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宁波 正文
即将在新房里过第2个春节 八旬老人给宁波棚改竖大拇指
2017年01月07日 09:18:40 来源: 中国宁波网-现代金报 记者 樊莹 通讯员 郑轶文

  望湖市场对面,原有一片超30年房龄的老小区——海曙区南门街道朝阳社区朝阳新村。八旬老人王师傅和老伴在这里生活多年。相比后来拔地而起的电梯公寓、小高层,小区环境明显落后,尤其是房屋严重损坏和基础设施老化,两人心心念念想搬。

  2016年1月,美梦终于成真。随着海曙区朝阳新村棚改项目实现100%按时签约率,老人领到近百万元的货币补偿,随后买了套紧挨地铁的二手房,新生活从此开始。

  据宁波市棚户区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统计,去年11个月,中心城区又启动棚改面积123万平方米,受惠居民有1.6万户。

  生活26年家里被淹12次

  搬家的念头渐渐萌生

  朝阳新村位于海曙区三市路,南郊河的南岸,这里的房子大多建于上世纪80年代。因为房屋老旧且存在一定安全隐患,改善环境成了小区居民共同心愿。

  王师傅,今年80多岁了,原来和老伴就住在12幢1楼。回忆26年来居住的经历,老人心里百味杂陈,有欢乐、有无奈、有不满。

  “仅从地理位置讲,这里处于市中心,逛街、买菜、坐车都很方便。刚开始,我们确实感受到了便利,也没想过有一天要离开。”

  转折就在近十年。就拿低洼积水来说,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初小区建好的排水管道,开始出现老化、破损等情况。再加上旁边就是南郊河,汛期到了,雨水伴着河水倒灌进朝阳新村,让低层住户苦不堪言。

  王师傅认真做了记录,生活26年,家里就有12次被淹。有的楼道因为过于潮湿,内墙皮甚至陆陆续续脱落,部分住户家里出现关不上门等现象。

  印象最深的要数菲特台风那一年,家里积水1米多深,淹到了老人胸口处。床、电冰箱等家具都泡在了水里,木质地板漂浮起来。这次的损失特别惨重,粗略估计就有5万多。

  更让老人烦恼的是,这个问题还没办法自己解决,只能求助社区、街道,搬家的念头渐渐萌生。

  听说要棚改第一个举手赞成

  还带头跟左邻右舍做宣传

  “现在都重视居住环境,对于我们老年人来说,住得安心,也有利于身心健康。”王师傅和老伴很苦恼,都是工薪阶层退休,换房不是件容易的事,尤其是找合适的地段和户型,一下子也掏不出这么多钱。

  好在,这一天等来了。2015年初,海曙区启动棚户区改造试点项目,首批名单中就有朝阳新村。

  朝阳新村危旧房改造地块范围东至三市路、西邻龙湾小区、南邻铁路、北邻龙湾银都,划入改造范围的住宅房屋共有15幢,涉及居民约548户,其中就有王师傅一家。

  然而,不同于以前的征收拆迁政策,棚户区改造列入试点的小区改还是不改,最终的决定权在住户手中。这里有两道硬杠杠——九成的居民征收意愿比例和八成的协议生效签约比例,政府只是给居民搭建了一个申请改造的平台。

  刚开始,大家心里都没底。海曙区棚改办联合街道、社区,挨家挨户征询住户意见,排摸房屋产权情况。

  王师傅得知此事,第一个举手赞成,还带头跟左邻右舍宣传危改政策,“以前是苦苦等,现在有机会了,说什么也不能放弃啊!”“机会是靠居民一起争取的。”

  直到2015年12月底,海曙区朝阳新村危改项目最后一户居民在货币补偿协议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成为海曙区首个棚改项目100%按时签约。老人悬着的心终于放下:总算能搬家了。

  即将在新房里过第二个春节

  新的环境就两个字:愉悦

  前天下午,记者实地探访了老人新家。地铁1号线沿线某小区2楼,房子是一套两居室,简单装修了下,没有花哨的家具。

  拄着拐杖的王师傅正在客厅一点点整理搬过来的手写资料。“平时,我有记笔记的习惯。生活中遇到什么事,怎么解决的,还有哪些难题,都一一写下,包括这次搬家经历。到目前为止,笔记本就有厚厚一叠呢。”

  “有点乱,慢慢来吧!”老人笑说,搬进来快有一年了,家里还没有完全收拾好,许多纸质箱子还堆在客厅角落。这里虽然是二手房,但地段和价格都很合适,距离五六百米就是地铁站,附近有菜场、超市、公交车站。

  谈到宁波棚改政策,王师傅忍不住竖起了大拇指。之前,老房子近百万元的赔偿款,除了买房子,还有盈余配置点家具、简装一下,开支基本平衡。

  “现在的生活大不一样了!”他笑说,原来住底楼的时候,特别怕梅雨季节、台风天,家里湿漉漉的,难受得很。而现在,完全没了这方面烦恼,心情变愉悦。

  新的环境,他跟老伴都很适应。一大早,吃过早饭,老伴到小区周边溜达一圈,顺便买点菜,而他在家里休息。中午,两人在家简单吃个中饭,就睡个午觉。到了下午,王师傅继续留在家里打扫整理,老伴有时去小区当志愿者,清扫楼道卫生。

  马上要在新房过第二个春节了,老人准备,招呼孩子到家里,热热闹闹吃顿团圆饭。

  数据

  90%选择自己购房

  老年人热衷交通便利的现房

  王师傅一家的例子只是个缩影。“当时棚改项目签约涉及居民500多户,其中90%选择自己购房。老年人大多选择拎包入住的现房,可能不是电梯公寓但生活相对便利,而年轻人更愿意等期房交付。”南门街道朝阳社区党委书记胡微微介绍。

  “对于所有人来说,喜悦的心情无法言语。”胡微微提到,原来住在4幢5楼的一户人家,因为老人腿脚不方便,上下楼一直很吃力。此次棚改,两人得知符合补助奖励的全部条件,刚在货币补偿协议上签字,转身就选了个配套相对成熟的小区。现在,生活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外出也方便许多。

  1月至11月底中心城区棚改

  受惠居民达到1.6万户

  宁波市危旧住房主要集中在上世纪80-90年代建成使用的老小区,由于当时建设设计标准较低,施工工艺落后等原因,房屋使用安全问题较为突出。借助国家加快推进棚户区改造的契机,宁波市创新性地把成片危旧住宅区列入城市棚户区改造范围,从根本上解决宁波市危旧住房治理问题。

  记者昨天从宁波市棚户区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获悉,从2016年1月至11月底,仅宁波中心城区(海曙、江北、鄞州含原江东)启动棚改面积123万平方米,受惠居民增加1.6万户,其中完成改造69万平方米,涉及9485户居民。

  其间,海曙区高塘一村、二村,鄞州区潜龙区块、工人荷池区块,江北区正大路区块、孔浦区块等成片危旧房改造项目均在2016年完成征收签约,棚改居民已经或即将实现“旧房换新房、小房换大房、危房换安全房”的夙愿。


标签: 春节;棚改;点赞 责任编辑: 冯一伦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