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灯车间”破例开灯,让记者拍摄车间里作业的搬运机器人。
浙江在线7月10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李华)从“弄堂作坊”起步,经历3次技术蜕变、数次迁址壮大、无数次产品升级,最终成长为“中国品牌500强”,并成为世界第三、亚洲第一的碱性电池生产基地。宁波双鹿电池的65年历史,正是中国制造业成长史的一个见证。
在双鹿电池公司,有全球首条全自动无人智能电池生产线,即使车间灯全部熄灭,也丝毫不影响生产,被业界称为“黑灯车间”。企业也因这个智能智造车间而成为工业网红。
近日,我走进这家电池企业,体验“黑灯车间”的未来感,解析网红背后的技术升级密码,感悟一家65年常青企业的品质初心。
“黑灯车间”走进现实
这个工业网红不一般
双鹿电池无人智能生产线在2016年一上线,就很快吸引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各大媒体纷纷进行报道。双鹿也由此成为宁波市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和多家高校院所的实践基地。“黑灯车间”作为宁波智能制造的标杆项目,成为外地参观者考察宁波智能制造时必到的参观点,双鹿电池也因此成了工业网红。
据介绍,目前“黑灯车间”平均每天都会有两批参观者到访。我到来之前,车间主任胡新凯刚刚送走了一批参观的学生。
作为文科生,我对电池的生产原理一窍不通,估计这也是大部分参观者的困惑。所以每次接待,胡新凯会从车间门口的碱性电池生产过程工艺流程图开始说起。“别看小小一节电池,可以说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胡新凯说,整个电池的主线组装环节就有11道工序,如果加上配件和原料加工,最起码有二三十道工序。
如数家珍地介绍完电池的生产流程后,胡新凯在人脸识别机器面前站定,随后,大门徐徐打开,传说中的“黑灯车间”展现在我眼前。
“黑灯车间”,确实是一片黑灯瞎火的场景。中间是一个空旷的参观大厅,两侧玻璃屏障内,是两条50米的自动化流水线。借着流水线上星星点点的红绿色指示灯,我才看到流水线上正在快速流转加工的电池。
“黑灯车间”真的完全不需要人吗?我好奇地问。胡新凯说,整条流水线可以做到原料进去、成品出来,每台设备都由电脑控制,在生产操作环节确实不需要工人,偌大的车间只要有一个巡检员值班就行。“我们不是特意要做一个‘黑灯车间’,而是因为已经做到无人化操作,就没必要开灯,所以就有了‘黑灯车间’的名字。”
参观大厅的另一头,几块大屏幕是最亮堂的地方,这也是整个车间的“大脑”。我看到其中的一台显示器上,显示了10多个绿色方块,旁边的横条则有点像电脑游戏中的“能量条”。
胡新凯解释说,每个方块代表一个工序,当方块显示绿色就说明运转正常,如果显示黄色,就是警告等待,如果显示红色,说明工序有故障。而旁边的“能量条”则是代表原料足不足。
说话间,一个显示为机械手的方块从绿色变成了红色,我正诧异间,接到警报的巡检员张乔力已经从休息室出来,直奔故障环节,几秒钟后,屏幕上的红色又恢复了绿色。
“一旦显示红色没有被及时排除,整个流水线就会停止。”胡新凯说,虽然理论上车间可以做到24小时生产,但是综合订单安排和流水线保养,一般一天会工作两个班次共16小时,这样下来,一条流水线一天可以生产40万节左右电池。
这时,我突然听到开门的声音。循着声音望去,一台搬运机器人搬着成品从车间里出来了。我这才留意到,原来两条流水线各有一台搬运机器人,电池成品自动装框之后,接到指令的机器人就会把成品搬运到指定的堆放场地。
让我颇为吃惊的是,整个“黑灯车间”是双鹿电池公司自主开发的。聊起“黑灯车间”的由来,公司工程部经理常伟颇为自豪。他对这条生产线的每一个细节都了如指掌,这条生产线,就是他和技术团队耗费了无数个日夜开发的。
“之前每个环节的设备开发技术我们都具备,但是要做到完全智能化生产,既要做到每台设备的智能化顺畅连接,又要做好产品质量监控,这个是最难的。”常伟说,质量监管要求“宁杀一千,不放过一个”,但是考虑到生产连续性,又不可能真的“枉杀”,所以在要求品质管控的同时,又要对材料有更强的包容性。
“研发这个设备的时候,花费心思最多的就是这个隔膜纸插入机。”他指着生产线上一个快速运转的圆盘对我说,现在看起来只有一道工序,但是需要在1秒钟8个的生产节奏下,在线完成隔膜纸切割、卷纸、加热成型、插入共4个环节,以往,这些环节需要在两三个车间里完成。
“网红”是如何炼成的
双鹿的三次技术蜕变
从一家弄堂作坊起步,历经65年的发展蜕变,最终成长为世界第三、亚洲第一的碱性电池生产基地,双鹿电池这个工业网红是如何炼成的?
“1954年,由3个小商贩联合出资的‘宁波市江北电池生产合作小组’,诞生在一间大约500平方米、分成上中下三层的阁楼里。”“几张旧桌子、几把破椅子,加上生产电池所需要的几件简单的工具,这就是当时全部的家当。”2014年双鹿电池60周年时编撰的《双鹿发展史》中,这样描述双鹿电池的起步。
今年59岁的江中伟1980年进厂,如今已是公司工龄最长的在职员工。回忆起刚进厂时的生产场景,他告诉我,当时几乎所有的生产环节都是手工完成的,一台用来插芯的马达,几乎是唯一的电气设备。电池生产有20多道工序,需要50多个工人才能完成,100多人的工厂,一天的生产能力也只有4万只左右。
作为原料车间的组长,工作环境的改变是他最大的感受。“以前我们的工作跟矿工没什么两样,一身黑漆漆,进澡堂坐公交都要被嫌弃,现在都是电脑自动配料,只要坐办公室操作一下电脑就可以了,变化太大了。”常伟告诉我,虽然双鹿是一家电池生产企业,但是通过几十年的工程技术储备,生产设备研发也已经成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之一。过去65年,正是一步步的技术升级,让这家小小的电池生产作坊,成长为亚洲第一的碱性电池生产基地。
翻开《双鹿发展史》,常伟向我介绍起双鹿电池的3次技术升级。“上世纪90年代初,国内的电池产品技术落后、性能不佳。当时国内电池厂生产的大多是碳性电池,生产碱性电池的几乎没有。双鹿通过第一次技术改造,产品和产能升级,实现了弯道超车。”常伟说,为求生存,双鹿决定从日本引进一条“LR6碱性锌锰电池生产线”。不过,这条生产线要价高达5000万元,而当时双鹿的全部家当(固定资产)加起来也只有500万元左右,年利润最高数也只有37万元。最终他们以壮士断腕的魄力,通过银行贷款、引进合作伙伴等方式,将这条当时处于国际先进水平的生产线在1994年引进到双鹿,投产后每分钟可生产电池200只。
双鹿因此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1995年开始双鹿的碱锰电池产量连年倍增,公司利润从1994年的不足30万元,到1995年创利668万元,创汇672万美元,增长了近20倍。到2002年,双鹿已经拥有电池生产线20多条,年产碱性电池5亿多只。
进入21世纪,双鹿迎来第二次技术蜕变,当时,双鹿发展势头强劲,国外竞争对手开始对双鹿有所限制,依靠设备进口实现技术升级的通道越来越小。于是,双鹿开始走上自主研发之路。2006年,双鹿电池公司自主研发的“LR6大功率型无汞碱性锌锰干电池(数码王)和生产线的研究开发及产业化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是宁波市首个科技进步二等奖,也是当时宁波市科技项目所获得的最高级别国家奖项。
“黑灯车间”则是双鹿第三次技术升级的代表作。从2014年开始,在竞争激烈、劳动力成本上升的背景下,智能制造,成为公司新的发力点。这一轮技术升级如今依然在进行中。“今年,我们投入精力最大的,就是对包装车间的技术改造,要通过机器换人,把包装速度提升到每分钟240卡,相当于现在的4倍,除了装盒,基本上不需要工人。”在公司的包装车间,常伟指着一台台正在准备安装投用的新设备对我说,今年公司要达到工人不加班的情况下,完成每个月3亿只电池的包装任务,靠的就是这些新设备。
上万节电池上“考场”
永远不变的品质初心
从“黑灯车间”出来的电池,还不是最终成品。常伟略带神秘地对我说,这些电池包装出货之前,还要上一次“考场”。说话间,他把我带到厂区里一幢僻静的独立建筑前,这里是双鹿电池的研发中心,也是每批电池都要进行考试的地方。
研发中心材料研究所所长陈亚波接待了我。在穿上白大褂、套上鞋套之后,我们来到了研发中心2楼的电性能检测实验室。
一进去,眼前蔚为壮观的场面让我大开眼界。这个300多平方米的实验室里,摆放着一排排一人多高的柜子,而柜子上,是一节节整齐摆放的电池,看起来像一个电池的博物馆。
陈亚波自豪地对我说,这是国内规模最大的碱性电池测试实验室,可以同时给1.6万多节电池做检测,双鹿电池每批次的产品,都要抽样送到这里进行检测,合格才能出货。
我留意到,电池旁边的红色指示灯,每隔一段时间就会亮起。陈亚波解释说,在这个实验室,每一节电池和连接的负载都构成一个回路,电池作为电源在一定的负载下放电,指示灯亮一次,电池就完成一次放电过程,通过不断循环就可以测出电池的使用寿命。
而且,这些电池参加的这场“考试”,“考题”都有所不同。因为要模拟各种用电器具的电池使用,它们连接的负载大小都有所不同。“比如这个43欧姆的,模拟的是收音机的使用。这个5.1欧姆的,模拟的是玩具放电。”
这些电池参加的“考试”,时间长短也不一致,短的只要1天,长的如模拟收音机、闹钟等,就要检测1个多月。
“我们不仅关注电池的性能,也致力于用电器具的研究,要做用电器具的专家。因为电池最终是用在用电器具里的。”陈亚波对我说,这个实验室除了负责产品品质检测,也为新产品研发服务。
在一组方形的电池前,她告诉我,这是一组工业配套用途的组合电池,里面其实有4个电池串在一起,这是他们通过研究工业用电环境后,为客户定制的一套电池解决方案。
从研究院出来,常伟又把我带到了双鹿科技馆。这里展示了双鹿生产的所有电池产品。“可以说,只要你能在市场上买得到的电池,我们这里都有。”常伟指着一整片的电池展示墙说。在这面墙上,除了我们日常使用的圆形电池,我还看到了方的、扁的等各种形态的特种电池。
常伟向我着重介绍了他们正在大力进军的电池细分领域——电子门锁电池。“你别看电子门锁就是通电以后旋转,门打开,这么一个简单的动作,但是如果你用一般的电池,几个月时间电池就没电了,但是用这款专属电池,可以1年左右不用换电池。”
常伟向我道出个中玄机,一般电池要么是长跑运动员,续航持久,要么是短跑运动员,瞬间放电能力强,而他们通过研制单独配方开发的电子门锁专属电池,既持久又放电能力强,符合电子门锁持久、耐用、稳定的使用要求。目前,这款新兴产品已经占据国内电子门锁领域的半壁江山。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站在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潮头,双鹿电池这个工业网红正砥砺前行,朝着百年老店的目标迈进。
再多一些“笨”企业
李华
专一化还是多元化?是企业做大时往往都会面临的抉择。这几年,随着企业经营环境复杂化,专注主业的呼声越来越高。
解剖双鹿电池这家常青制造企业可以发现,专注,是公司持续做大做强的重要原因。
双鹿电池在65年的发展历程中,一直心无旁骛潜心于一颗电池的生产。正是这种专注,让企业有决心和信心滚动式投入创新研发、技术升级,推动产品不断升级换代;正是这种专注,让企业集聚越来越多的专业技术人才,持续释放创新动能;正是这种专注,让企业从容开展未来规划,从而引领产业发展。
正如采访期间一位双鹿员工所说的那样,双鹿属于比较“笨”的企业,别的企业投身房地产赚快钱、跨界并购做大体量的时候,双鹿就像龟兔赛跑中的乌龟一样,自顾自埋头往前爬。有一天蓦然回首,才发现很多曾经风光无两的同行者都已悄无声息地退出了赛道。
唯有行稳,方能致远,或许多一些这样的“笨”企业,我们的经济发展才会更加稳健。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