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宁波 正文
37岁高龄产妇分娩时突发脐带脱垂,胎儿命悬一线
不托着他,一条命就没了
助产士马上跪地,手术单下托着胎儿头部33分钟直至剖宫产完成
2016年10月18日 05:40:58 来源: 钱江晚报 通讯员 余艳芸 谢美君 记者 李竹青

右下角的两个鼓起,就是黄娟娟的头部和背部。

  浙江在线10月18日讯(钱江晚报记者 李竹青)昨天,在鄞州二院产科病房,37岁的高女士安静地看着身边漂亮的儿子,一脸灿烂的笑容。这个宝贝能平安降生,不容易。

  10月14日凌晨,正在产房自然分娩的高女士遇到了突发状况:脐带脱垂。生死时刻,医生、护士、麻醉师等立即赶到,产房变成手术室,不到20分钟,宝宝呱呱坠地,而在这个过程中,一位助产士感动了手术室内所有医护人员:为了给脐带留出更多的空间,她跪在地上,身上蒙着厚厚的单子,右手一直拖着胎儿的头,坚持了半个多小时……

  产妇分娩时突发脐带脱垂

  胎儿命悬一线

  高女士今年37岁,初为人母,个子高,骨架大,产检胎位也很正,宝宝个头又不大,适合自然分娩。

  10月13日晚上,肚子有了“动静”,她被送到鄞州二院,进入产房。次日凌晨1:55,高女士的宫口开了七八公分,黄娟娟为高女士检查宫口是否已完全打开。她摸到胎儿的头前,有一条锁状的东西,仔细探触,还有搏动。黄娟娟立即判断:可能是脐带。

  一般而言,正常的分娩是胎儿先出,然后才是脐带、胎盘娩出,但有一种特殊情况叫“脐带脱垂”,脐带先于胎儿娩出,这种情况可能会引起脐带被挤压在产妇骨盆和胎儿头部之间,血液循环被阻断,胎儿血供障碍,发生胎儿窘迫甚至危及胎儿生命。

  “一旦没了血供,胎儿几分钟内就会窒息而亡。”黄娟娟心里一沉,和沈春燕分头联系值班医生、手术室等。她右手不敢离开胎儿的头部,稍微向上拖着,尽量能脐带留出一些空间,用左手给同事们打了电话。

  产房秒变手术室实施剖宫产

  助产士跪地托起胎儿头部

  产房启动应急预案。2:06,值班主刀医生等各就各位,产房变成手术室……医生准备立即为高女士做剖宫产手术。时间就是生命,胎儿在子宫里多停留一分钟,就多一份危险。

  这时,黄娟娟依然用右手拖着胎儿的头部,手术床不高,她不得不屈膝跪在地上。手术时,高女士身上必须要严密覆盖多层无菌手术单,黄娟娟也被盖在手术单下面。

  无菌手术单有隔离病毒和防止液体渗漏的功能,又密又厚,不太透气,至少两三层蒙在身上,又戴着口罩,黄娟娟立即涌上一种憋闷感。

  手术开始后,高女士宫缩越来越频繁,每次宫缩,就有一股力量向下推着宝宝,黄娟娟一边用巧力对抗,一边又要适当地擎着宝宝的头。不一会儿,她就感到右手又酸又麻。

  黄娟娟身高1.72米,蜷缩久了腿也越来越酸。更难受的是,单子下面的空气越来越稀薄,憋闷越来越严重,有点喘不上气,“一定要坚持,为了这健康的小生命再忍忍。”

  母子平安

  助产士站起时四肢僵麻

  全手术室的医护人员都在努力和死神“抢”这个胎儿。

  2:28,终于传来一阵啼哭,宝宝被剖出来。“是个男婴,一切身体指标正常。”听到儿科医生的话,大家如释重负。

  这时,黄娟娟已经跪了33分钟,四肢有些僵麻,手腕和膝盖已经疼得不敢直接回位,她慢慢地活动着关节,轻轻从单子里退出来,已经被憋得满脸通红。同事们看了,都很心疼。

  “孩子很漂亮,妈妈恢复得也很好,值了。”昨天,钱江晚报记者联系上黄娟娟时,她这样说。黄娟娟今年28岁,已经工作6年了,三四年前,自己也做了妈妈,“因为我经历过,懂得分娩不容易,平时工作很忙,有时一天要接生六七个宝宝,但只要都母子平安,就觉得没什么。”


标签: 助产士;宁波 责任编辑: 冯一伦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