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宁波 正文
骗子先卖保健品再冒充消保委协调退款
十余名宁波市民中了“连环套”被骗70多万元
2017年04月19日 09:17:17 来源: 宁波日报 记者 殷欣欣 通讯员 尹宸

  一帮骗子先是向市民销售保健品,接着又冒充消费者协会的工作人员说,保健品有问题,卖方愿意退款,随后便以退款缴税为由实施诈骗。宁波有十几位市民中了骗子的这种连环套,被骗金额共计70多万元。近日,鄞州法院审理并判决了此案。

  “消保委”出面厂方返还货款,十余名市民被骗

  “先生您好,我是保健品厂负责人,我们厂方正在做直销,您购买我们的保健品将有很大优惠……”2016年3月,市民李先生接到一陌生电话后,因个人所需,便购买了大量保健品。

  李先生发现保健品并没有效果,但是碍于个人隐私,也没有去追究,此事不了了之。然而他在数日后却接到了来自“消保委”的电话,对方自称是消费者协会工作人员,说李先生购买的保健品有瑕疵,为挽回消费者的损失,他们调查后已经和厂方取得联系,厂方会将80%的货款返还。

  果不其然,厂方没多久来电了:“李先生,公司最终决定返还您6万元,但是您先得缴纳1万元税款。”因为之前的确接到“消费者协会”的电话,所以李先生对退款一事毫不怀疑,于是未经多想便将“税款”汇至对方账户。而没想到,包括李先生在内的十几位市民都陷入了诈骗团伙精心设计的层层圈套之中,共向对方支付合计70余万元。

  近日,鄞州法院公布了这样一起有组织、有预谋的诈骗案件。被告人阿强(化名)以骗取他人钱财为目的成立公司,先后雇佣数十人,将公司分为三组并确定组长。阿强通过网络向他人购买相关客户资料,后安排其他各被告人冒充保健品厂方工作人员身份电话联系客户,了解客户使用保健品效果等情况。之后,再根据客户的不同情况,由阿强策划、安排其他被告人分别冒充“315”消费者协会工作人员、保健品厂方负责人、财务总监等不同身份继续给客户打电话,虚构可以退款等理由诱惑客户,在骗取客户信任后,要求客户以支付手续费、保险费、办理会员等名义将钱款汇入指定的账户。

  法官:市民应擦亮眼睛,识破新型诈骗手段

  法院经审理后认为,被告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分别合伙采用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他人财物,且数额巨大,构成诈骗罪,并对十几名被告人判处一年至十年不等的有期徒刑。

  “因保健产品多为性保健品和减肥产品,市民在受骗后羞于启齿,并未第一时间向公安机关报案,导致此类诈骗犯罪日益猖獗,更多市民财产权利受损。”承办该案的张法官说。

  市民防骗意识的缺乏,助长了骗子继续实施诈骗的气焰。那么,应当如何辨别那些假冒消费者协会及保健品厂方名义发送的虚假诈骗短信及电话呢?

  该案承办法官给予市民以下建议:一、消费者协会是对商品和服务进行社会监督的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全国性社会组织,一般不会主动联系消费者;二、市民一定要对陌生电话提高警惕,尤其要留心税款、办理费等涉及金钱支付的相关信息,谨记天上不会掉馅饼,在无法辨别真伪的情况下,应当拨打权威机构电话进行核实;三、市民在发现上当受骗后,一定要及时报案,提供准确线索,以便公安机关早日侦破案件。

  

标签: 保健品;厂方;消费者协会;市民;客户;被告人 责任编辑: 金林杰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