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成艳在比赛中。通讯员马超摄
你最快看完一本书需要多长时间?180.58分钟看完作家徐玲芬的《门对孤山——丰子恺与杭州》,这是辜成艳参加第一次阅读马拉松比赛的用时。今年元旦期间,她再次参赛,又用3小时看完了奥地利小说家斯蒂芬·茨威格的代表作之一《人类群星闪耀时》。
是的,阅读也有马拉松比赛,在碎片化阅读大行其道的今天,它比的一种心无旁骛的专注力,故而,除了阅读时间,比赛中还有答题、读后感分享等环节,看参赛者是不是真正看进去了这本书。
第一次参赛后
她把奖品送给了学生
37岁的辜成艳是鄞州高级中学的语文老师,从教已有15年。回想起2017年第一次参加浙江省公共图书馆首届阅读马拉松挑战赛,她显得很平静,“我喜欢阅读,经常参加阅读活动。那是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前后吧,我在宁波市图书馆的微信公众号上看到有这么个比赛,就报名了,因为觉得几个小时里面看完一本书,这对我来说应该不是问题。”
那次比赛从上午10点开始,到下午4点结束,历时6小时,但辜成艳只用了3小时多一点点就完赛了。“比赛在全省68家公共图书馆同时进行,我是在宁波市图书馆比的。比赛看的一本书是浙江人民出版社的新书《门对孤山——丰子恺与杭州》,共14万字。看完书扫一下码,机器显示我的阅读时间是180.58分钟,然后回答20道和书中内容有关的题目,结合答题的速度和正确率,最终评出选手的名次。我答题得了19分,答错了一道题。其实,关于丰子恺的书我看过不少,像《缘缘堂随笔》等,都看过,所以整个比赛过程我是看得比较轻松的。”辜成艳笑着说。
最终评选显示,辜成艳进入了前十名,她把收获的奖品——一套四册、由三联书店出版、李零撰写的《我们的中国》,赠送给了自己班级的学生。“我在讲台上把这套崭新的书拆封,告诉学生这套书是怎么来的。我觉得获不获奖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人人都看手机、碎片化阅读大行其道的今天,我要鼓励学生阅读纸质书、阅读整本书。”事实上,辜成艳在课堂内外经常和学生们进行各种分享,比如,写一首诗,盖上自己的章,送给学生。她说:“作为读书人,像诗歌、书画、印章等中国文化,在学生时代都应该得到一些启蒙。”
辜成艳收获的两块阅读马拉松奖牌。
这一次参加比赛
她又收获了新的启发
记者了解到,阅读马拉松是近年在甬城出现的,旨在以比赛的形式让大家静下心来读完一本书,享受一段完整的阅读时光,锻炼阅读速度和个人专注力。“每年大约举行两次吧。从2015年起,每年下半年的宁波读书周期间都有阅读马拉松比赛,最近两年的‘4·23世界读书日’期间,则会在全省公共图书馆同步开展阅读马拉松活动。今年元旦前夕,作为宁波图书馆新馆开馆的活动之一,我们又组织了一期2018阅读马拉松。”宁波图书馆宣教部主任刘燕说。
与之前不同,2018年12月30日举行的阅读马拉松首次采取了“团体赛”的形式,以6人为一组,不仅考验选手们快速阅读和团队协作的能力,同时也搭建了一个以书会友、交流思想、寻找共鸣的平台。
当天,选手们阅读的是奥地利小说家斯蒂芬·茨威格的代表作之一《人类群星闪耀时》。书中记录了14个改变人类命运的瞬间:千年帝国拜占庭的陷落、晚年歌德热恋的悲歌、拿破仑兵败滑铁卢的一分钟、《马赛曲》的创作过程……这14个关键历史瞬间悄然而神圣地降临到14位天才身上,他们强烈的个人意志与历史宿命碰撞生辉,照亮了人类文明的星空。
“我们结合2018宁波城市书单以及多位专家的建议,选了这本长度和难度比较适宜的书作为比赛用书。该书的译者张玉书恰好是阿拉宁波人,全书共26万字。”刘燕介绍说。
这场比赛从9:30开始,一直持续了5个小时。其中从中午12:30起,选手们获得答题权限,即开始领取文稿纸,每个小组相互交流讨论后,提交一篇读后感,并选出一名代表上台分享。
辜成艳作为小组代表的读后感分享非常精彩,最终为她的团队赢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茨威格的书我之前也有看过,像《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等,他的文笔我比较喜欢。这本书中的14位人物有文学家、音乐家、政治家、探险家等,内容很宽泛。虽然我之前对他们比较了解,但看这本书又给了我新的启发。我们小组交流后,找出了其中一个点来进行分享,那就是,这些人的人生中,有那么一刻,无论是对其本人还是对整个人类历史,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我把它称为‘包孕性的一瞬’。”
辜成艳还透露,这次她来比赛前,班上有学生问“老师我能不能跟你一起去比赛啊”,考虑到高三的孩子们学习很紧张,她让学生下次再去。“我想带给他们终身阅读的理念。我希望自己是孩子们的一个例子,争取每年都参加一次阅读马拉松比赛。作为教师,推广阅读应该身体力行,我愿和学生们一起在阅读中遇见最好的自己。”辜成艳说。宁波晚报记者俞素梅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