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宁波 正文
甬籍将领乐少华:率长征“第一缕红飘带”英勇作战
2016年10月11日 09:50:37 来源: 中国宁波网 记者 李臻 通讯员 王泰栋

乐少华

乐少华与夫人浦代英的合影

  浙江在线10月11日讯 他,出生于滔滔甬江畔;他,早年参加过“五卅”运动和上海第三次武装起义;在艰苦战争年代,他率领长征的“第一缕红飘带”抗日先遣队英勇作战。他是宁波籍红军高级将领乐少华。

  在浩如烟海的史料中,乐少华的家乡人民执着地追寻着他的历史足迹。近日,北仑区新四军研究会张君豪老师向记者介绍了乐少华这位红军高级将领的英勇故事。

  童工出身的工运骨干

  滔滔甬江水东流而去,在甬江入海口的南侧、戚家山的山脚下,1904年,乐少华出生在一户普通农民家庭。时光荏苒,如今在这个名为戚家山街道渡头社区的地方,他出生和生活过的旧居依然完好。

  乐少华原名乐魁光,由于家境贫寒,父亲身体不好,让尚在幼年的他就懂得了照顾家人承担责任的道理。

  乐少华断断续续地读了几年私塾。父亲去世后,一家人在1911年举家搬往上海谋生。乐少华先是在一家五金店当学徒,那年他才八岁,还是个儿童。“童工”在当时的上海很普遍,这些童工进厂后,被资本家当牲口使唤,干着成年工人的活,工资却连成人的一半还不到,还时常要遭到洋人、包工头的皮鞭毒打。乐少华的妻子浦代英在其回忆录中回忆到:“他(乐少华)特别喜爱俄罗斯歌曲,其中有首描写旧俄时代劳动人民苦难的歌曲,是他经常哼唱的......我想,也许因为乐少华也是工人出身,这首歌才如此引起他的共鸣吧。他从小就死了父亲,他哥哥带着他和母亲在上海艰难地谋生,那期间,他一定饱尝了人间的苦难。”

  在上海,他既学技术又学文化,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党为了唤起民众,成立了劳工补习学校和劳工讲习所,乐少华积极报名参加夜校。这个求知欲强烈却因家境贫困没有条件深造的年轻人,如饥似渴地学习着文化知识和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理论。他在夜校中脱颖而出,灵活运用学到的理论和知识,讲解革命理论,得到了工友们的尊敬和钦佩。

  1925年,上海爆发了震惊中外的“五卅”运动,21岁的乐少华担任了上海南市区机器工会宣传委员,他组织工友们上街张贴标语分发传单,从事工人运动,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6年秋至1927年3月,他参加了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任上海金属总工会宣传委员。

  闪闪红星耀光芒

  1927年春,党组织派他到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1931年春天,乐少华携带着拆成一堆零件的秘密电台,乔装打扮从满苏里入境,长途跋涉回到了上海,在中共中央秘密机关工作。

  1932年3月被派往江西中央苏区,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任军委直属队党总支书记,同年5月改任红五军团第十五军副政治委员。同年秋,乐少华出任红三军团七军政治委员,率部参加中央苏区第四次反“围剿”作战,正式成为红军高级将领。1933年6月全军整编,他担任红三军团五师政治委员。

  根据党中央指示,红三军团四、五两个师组成东方军,执行收复闽西连城、新泉苏区和开辟闽北新苏区的任务。1933年9月18日,红五师在师长寻淮洲、政委乐少华的率领下,以一个团的兵力全歼国民党十九路军精锐“铁军团”第六十一师一六六团,并击溃敌两个营的增援,创造了一个战争奇迹。同年11月,乐少华升任红七军团政治委员。

  1934年1月,在瑞金召开的中华苏维埃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乐少华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

  红星闪闪,光芒照耀四方。红军奖章是红军颁发的最高荣誉奖,中国人民解放军虽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颁发过各种各样的奖章,但颁发最早且在当时和今后有重大影响的全军性的奖章,还数是红军奖章。红军奖章诞生于1933年的“八一”建军节,在中央苏区首府江西瑞金首次颁发了红星奖章。1934年,中央军委再次颁发红星奖章,时任红七军团政委乐少华荣获二等红星奖章。

  先遣队是长征的“第一缕红飘带”

  长征是中国革命历史辉煌的一页,而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进军皖南则是这段辉煌历史的前奏。他们是长征第一支出发的部队,被誉为长征的“第一缕红飘带”。

  长征前夕,为了使主力能安全转移,军委会决定派出一支部队,以“抗日先遣队”的名义东征闽浙。中共中央曾派出3支部队先行突围远征,红七军团组成的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就是其中之一。1934年7月,中央军委最高首长召见了红七军团领导寻淮洲、乐少华和粟裕(军团参谋长),命令以红七军团组成抗日先遣队,部署经福建、浙江、江西最终挺进皖南的任务。

  1934年7月7日,乐少华和寻淮洲等人率领6000人的抗日先遣队,从瑞金出发。刚出发几天,有红九军团的掩护,先遣队势如破竹突入福建敌区,攻取大田县城,抢占尤溪口,29日在闽江南岸漳湖坂抢渡闽江,胜利完成了第一步计划。

  他们沿途散发抗日宣传资料,发动民众,推动抗日民族运动。在军事上则一路攻城,兵临福州城下,给反动政府以巨大的震动。但李德主持的中央军委在军事上“左倾”冒险,命令部队强攻福州。由于当时部队长期运动作战,攻城准备不足,攻城未果。抗日先遣队转而向闽东、闽北挺进,相继转战闽、浙、皖等国民党心脏地带,曾一度攻占罗源、穆阳、庆元、清湖、常山等县城,扩大了红军和共产党的影响。

  率抗日先遣队英勇作战

  在转战过程中,一路惊险不断。9月13日,在江西江山清湖镇先遣队指挥机关差点遭敌袭击。当时,寻淮洲和乐少华带着特务员和传令员外出看地形,遭遇到一班便衣敌探。乐少华抢先喊道:“站住,你们是哪里来的?”乐少华的浙江口音,让敌人以为也是浙保部队,他们拍着身上挎着的手枪,说:“我们是浙江保安队的,我们营长叫我们先来,他在后面的汽车里。”

  乐少华举着枪,机智地说:“你们这样子,哪个信?有什么凭据,让我们搜搜。”特务员上去趁机把敌人的枪缴了。敌人一看势头不妙,拔腿就跑,寻淮洲、乐少华等人当即击毙了2人。这时镇外响起了激烈的枪声,敌军本准备入镇的队伍四处逃命。乐少华的机智沉着化解了一次危机。

  1934年11月,抗日先遣队转入由方志敏领导的闽浙赣革命根据地,与红十军会合,奉命编为第十军团,军团长为刘畴西,乐少华任政治委员,粟裕为参谋长。红十军团下设3个师共约1万余人,继续担负抗日先遣队的任务。之后,抗日先遣队以原红七军团主力师整编的第十九师,在刘畴西、乐少华、方志敏率领下进入浙江开化、遂安等地活动,创建了皖浙边新苏区。同年12月14日,部队在皖南战斗中失利,乐少华、刘英受伤,十九师师长寻淮洲牺牲。

  1935年1月,抗日先遣队向闽浙赣根据地转移时,在江西德兴遭敌伏击,被截为两段。先头部队千余人(包括受伤的乐少华)在粟裕的指挥下,突破封锁进入根据地。主力2000余人被敌人20个团的优势兵力合围在怀玉山区,经过七昼夜顽强战斗,指战员大部分牺牲,方志敏、刘畴西被捕,后来英勇就义。乐少华回到根据地后不久,因伤势严重被秘密转送到上海治疗。抗日先遣队余部在粟裕、刘英领导下组成红军挺进师,开展起艰苦的游击战争。

  出色的军工工业领导人

  1936年8月,伤愈后的乐少华调到陕北保安,任军委直属政治处主任。1937年1月,他进入红军大学第二期学习,后任中央组织部干部科副科长,在陈云、李富春的领导下工作。1942年任陕甘宁边区兵工厂厂长,从此走上领导我军军工工业的岗位,成为我军早期军工工业的主要领导人。

  抗战胜利后,根据中央关于建立巩固东北根据地的指示,我党我军一批高级干部和高级指挥员如陈云、高岗、李富春、罗荣桓等来到东北,乐少华也是其中之一。1946年9月,乐少华来到鸡西,任鸡西军工办事处主任,负责东北的军工生产。1950年,他任东北工业部副部长兼军工局局长,领导下属的八一、五二等大型军工企业,研制新的武器装备,生产各种枪支、火炮、弹药支援志愿军的抗美援朝战争。其中八一厂成功研制生产了90毫米反坦克火箭弹,在朝鲜战场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由于在“三反”运动中受到错误批判,1952年1月15日,乐少华在家中含冤自杀。1980年5月30日,中央对乐少华问题进行重新审查,决定恢复名誉,平反昭雪。

 

标签: 将领;宁波;长征 责任编辑: 冯一伦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