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水产品市场里,冷冻水产以及进口海鲜开始唱主角。(王岚 摄)
随着宁波冷链运营优势的不断叠加,宁波口岸进口水海产品量逐年上升。据宁波海关统计,今年一季度,宁波口岸累计进口各类水海产品2.21万吨,货值达6.2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5%。
“补缺”“优化”“跨界合作”,始终是冷链产业发展的高频词。为此,我市已启动冷链物流政府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建立起冷链流通全程监测平台及冷链物流公共信息服务体系,为全面提升我市冷链物流设施利用率、标准化应用水平及政府监管水平打下了基础。
眼下正是禁渔期,象山石浦、奉化桐照等地海腥味弥漫的渔船码头,已没了往日的繁忙,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空港海港、市场周边冷链企业的频繁出货。
虽然宁波人最爱的“八大鲜货”暂时没有了,但水产市场内,国内外冷冻海鲜、半养殖及养殖水产品等供应充足,市民餐桌上的海鲜依旧丰富。
从家门口特色海洋美味到集纳五湖四海的花色水产品,宁波正通过冷链让禁渔期宁波人的餐桌“渔消鱼长”。
与此同时,一个关于供应链产业培育与发展的话题浮出水面:是不是可以打造更多更长的“链”,让资源、市场与各种需求,在更大范围内无缝对接?
海鲜批发市场冰冻海鲜成“抢手货”。(张燕 摄)
此消彼长,禁渔期宁波市场不缺“鱼”
5月1日东海休渔期开始,宁波水产品批发市场(原路林市场)海捕水产经营户陈全根终于空闲了些:“我主要经营鲜货水产,现在休渔,只要卖卖之前的冷冻货就行了。”
老陈的冷冻货不多,主要有温岭的鲳鱼、舟山的米鱼、红虾,江苏的黄鱼,虽然不能替代新鲜上市的海鲜,但同样丰富着市民的餐桌。
相比老陈的库存,水产品批发市场货足品丰。尤其是进口海鲜,有效补充了市场供应的断层。市民叶女士在鹭发水产冻品商铺花了几百元采购了一盒北极甜虾和一袋银鳕鱼,“我喜欢吃生鲜,宝宝喜欢吃银鳕鱼糜,可现在是禁渔期,我就尝试来点进口甜虾”。老板孙耀博告诉笔者,他的海鲜产品主供酒店,5月起店铺的进口海鲜销量开始逐步增长。“前期我们一直在囤货,这个夏季供应不成问题。”
批发市场水海产品销售的此消彼长,影响了直供“马大嫂”的菜市场。不少菜市场,海鲜经营户的摊位空了一半,即便还在经营的,卖的也是解冻的鱿鱼、带鱼和小黄鱼以及进口白虾、鸦片鱼头等冻品。“宁波人喜欢吃鲜活的,禁渔后,菜市场里河鲜要唱主角了。”一名经营户说。
新鲜海货虽然少了,可老百姓的选择却更多了。盒马鲜生工作人员表示,目前小黄鱼、银鲳鱼、带鱼等冻品供货充足,市场售价稳定;进口海鲜品类繁多,像鸦片鱼头、三文鱼和冻虾仁等已经进入消费者日常生活。“很快长毛虾等养殖虾要上市,泥螺、青蟹等到了肥美期,水产品供应将进一步丰富。”宁波水产品批发市场副总经理王伟说。
冷链“热流”,进口海鲜吞吐量逐年上升
春节前夕,一批美国珍宝蟹在15℃的专机机舱里,美美地睡了一觉后抵达宁波空港,经过机场海关开辟的“绿色通道”快速通关,然后发往已预订好的各大消费市场。
从大洋彼岸“爬”上宁波市民餐桌的鲜活珍宝蟹,是这些年宁波冷链产业快速发展的有力见证。曹东力是我市第一家冷链供应企业宁波舟山港股份公司宁波兴港冷链物流有限公司营运操作部负责人。他说:“我们从2014年开始进行冷链规划和运作,进口生鲜货物。作为仅次于进口肉类的进口生鲜产品,水产品进口量逐年上升,品种由原先单一的虾类,发展到鱼、蟹等品种。而且随着冷链产业的发展,现在还有了鲜活水产进口,如婚宴常用的帝王蟹、澳洲龙虾、石斑鱼等。”
2016年是宁波冷链产业发展的关键年。当年,宁波空港确定为国家进口冰鲜水产品指定口岸,这是宁波首个入境冰鲜水产品指定口岸。三文鱼、大龙虾等对运输时间要求高的高档冰鲜水产品,更多地通过空运直接从宁波空港入境。与此同时,随着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的推进,宁波机场的冷链仓储持续升级。截至目前,宁波海关监管的冷库区总建筑面积超1000平方米。
就在同一年,宁波被财政部、商务部认定为全国冷链物流发展综合示范创建试点城市,并获得中央财政支持服务业(冷链物流)发展专项资金。从那时起,部分原来从周边港口入境的冷冻产品开始转走宁波舟山港。
物流中心的冷库建设,是冷链到港后第一站。至2018年底,全市冷库库容达80万吨,形成以宁波港冷链物流中心、梅山保税港区物流中心为核心,招商局物流中心、国际空港物流园、宁南贸易物流园区等多极发展的长三角重要进出口冷链物流集散地。
值得一提的是,冷链海铁联运在宁波也已启动。今年5月7日,满载着近300吨加拿大冻肉的宁波站至绵阳北站冷链编组在北仑港站首发,标志着宁波至中西部地区铁路冷链专线正式开通。
“有大港、冷库、物流保障,更有优质通关环境,这是我们选择宁波的主要原因。”进口商李女士说,营商软环境对于“寸时寸金”的冷链产品至关重要。显然,这方面,宁波占了“绝对优势”。
在不断简化通关流程基础上,去年宁波实行企业申报与检验检疫业务同时推进,不仅节省产品通关时间,还降低企业通关成本。目前,从宁波舟山港进口的海产品通关时长从2016年的10天压缩到3天至5天。空港方面,宁波海关制定专门监管保障方案,开通“冰鲜产品直通车”,全力保障通关时效。对于部分进口水产品需要获得进境动植物检疫审批许可证的,宁波海关推出网上申报便利服务,将审批时间从10天缩减至5天。
此外,宁波口岸还研发了冷链物流监管系统,实现了对冷鲜产品从入库、存库到出库的链式监管,同时在大数据风险分析基础上,对企业采取审单放行、即查即放等便利化措施,为消费者提供产品从国外生产到国内通关、储运、销售等信息的查询服务,实现源头可掌控、过程可控制、流向可追溯。
随着宁波冷链运营优势的不断叠加,宁波口岸进口水海产品量逐年上升。据宁波海关统计,今年一季度,宁波口岸累计进口各类水海产品2.21万吨,货值达6.2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5%。
优化配置,打通冷链“最前、最后一公里”
禁渔期,宁波人的餐桌美味除了进口冻品海鲜外,本地冻品海鲜也是“抢手货”。
眼下,尽管每天还有2000公斤冷冻海鲜出售,但是经营户陈全根坦言,他的冻品仍需要从各地调过来。笔者走访宁波水产品批发市场多家经营户发现,市场对冷链的需求还在不断增加。
作为海产品销售地市场,宁波水产品批发市场对各类水产品的庞大需求量,让其正成为长三角的海产品集散中心。在专业冷冻区,经营户郑建军忙着将冻成一块的鸦片鱼头敲散。“鸦片鱼头产自俄罗斯等地,是远洋捕捞产品。我们这些货是从青岛、大连等地发来的。”
孙耀博经营的冰鲜三文鱼是店里抢手货,需要每天从上海进货。“冰鲜三文鱼保质期约15天,物流环节对产品保鲜至关重要。”孙耀博说。
随着外地货源的增加,对物流的要求更高了。在海鲜离开冷冻厂或离港后,除了规模较大的批发户租用冷藏车运货到市场附近的冷库外,部分中小规模经营户仍采用普通运输,从冷库到市场的“最后一公里”亟须解决。
“补缺”“优化”“跨界合作”,始终是冷链产业发展的高频词。为此,我市已启动冷链物流政府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建立起冷链流通全程监测平台及冷链物流公共信息服务体系,为全面提升我市冷链物流设施利用率、标准化应用水平及政府监管水平打下了基础。“相信随着平台建设推进与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冷链的‘最前一公里’以及‘最后一公里’短板都能补上。”市商务局相关人员透露,宁波刚刚成立了供应链产业促进会,将专门就供应链创新与应用开展研究与实践。
供应链是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提高质量和效率为目标,以整合资源为手段,实现产品设计、采购、生产、销售、服务等全过程高效协同的组织形态。“冷链物流是供应链中极小的一个部分,在全球范围内为生鲜产品的快速安全有效流转打造一个新的生态环境链。”新任宁波市供应链产业促进会会长张学民说,禁渔期冷链所发挥的作用让我们看到了供应链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和巨大潜力。
未来,市供应链产业促进会将推动我市供应链+国际贸易、供应链+城市配送、供应链+办公用品以及供应链+金融等方面的创新与应用,通过资源整合和流程优化,促进产业跨界和协同发展,实现我市供应链产业组织方式、商业模式创新。
通过社会公开征集,市商务局建立了宁波市供应链创新与应用专家库,并成立了宁波市供应链创新与应用专家委员会,由18名人员组成,他们将是宁波供应链产业发展的“智囊团”,对我市供应链创新与应用重大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并提出政策建议。
“漂洋过海”空运而来的珍宝蟹。 (王岚 朱希恩 摄)
【延伸阅读】
宁波发展冷链产业大有可为
汪曙森 宋兵
澳大利亚、巴西、阿根廷的牛羊肉,波兰的猪肉,北大西洋的甜虾、鳕鱼,德国的啤酒,东南亚的水果……每天,来自世界各地的生鲜食品源源不断进入宁波的冷库,并通过各个冷库分销到全国。
“宁波发展冷链产业大有可为。”宁波市供应链产业促进会会长张学民说,宁波舟山港具有天然的口岸优势,随着运输船舶越来越大,北面的上海港将容纳不下巨型船舶,而南面的厦门港海域有流沙也会影响码头质量,这将吸引更多国际船舶停靠宁波舟山港。
数据显示,仅今年一季度,宁波舟山港就接卸1.8万标准箱以上超大型船舶近百艘。正是这些船舶将国外的产品源源不断地运到宁波。
依托港口优势,近年来宁波冷链物流逐渐形成了产业集聚。自2014年5月正式投运的宁波港冷链物流中心总投资1.3亿元,主要为果蔬、肉类、水产品等进口食品提供冷链服务。该中心一期项目冷库80000平方米占地面积,比一个标准足球场还大。
距离宁波港冷链物流中心不远的太古冷链物流项目总投资6250万美元,占地面积6.79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4万平方米,建有两个低温冷库,面积均为15350平方米,项目采用国际一流的美式冷柜建设标准,投产后将成为宁波市规模最大的冷链仓库,可以承担全市进口蔬果食品的冷藏业务。
2018年3月,总投资约7亿元的中商联跨境农产品冷链物流集散平台暨中商联“一带一路”现代服务业产业园一期工程在宁波梅山保税港区开工建设。项目建成后,将成为亚洲规模最大、智能化程度最高、公共服务水平最高的国际冷链农产品进出口集散中心。如今,宁波梅山保税港区已形成以水产品、肉类制品为主的多功能冷链物流集聚区,引来了一批国内外知名的大型企业入驻或开展业务。在此基础上,梅山还将谋划搭建“冷链特定口岸”国际供应链平台,全力促进冷链物流产业在梅山的集聚。
今年4月,宁波市商务局宣布,包括61家企业146个项目在内的全部冷链物流项目已完成竣工验收。据介绍,由国家拨付的2亿元冷链物流专项资金,带动宁波冷链项目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19.8亿元。
宁波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宁波是浙江省最大进口冷链集聚地,也是长三角地区进口冷链物流产业相对集中、设施相对先进的区域。空港冷链物流建设也在大力推进。目前,宁波空港已获批冰鲜水生动物指定口岸、进境食用水生动物指定口岸资质,正在申报进境水果、进境肉类指定口岸资质。
据机场相关人士介绍,宁波机场货站设有冷链专用通道和冷链库,以满足现有航空货运中的冷链需求。此外,建设中的国际空港物流园区规划了相应冷链区域和功能,建成后将为冷链物流发展提供充足保障。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