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完成之后的电梯效果图。
“再过段时间,电梯装好了,我上下楼就方便了,也再不用闻垃圾臭味啦!”这几天,在路过三楼平台上的垃圾竖井时,袁继奋阿姨总爱和邻居们“唠叨”着这句话,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袁阿姨住在镇海招宝山街道童李衙弄,她所在的住宅楼建造在三楼平台上。对于已经78岁的她来说,每天上下楼都是件费时费力的事。得知老小区可以加装电梯,她第一个举双手赞成,并加入了发动大家自筹资金的“游说”队伍里。
“这一次加装电梯能这么顺利地完成,都是咱们小区自治互助站‘给力’,是这些阿姨们的功劳。”总浦桥社区党委书记孙薇说起这件事,喜形于色。她向记者透露了两个数据:一是征求意见花了23天,二是10天筹得63.7万元,“大获全胜”。
老小区加装电梯,居民们动了心
位于童李衙弄的4幢住宅楼,建造于1995年。之前,这里被称为“成福住宅楼”,后来楼下建起了三江超市,大家俗称为“三江超市楼上小区”。
“这里以前是招宝山老城区的核心地块,可以说是高档小区,地段好,小区建设也好。”张志萍阿姨住在A幢401室,她说,当时她们这一批老邻居入住的时候还算年轻,可这么多年过去,很多人上了年纪,腿脚不灵便,上下楼都成了问题。
“小区是建造在三楼平台上的,也就是说,上楼的话,得先爬三层楼的高度,才能上平台。上了平台,还得上楼呢。”张阿姨说。记者随着张阿姨等人上楼,顺着楼梯折转而上,足有58级台阶。好几名阿姨都要在中途特意安设的爱心转椅处休息一会,上楼后也要喘上好一阵气。
“年纪大了,走不动了。我每天上下楼,最多两三趟。”袁继奋阿姨说,平台上一共有A、B、C、D四幢楼110户,许多业主都是上了年纪的老人。上下楼这么费劲,他们只能尽量减少爬楼的次数。
去年,得知市里出台老小区加装电梯的优惠政策后,老邻居们动了心。40多户居民联名写信到总浦桥社区,希望促成此事。一些热心的阿姨更是表态,资金自筹部分,她们一定尽最大力量,广泛发动,让更多的居民加入进来。
“游说”也要预演,是门技术活
按照相关规定,加装电梯必须有小区2/3的居民同意才行。就初步摸底的情况看,还得继续争取更多居民的支持。而且,考虑到分摊费用和电梯利用的最大化,越多的人加入进来越好。
要怎么讲才能打动对方?如果对方犹豫或者拒绝,怎样才能说服?热心的张志萍阿姨和各单元楼的楼组长成立了筹备小组,甚至开始预演各种场景。好在张阿姨“能说会道”,还有种百折不挠的精神,总能将对方讲得心服口服,点头称是。
有一户人家,买的是学区房。孩子由奶奶带着,一起住在小区,周末时祖孙俩会被接走。张志萍第一次上门做工作,男主人(孩子的父亲)以不是常住和自己还年轻为由拒绝了。“你是没问题,那是不是考虑下你妈妈呢?她上下楼爬楼梯很辛苦的。”张阿姨说。不过,对方还是不松口。
第一次碰了钉子,张阿姨并不打算放弃。偶然间,她了解到这户人家的小朋友和楼上住着的小朋友是同班同学,这让她发现了突破口。第二次,张阿姨又上门了,“你想想看,楼上的小朋友拿着卡,一刷,上楼了,你们家小朋友只能看着。他怎么想?楼上的小朋友怎么想?”这么一说,男主人犹豫了。
有戏!张阿姨趁热打铁,将这名男主人拉进了业主微信群里。在大伙热烈气氛的“感召”下,这名男主人同意了:装!“其实,我说的都是实在话啊。”张阿姨说,有些中年人觉得自己腿脚还行,但总有一天会老的吧?没有电梯,想转手卖掉,价钱也不好啊……
垃圾竖井改造成电梯
皆大欢喜
随着“游说”工作的进行,加装电梯已经成了板上钉钉的事。下一步,就是电梯怎么装、装在哪的考量,以及继续争取更多的业主加入进来。镇海区建交局牵头,协调了相关工作,在实地调研后,决定在小区加装两部电梯。
“一部是改造通往三楼平台的楼梯,一部是改造现有的垃圾竖井。”镇海区物业办工作人员陈辰说,改造垃圾竖井也是小区居民们提出的构想,得到了各方面的支持。原来,多年来,居民们都是将垃圾装袋后从三楼“空投”进竖井,一到夏天,各种脏乱差严重影响小区环境。
“天气热了,蚊蝇滋生,尤其是一楼,垃圾袋丢下去,水都流出去了。”袁继奋阿姨的家所在的C幢紧靠垃圾竖井,到夏天她基本就不会开窗了,臭味熏得她头晕。一楼的商家也是有苦难言,一名水果店店主说:“我也知道那里有个垃圾井,可没办法,已经存在很多年了。”
总浦桥社区党委书记孙薇十分支持居民们的这个“创意”,“现在咱们市里也在推行垃圾分类,正好借这次东风,一举两得,既将电梯装了,也把垃圾竖井给改造了,方便腿脚不便的老人,又美化了环境。”孙薇透露,至于该小区垃圾房的去处,已经有了新的选址。
记者在现场看到,该垃圾竖井的一楼出口处已经锁上,三楼的入口处也已经封堵。“习惯是靠培养的,刚开始那几天还是有人习惯往井里扔垃圾,现在大家已经开始分门别类地扔垃圾桶了。”社工小刘说,等到电梯造好,大家下楼扔垃圾的积极性也会更高的。
居民自治
既解决问题又和谐邻里
截至目前,该小区已有98户居民签署了同意书,自筹资金63.7万元。加装电梯的施工即将开始,孙薇说,这次加装电梯的成功,是一个漂亮仗,是小区自治互助站的成功典范。包括张阿姨在内的许多居民,都付出了极大的努力。
“包阿姨现在随女儿住在宁波市区,得知要签同意书,特地赶了回来;戴阿姨不但自己赞成,还帮忙去劝说其他人;78岁的袁阿姨和81岁的王阿姨,为了去找一个暂住在骆驼街道的老邻居签字,大热天相约坐公交车去骆驼找……”说起阿姨们的付出,孙薇如数家珍。
更多的人加入进来后,场面就更“和谐”了。“一些懂工程、懂设计的男同志知道后,纷纷帮着看图纸、提建议。他们说,这些老阿姨年纪这么大,还在跑前跑后,我们怎么能安享其成?”孙薇深有感触地说,一次让老小区加装电梯的大动员,让邻居们的心更近了,感情也更深了。
“居民自治,让居民参与社区管理的积极性变高了,‘主人翁’的认同感也增强了。不仅拉近了工作人员与居民、居民与居民之间的距离,也提升了处理问题的效率。”镇海招宝山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一举措让社区建设的意义价值得到了体现。
记者从镇海区民政部门了解到,作为全省首批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镇海区以小区居民自治互助站为载体,构建了既具有温情有又富有活力的社区治理体系。2018年以来,该区已建成68个“互助站”,吸引2万余名居民参与,累计自我解决民生问题3500余件。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