的症状、病因、处方等。夏女士家有7本,分别是卷二(腰痛、头痛、中风等)、卷三(咽喉、牙齿、口舌等)、卷七(汗症、痢疾等)、卷八(疟疾、虚损等)、卷九(大小便不通、内伤等)、卷十(中毒、疰夏等)、卷十三(疔疮、金疮、无名肿痛等)。

  此外还有《护身宝牍》1本、《图注脉诀》2本、《医宗必读》1本、《素问灵枢类注》1本。

  手抄本有《诸穴指南》《本草药性易知》《医宗外科全录》《针灸易知》《儿内科》《云素针灸科———百病分症》《密编底稿》《百痛分科》《咽喉科》《麻疗科》《疔疮科》《医宗产科》《针灸秘袖娱篇》《用药大法》《医学心悟》《寿身小补辨证录两医书摘集》等,从书名可知大致内容。另有若干本没正式装订的折叠纸页。最珍贵的是顾老先生自己编写的一本厚厚的《疔疮科》手稿,他在封面上写着“公历一九六一年抄终此书,精一求精切不可轻弃”。


标签: 仁医;古书 责任编辑: 冯一伦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W020161009556323826193.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